丁里(1916~1994),中国话剧导演、演员。原名贾克威,笔名卓尔、米山、牧野、蓝静之。1916年2月生于山东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就参与演剧活动。1935年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为工人、学生排戏和组织演出。1937年,抗战爆发,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一队,赴华北前线演出。1938年3月到达延安,参与鲁迅艺术学院的筹建工作。同年加入中国 。其后相继担任鲁艺美术系教员、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教员、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工作团团长、抗敌剧社社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化
郑振瑶(1936~ ),中国话剧、电影演员。生于1936年11月,安徽省灵壁县人。1949年在上海考入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当演员。1954年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1958年毕业后参加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先后在40多部话剧中创造了各种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表演细腻,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她在《文成公主》中饰演的文成公主,在《桃花扇》中饰演的李香君,被誉为话剧舞台上的“奇花”。在《风雨故人来》一剧中,她塑造的夏之娴形象,体现了当代知识妇女的性格特征。
唐槐秋(1898~1954),中国戏剧活动家、演员、导演。原名震球。生于湖南湘乡,卒于北京。1911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成城中学。1918年赴法国巴黎学航空,开始接触并迷上戏剧。1925年回国后与田汉相识,参与从南国电影剧社到南国社的全部戏剧活动,主演了《到民间去》、《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一批电影和话剧。1929年到广州担任广东戏剧研究所附设学校的教务主任。1933年在上海创办以“民间、职业、流动”为特点的中国旅行剧团,巡回演出于南京、北平、天津、上海、武汉、中国香港
等地。作为“五四”以后
叶子(1911-5-24—2012-8-26),中国话剧演员。原名叶仲寅。生于1911年5月16日。河北大城县人。
杨村彬(1911–07–23~1989–11–24),中国话剧导演、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原名瑞麟。生于北京,卒于上海。1932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此后随同熊佛西赴河北定县参加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资助的农民戏剧研究与实践。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成都四川省立戏剧学校、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及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同时从事编剧、导演工作。1947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第4、第5届中央委员。20世纪50年代以后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等职。在导演艺术上融会古今,巧于运化,并切实
梅阡(1916–08–15~2002–02–17),中国话剧导演。生于天津,卒于北京。曾用名梅曾溥。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律系。1939年起从事电影、戏剧编导工作。先后在上海艺华影片公司、上海未名剧团、联艺剧团、综艺剧团、北京民艺剧团任编导。编写过十余部电影剧本,导演过《少奶奶的扇子》、《茶花女》、《雷雨》、《日出》、《原野》等名剧。1951年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导演。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改编和导演了近30出戏。他还参与创作和改编《胆剑篇》、《智取威虎山》等剧。话剧导
罗念生(1904~1990),中国翻译家,古希腊戏剧研究家。四川威远人。1929年赴美国留学,1933年到雅典入美国古典学院研究古希腊戏剧,1934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他翻译了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美狄亚》、《特洛伊妇女》等5种,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等7种,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等7种,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阿哈奈人》、《云》等6种 。还翻译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
唐若青(1918~1983),中国话剧演员。原籍湖南湘乡,是戏剧家唐槐秋的长女。自幼爱好戏剧。1934年在中国旅行剧团开始舞台生涯,扮演《梅萝香》剧中梅萝香,引起注意。到抗日战争前夕,连续主演了近30出中外名剧,如《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复活》中的卡秋莎、《雷雨》中的鲁妈、《日出》中的陈白露等。抗日战争初期,她随中旅在武汉、中国香港
从事救亡戏剧活动。1939年冬,又随中旅回到上海。其间她主演了《葛嫩娘》、《洪宣娇》、《李香君》等,是“孤岛”时期受观众欢迎的剧目。
钟景辉(1937–03–23~ ),中国香港
话剧活动家、导演。生于泰国曼谷的华侨家庭。在中国香港
念中学时即参加学校的红蓝剧社,并任社长。中学毕业后赴美国专修戏剧,获俄克拉何马浸会大学文学士、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艺术硕士学位。1966年返港后曾任中国香港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节目及制作经理,“丽的”电视台节目总监、副总经理。1977年任中国香港
话剧团艺术顾问。1984年任中国香港
演艺学院戏剧学院院长。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香港
戏剧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钟景辉
姚一苇(1922–04–05~1997–04–11),中国台湾
剧作家、文艺和戏剧理论家。本名公伟。生于南昌,卒于台北。1941年入厦门大学,初习工程,后改学银行。毕业后于1946年赴中国台湾
,在银行任职,并在中国台湾
艺专等院校任教,讲授戏剧及艺术理论。曾任中国台湾
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艺术学院教授、戏剧学系主任、教务长等职,并担任过中国台湾
“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所著剧作14种,主要有《来自凤凰镇的人》(1963)、《孙飞虎抢亲》(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