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象,三国时期东吴书法家。字休明。与同时期擅长不同技艺的吴范、刘惇、赵达、严武、曹不兴、宋寿和郑妪合称东吴“八绝”。曾任侍中、青州刺史。年少时已学习书法。当时有张超、陈梁甫都能写得一手好书法。皇象向陈梁甫学习,尽得其精妙之处,成为书法代表。
梁鹄,东汉书法家。字孟皇,东汉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人。灵帝时官至选部尚书,迁幽州刺史。后附刘表,复归曹操。以善八分著名,书体颇得师宜官法。曹操甚爱其书,以为胜于师宜官,宫殿题署,多出其手。存世作品有《孔羡碑》、《大飨碑》、《受禅表》等。
刘德昇,中国东汉书法家。字君嗣,颍川(今河南省禹县)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桓帝、灵帝之时。相传刘德昇创造行书。但从字体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行书的产生和其他字体的产生一样,是经过漫长的道路的,不可能是一人之功。可能他对行书的提高和发展起过推动的作用,但无书法作品传世。
师宜官,中国东汉书法家。约活动于东汉灵帝至献帝间。籍居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东汉的灵帝虽昏庸无能却酷爱书法,有一次他征召天下擅长书法的人集会在鸿都门,在仔细看了大家的作品以后,灵帝发现南阳人师宜官的书法如鸥鹏展翅,大开大阖,一派大家风范。而他的八分书法最为出色。汉灵帝对此甚是喜爱,差人召师宜官入宫。此时的师宜官,正口袋空空地在酒楼里喝酒,潇洒自在。酒足饭饱之后,店家来要酒钱。只见他取出笔,在酒楼的墙壁上挥书求售,招来许多人围观。他给出条件:若卖给他酒,就多出售给店家几个字;否则,就铲掉墙上的字。汉灵帝听
张芝(?~约192年),东汉书法家。字伯英。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渊泉(今甘肃省安西县东)人,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他少年勤学,明经行修,朝廷闻名,以“有道”征召,他固辞不就。自幼喜爱书法,以东汉名书法家杜操(亦称杜度)、崔瑗为师,发挥了二人的长处。张芝习书极为刻苦,将家中做衣服的帛尽用来练字,后才染色做衣。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其书迹为世人重爱,虽只字片纸亦被收藏。三国时书法家韦诞称张芝为“草圣”。与钟繇并称“钟张”,谓其“超前绝后,独步无双”。
杜度,中国汉代书法家。东汉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字伯度。原名操,周避魏武帝曹操讳,挽晋人改称杜度。为御史大夫杜延年的曾孙。汉章帝时为齐相,以善草书为汉章帝所重,诏信令草书上事,用以章奏,谓之“章草”。与涿郡崔瑗齐名,并称“崔杜”。他的书法影响张芝,又影响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开一代书风。三国时书法家韦诞称:“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迸飞。”称其为“草圣”。唐人张怀罐在《书断》中曰:“章草古逸,极至高深,则伯度第一。”
史游,中国西汉书法家。元帝在位时人,生卒年不详。曾为黄门令。相传以隶书草著《急就章》,后人因而将这种书体名为章草。《急就章》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学习的书籍,因首句有“急就奇觚与众异”,于是取前两字为篇名。据记载史游所书《急就章》,解散隶的结体,只存字的梗概,草草书写,纵任奔逸。
丁缓,中国西汉器具工匠。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约活跃于西汉末年。擅长机械器具制造。据记载,他曾制作过铜灯、博山炉、被中香炉和七轮扇等。①铜灯,据《西京杂记》载,他所制的铜灯,装饰有七龙五凤,并衬以芙蓉、莲藕,华丽美观,名谓“常满灯”。②被中香炉,又称卧褥香炉,系为室内薰被之用,炉中放入香料,点燃后,安放被褥中,香气四溢,故名。炉内设机环,运转十分灵活,其法是将香炉置一镂空球内,用2个机架将其架起,利用相互垂直的转轴及香炉本身的重量,任凭如何翻动,内部的炉体能始终保持平稳,而炉中所装香料也不会因此倾翻。
马文昭(汉语拼音:mǎ wén zhāo),(1886~1965),中国组织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886年5月31日生于河北保定,1965年12月13日卒于北京。191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20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解剖学。历任协和医学院副教授,北京医学院教授、院长,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等职。用活体染色和固定切片等方法开展了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形态学变化的研究。1928年再度赴美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进修,进一步研究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在细胞中的机能,指出这两种细胞器是细胞各种机能代谢最主要
萨维奇,J.L.(John Lucian Savage,1879~1967),美国坝工专家。一译萨凡奇。1879年12月5日生于威斯康星州柯克斯菲尔,1967年12月28日逝世。早年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工程系,1903年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美国垦务局工作,1924年任垦务局工程及研究中心设计总工程师,1945年4月退休。30年代他从事坝工设计,特别是在设计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重力拱坝──胡佛坝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建立了高拱坝应力分析方法,指导并推动了大坝专用水泥的研制,采用分缝、分块及冷却灌浆等浇筑技术,解决了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