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偃(亦作鶠),唐代画家,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侨居成都(今属四川)。和诗人韦应物是堂兄弟。他的父亲韦鉴是韦应物的伯父。《历代名画记》中记载:“韦偃父韦鉴,工龙马,妙得精气。”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善画马和山水。由于他善于博取其他名家的优点,且能独创新意,所以,他的艺术水平超过了他父亲。《历代名画记》说:“鉴子鶠,工山水,高僧奇士,老松异石,笔力劲健,风格高举,善小马,牛羊、山原,俗人空知鶠善马,不知松石更佳也。”代表作品:《双骑图》《牧放人马图》等。
张成(汉语拼音:Zhang Cheng),中国元代雕漆工匠。生卒年不详。浙江嘉兴人。擅雕漆,长于剔红、戗金银等工艺。有剔红栀子花圆盘、剔红观瀑图、剔犀图等传世,其中前者朱漆约百十道漆层,全盘皆花,盘心雕栀子花1朵,含苞4朵,花叶簇拥花朵,舒卷自然、生动,刀法浑厚圆润。子张德刚,亦善雕漆,承袭父法,技艺高超,被召至京,授营缮所副,为宫廷雕制漆器。
张路(汉语拼音:Zhang Lu;1464年—1538年,一作1464年—1537年),中国明代画家。字天驰,号平山。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曾以庠生入太学,但未任官。擅山水、人物,初师戴进,后学吴伟,早年作品工细,后转向粗笔写意,所画人物,用笔钢劲流畅,多作神仙、士子、渔夫,形象质朴,衣褶简洁,神态清朗。其山水用笔粗重,水墨淋漓,大斧劈皴画山石,笔触粗大,运笔迅捷,气势豪放。颇受缙绅商人推重,为浙派健将。因其画法欠含蓄,少秀润,而遭士大夫诟病,被斥为野狐禅。有《望月图》、《渔夫图》、《老子骑牛图》、《山雨
吕纪(汉语拼音:lǚ jì),(1477-?),明代花鸟画家。字廷振,号乐愚,一作乐渔。鄞州(今浙江宁波)人。代表作品有《新春双雉图》、《桂菊山禽图》、《残荷鹰鹭图》、《秋鹭芙蓉图》、《狮头鹅图》、《三思图轴》、《梅花双鹤图轴》、《榴花双莺图》、《浴凫图》等。
苏汉臣(约活动于十二世纪),中国北宋末南宋初画家。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为北宋宣和画院待诏,南渡后又复职,任承信郎。擅画佛道、仕女,尤精儿童。师法刘宗古、张萱、周昉、杜霄、周文矩等,其仕女多画闺阁中仕女的意态。作品多婴戏图,成功地表现了儿童形象及其游戏时天真活泼的情趣,笔法简洁劲利,色彩明丽典雅。有《秋庭戏婴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等传世。
程嘉燧(1565~1643),中国明代画家。字孟阳,号松园、偈庵。祖籍休宁(今属安徽),后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工诗,精音律,善画山水,亦工花卉,师法黄公望、倪瓒,笔墨疏放秀逸。传世代表作品《松阴高士图》,淡设色,画坡岸高松耸立,一老翁曳杖抚松远眺,童子携琴立于身后,远山平迤,构图简洁。又有《秋林策杖图》,风格萧疏古淡。著有《浪淘集》等书。
傅山(汉语拼音:Fu shan;1607~1684),中国明末清初书法家,画家,医学家。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号真山、石道人、松侨老人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有强烈的民族思想,明亡后,着朱衣,居土穴,自号朱道人,康熙时曾被强征博学鸿词科,授中书舍人,但他坚辞不就,只得放归,隐居山中,埋头学问。通经史,工诗文,精书法、绘画,亦长于医学。书法擅楷、行、草、篆、隶诸体,初法晋唐,后学赵孟頫、董其昌,又复学颜真卿及魏晋秦汉诸家。其楷书法体宽博圆转,笔法缓稳沉着;行草纵逸跌宕,宏逸浑脱。论书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
胡瓌,五代后唐契丹画家。山后契丹乌索固部落人,随李克用入中原,定居范阳(今河北涿州)。代表作品:《卓歇图》(传)。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元诸暨枫桥(今浙江绍兴)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他为官勤政爱民,狷直忤物,为人宽厚;与时龃龉,遂肆力文辞,其于文学、史学、书画艺术皆有成就,尤以乐府擅名,号铁崖体,在元季文坛独领风骚40余年。传世著作有《春秋合题著说》、《史义拾遗》、《复古诗集》、《丽则遗音》、《东维子文集》、《铁崖古乐府》等。主要书法作品:《沈生乐府序》、《杨维桢行书1》
王雪涛(1903~1982),中国画家。1903年2月生于河北成安,1982年11月24日卒于北京。出身贫寒,1918年入直隶高等师范图画手工科。1922年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初学西画,后转入国画系,师从陈师曾、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人,1926年毕业留校任教。抗日战争期间辞职,以鬻画为生。1956年参与筹备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初任院委,后任院长。王雪涛擅写意花鸟,师承徐渭、陈淳、齐白石、陈半丁,技巧娴熟,功底深厚。所画花鸟造型生动,笔墨醇厚丰润,色彩鲜丽典雅,充满勃勃生机。出版《王雪涛花鸟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