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圭元(1906~1989),中国工艺美术家。字悦轩。生于江苏松江,卒于北京。1927年毕业于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后改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翌年在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任教。1929年赴法国留学,研究染织美术和漆画工艺。1931年回国,在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授。1949年后,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顾问,《美术》杂志编委。还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等职。雷圭元专门从事图案研究和教学。早期注
时大彬,中国明代紫砂壶工匠。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万历年间,以擅长制作宜兴紫砂壶著称。明清两代笔记对其著录颇多,然失之过简且多雷同,对其所制紫砂壶的具体描述又多语焉未详。传世紫砂壶中带有时大彬印款的为数不少,造型亦呈多种式样,印款字体也各有不同,绝大多数为后世仿品。文献记载中对时大彬所制紫砂壶有的以为用粗砂制成,有的以为小巧精细,观点亦不相同。南京明太监吴径墓中出土一件宜兴紫砂壶,壶坯体较粗,肩上有提梁,盖内凸起十字状,与传世品严丝合缝的子母口不同,是迄今唯一一件出自明墓的紫砂壶。此壶制作时间(明正德、嘉
邓文原(汉语拼音:Deng Wenyuan;英语:Deng Wenyuan),中国元代书法家。字善之、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随其父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倪贻德(1901~1970),中国油画家,美术评论家,作家。1901年8月生于浙江杭州,1970年5月13日卒于同地。1919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美术评论和文学创作。参加创造社。1927年赴日本学习美术,翌年回国,先后任教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上海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查士标(汉语拼音:Zha Shibiao;1615-1698),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新安(今安徽歙县、休宁)人。明末为诸生,不久即无心功名。工诗文、书画,书法师承董其昌,风格俊逸萧散。擅山水,初师倪瓒,后参以米芾、米友仁、黄公望、吴镇、沈周、董其昌等人画法,所画笔墨纵横、粗犷豪逸,或笔法荒率、墨色浓淡干湿互用、秀润高华,或笔墨生峭劲利,画风枯寂生僻。在当时颇负盛名,为海阳四家之一。有《云山图》、《空山结屋图》、《秋林远岫图》、《云山烟树图》等传世。
陈宪章((1427~1500),中国明代书法家。字公甫,号石斋,新会(今广东省新会县)人。因住白沙里,又号白沙子。正统十二年(1447)举乡试,再上礼部。后学于理学大家吴与弼,决心不再参加科举和仕宦,终身在乡讲学。著有《白沙集》、《白沙诗教解》等。
邹一桂(汉语拼音:Zou Yigui,1686~1772),中国清代画家。字原褒,号小山,晚号二知老人。江苏无锡人。曾任云南道监察御史、礼部给事中、太常寺少卿、礼部侍郎、内阁学士。工诗文、书画,擅花卉,师法恽寿平,多作写生花卉,或重粉点瓣,以淡色笼染,或设色清丽明净。有《藤花芍药图》、《古干梅花图》、《花卉册》等传世。著《小山画谱》论述花卉技法,构图、笔墨、设色、烘染、树石、点苔、画家、画派、颜料、装裱及胶矾纸绢之类,其论述花卉技法尤为重要。
何震,中国明代篆刻家。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江西婺源(明代属徽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6世纪下半叶。久寓南京。何震一生致力于篆刻,与文彭交往密切,互相探讨印学,主张篆刻要依六书为准则,力矫元、明以来印章篆法的流弊。他和文彭同为开创明、清派篆刻的奠基人,并称为“文、何”。著有《续学古编》。
王梦白(1888-1934),中国现代小写意花鸟画家。原名王云,号破斋主人、骂斋、三道人。浙江衢州人。代表作品:《红树双猿图》、《豆荚蚂蚱图》、《海棠蟋蟀图》、《蜂猴图》等。
高奇峰(1889.06.13-1933.11.02),中国画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广东番禺人。代表作品有《雄狮》、《怒狮》、《松猿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