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诫(汉语拼音:Li Jie;?~1110),北宋建筑专家。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郑州)人。《营造法式》的编修者。元丰八年(1085)初入仕途为郊社斋郎,后调任曹州济阴县尉。元祐七年(1092)入将作监,后总管全监事务。大观四年(1110)卒。
吕凤子(汉语拼音:lǚ fèng zǐ),(1886~1959),中国画家。原名浚,号凤子。1886年7月7日生于江苏丹阳,1959年12月20日卒于南京。他15岁中秀才,曾在苏州武备学堂和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学习,后到上海创办神州美术院。1911年创办正则女子职业学校,以后辗转各学校任教。1940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2年创办正则艺术专科学校。吕凤子擅人物、山水、花鸟,尤以仕女和罗汉著称。其人物画大多取材现实生活,或寓嘲讽,线条有力,运转变通,具有表现力。曾任苏南文教学院教授、江苏师
陈半丁(汉语拼音:Chen Banding;英语:Chen Banding;1876年5月14日-1970年1月29日),中国画家,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亦为近现代篆刻大家。原名陈年,字半丁,后以字行世。1876年生于浙江绍兴,1970年1月29日卒于北京。出身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20岁时赴上海,与任颐、吴昌硕相识,后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花卉、山水、人物、走兽,以写意花卉最知名。除任颐、吴昌硕外,又师法赵之谦、徐渭、陈淳,形成独特风格。作品笔墨苍
窦师伦(汉语拼音:Dou shi lun),中国唐代初期丝绸纹样设计家,画家。字希言。生卒年代和籍贯不详。高祖时,任秦王府咨议,相国录事参军。后封陵阳公,历官太府卿,银、坊、邛三州刺史。窦师伦不但擅长绘画,研究过舆服制度,而且精通丝绸纹样设计。他被唐代 选派为盛产丝绸的益州(在今四川省)大行台检校修造,在中国丝绸纹样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中亚、西亚的题材和表现方法,创造出很多新绫锦纹样,如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这些纹样,章彩奇丽,蜀人称之“陵阳公样”。
王振鹏,元代画家。字朋梅,号孤云处士。浙江温州人。父亲王由,字在之,35岁离世,母亲姓张。其兄名龙孙,后出家当了和尚,法号善集。其妻是仁宗延祜间曾为中大夫、延平路总管韩国宾的第五女。代表作品:《伯牙鼓琴图》、《阿房宫图》、《金明池图》等。
王个簃(1897年10月20日-1988年12月18日),中国画家、篆刻家。原名王能贤,后易名王贤,字启之。斋名有霜荼阁、暂闲楼、千岁之堂等。江苏省海门市人。代表作品:《刀鱼》、《瓜菱清暑》、《龙幻图》、《菊石图》、《岁朝图》等。
商琦(?一l323年),元代画家。字德符,号寿岩,曹州(今山东菏泽)人。为元初名臣商挺之子。因父亲的关系进入仕途。大德八年(1304年)备宿卫之职。皇庆元年(1312年)授集贤侍讲学士。泰定元年(1324年)官至秘书卿。据《元史?商挺传》和虞集《道园学古录》记载,他曾出使两蜀,处理地方政务,公平执法,不徇私情,又曾到江南各地居住过3年。后以病归,卒于家。善画山水,师李成、董源,布置秀逸,下墨淋漓。曾为嘉禧殿作壁画,受皇帝赞许,又为王公府府、邸、寺院作多幅壁画,亦善绘墨竹。有《眉山春晓图》、《卢沟雨别图》、
尉迟乙僧(汉语拼音:Yuchi Yiseng),中国唐代画家。生卒年不详。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人,一说吐火罗国人。活跃于唐初,曾任宿卫官,袭封郡公。其父尉迟跋质那为于阗国著名画家,于隋时进入中原,人称大尉迟。尉迟乙僧承其父法,善于绘制壁画,擅宗教故事、人物肖像、神话风俗、花鸟走兽,多取材西域各民族人物及鸟兽形象。其画构图宏伟奇异,复杂多变,他将西域和中亚艺术与中原地区传统画法相结合,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又长于色彩晕染,沉着浓重,有立体感,人称凹凸画法。所画人物生动传神,身若出壁。无作品传世。其兄尉迟甲僧
秦宣夫(1906-1998),中国当代油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广西桂林人。毕业于法国高等美术学校。代表作品有《庆祝国庆》、《春雨》、《母教》等。
邵弥(约1592-1642年),明末书画家。字僧弥,号瓜畴、芬陀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性格孤僻,好学,多才艺。杭州人徐泰曾为邵弥写像,蓝瑛补景,画出了他“瘦如黄鹄闲如鸥”的神态。能诗,善书,草书学米芾、米友仁,楷书得钟繇法。善画山水,其山水画取众家之长为己所用,笔墨简括,取景萧疏,具有“清瘦枯逸,闲情冷致”的风格,画如其人。兼画水仙兰石,也善画翎毛,颇具生趣。爱收集金石。风格闲冷萧疏,小幅以秀美精妙见长,亦善画佛。与名画家董其昌、王时敏、王鉴、李流芳、杨文聪、张学曾、程嘉燧、卞文瑜合称为“画中九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