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汉语拼音:Deng Shiru;英语:Deng Shiru;1739年或1743年—1805年),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原名琰,因避仁宗讳,以字行。又字顽伯(一作完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少曾客江宁梅镠家,得纵观秦汉以后善本,每种临摹数百本。精四体书。篆书学汉碑篆额及李斯、李阳冰等,以隶法作篆,纵横捭阖,沉雄朴厚,自成一家;隶书貌丰骨劲,大气磅礴;楷书取法六朝碑版,结字紧密,有踔厉风发之势;篆刻得力于书法,以小篆入印,雄浑古朴,流利清新,世称邓派,或皖派。有《完白山人印谱》等行世
王鉴(1598-1677),清代画家,清初六家之一。字玄照,后改字园照,元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苏太仓人,与王时敏为同乡。同为明代文人名宦之后,在明为官,入清隐居不仕。出生于书香门第,为明代文人王世贞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丰富的家藏,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后仕至廉州太守,故称“王廉州”。王鉴摹古工力很深,笔法非凡,擅长山水。其山水画主要取法董源、巨然以及王蒙,在画法面貌上兼及水墨、浅绛及青绿山水,形成了笔法遒美、墨韵润泽、气格清苍、沉雄古逸的体貌
黄慎(1687-1770),中国清代画家。字恭懋、躬懋、恭寿、菊壮,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为“扬州八怪”之一。青年时,学习勤奋,因家境因难,便奇居萧寺,书为画,夜无所得蜡,从佛殿光明灯读书其下。善画人物,早年师法上官周,多作工笔,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变为粗笔写意。多以历史神话故事,佛像和文人士夫的生活为题材,也画流浪乞丐、纤夫、渔民等,衣纹线条,兔起鹘落,变化多端,往往寥 寥数笔,即能形神兼备。亦善画山水、花鸟。黄慎草书,得怀素笔意,用笔枯劲,上下勾连,喜作怪笔,人多难以辨认
龚贤(1618-1689年),清代画家。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或作野逸),号半亩、柴丈人。祖籍江苏昆山,幼年时,迁南京。明末清初,活跃于南京画坛上的八位著名画家,即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史称“金陵八家”。龚贤被称为“金陵八家”之首。代表作品有《千岩万壑图卷》、《岳阳楼图轴》、《夏山过雨图轴》、《木叶丹黄图轴》等。
萧云从(1596—1673),明末清初画家,姑孰画派创始人。芜湖人,一作当涂人。字尺木,号默思,又号无闷道人,明亡始号钟山老人,寓仰望钟山陵阙(明陵)之意。明崇祯十一年(1638),云从与弟云倩,加入复社,与东林党相呼应,同魏忠贤阉党马士英、阮大铖等斗争。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占领芜湖。萧闭门读书赋诗作画,或遨游名山大川,诗画才华,成就日著。诗继承杜甫,多即事忧时之作,雄浑奔放,音韵铿锵,著有《易存》、《韵通》等。
蒋兆和(汉语拼音:jiǎng zhào hé),(1904年5月-1986年4月15日),原名万绥,3岁时改名兆和,祖籍湖北麻城,生于四川泸州。自幼随父读书、习字,初具传统绘画基础。16岁赴上海以画像和从事广告及服装设计为生,业余自修素描、油画和雕塑。后与徐悲鸿结识,受其写实主义主张和改革中国画思想的影响颇深,并受到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感召,从事进步文艺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绘制宣传画和爱国将领肖像。上世纪30年代上半叶,辗转于上海、南京、北京、重庆之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
郎世宁(拼音:láng shì níng),(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中国清代宫廷画家。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或译朱塞佩·卡斯蒂略内,1688年7月19日生于意大利米兰,1766年7月16日(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卒于北京。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为 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孙克弘(1533~1611),中国明代画家,书法家。字允执,号雪居,上海松江人。曾任汉阳太守,后去职归乡,以诗文书画自娱。擅楷 、隶、篆等书体,取法宋克,上追秦汉,自成风格。其画早年长于写生花鸟,师法徐熙、赵昌、沈周、陆治,作品或工笔,画法工整,色彩明丽;或写意,笔墨放逸,造型工致。晚年亦作山水,师承马远、米芾、米友仁,亦能画人物,颇有古意。有《百花图》、《折枝四季花卉》等传世。
马琬(汉语拼音:mǎ wǎn),(?—1378?),元末明初画家。字文璧,号鲁钝生、灌园人。秦淮(今江苏南京)人,长期寓居松江(今上海金山吕巷)。有志节,工诗善画,诗工古歌行,画长山水,官至抚州郡守。善画山水人物,工诗能书。诗书画时号“三绝”。元末隐居,洪武三年(1370)出知抚州。早年从杨维桢学《春秋》,诗亦受其影响。杨极推重他的画,因此名望甚高,“三吴人以重金购之”。曾将所作五百篇结为《灌园集》,由贝琼作序,但今无传本。生平事迹见《西湖竹枝集》、贝琼《灌园集序》(《清江集》卷七)、《跋马文璧云林隐居图
赵之谦(汉语拼音:Zhao Zhiqian,1829~1884),中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字益甫,号悲盦,别号无闷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自幼读书习字,博闻强识,曾以书画为生。参加过3次会试,皆未中。44岁时任《江西通志》总编,任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卒于任上。擅人物、山水,尤工花卉,初画风工丽,后取法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笔墨趋于放纵,挥笔泼墨,笔力雄健,洒脱自如,色彩浓艳,富有新意。其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篆书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魏碑笔意,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