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衎(汉语拼音:lǐ kàn),(1245-1320),元代画竹名家。字仲宾,号息斋道人,晚年号醉车先生。汉族。蓟丘(今北京)人。晚年寓居维扬(今江苏扬州)。少孤贫,余岁在太常寺作小吏,皇庆元年为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卒年七十五,追封蓟国公,谥文简。李衎善画枯木竹石,善画墨竹,双钩竹尤佳,和赵孟頫、高克恭并称为元初画竹三大家。墨竹初师金代王曼庆,又学北宋文同。后来鲜于伯几建议他以色代墨写竹,既而学李颇、黄筌父子双钩设色法。他曾遍游东南山川林薮,还出使交趾(今越南),深入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生长状况,辨
梁鼎铭(1895-1959),中国现代画家。字协燊,广东顺德人。生于江苏南京,1959年3月1日卒于台 北。幼孤,喜爱绘画,初学西画,后改学中国画。20年代曾为上海英美 公司绘制月份牌年画。1923年在上海创立天化艺术会。1926年受聘于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编辑革命画报,绘《沙基血迹图》。1931年,在南京绘《惠州战迹图》。历任军校教官、军事委员会设计委员等职。1948年到中国台湾
后,主持北投政治作战干部学校艺术系。作品有惠州、济南、庙行、南昌战迹图等五大战役历史画,自署战画室主。另外还绘有《民众力
韩滉(723~787年),唐朝诗人、中唐大臣、著名画家。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少师休之子,以荫补骑曹参军。至德初,青齐节度邓景山辟为判官,授监察御史。累迁吏部员外郎。大历中,改郎中,擢尚书左丞。德宗朝,为江淮转运使,加同平章事。工书,兼善丹青。诗二首。他的父亲韩休于玄宗朝曾任宰相。他初以父荫补左威卫骑曹参军。出为同州主簿。安史之乱中逃避山南。采访使李承昭奏充判官,授彭王府谘议参军。后累迁为吏部员外郎。代表作品:《五牛图》。
丁聪(1916年-2009年5月26日),中国著名漫画家,舞台美术家。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者丁悚之子,自幼受家庭影响,中学读书时就开始发表漫画。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中国香港
及西南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传画等工作,同时也以漫画参加过多次画展。1940年至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美术师,曾为话剧《雾重庆》设计布景。1942年在桂林、重庆、成都、昆明等地,担任《钦差大臣》、《正气歌》、《北京人》等美术设计,同时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1945—1947年在上海发表过不少较有影响的、
康里巎巎(汉语拼音:Kangli Naonao;1295~1345),元代书法家。一作康里巎。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康里(元代属钦察汗国,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人。幼肄业国学,博通群书。曾任礼部尚书,升奎章阁大学士。擅长楷、行、草书,楷书学虞世南,行草学王羲之,笔法遒媚,转折圆劲。善以悬腕作书,行笔迅急,光彩飞动。在赵孟頫书风笼罩下的元代书坛,能摆脱赵氏的影响,上追晋、唐,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为元代后期成就最突出的书法家。
曹知白(汉语拼音:Cao Zhibai;英语:Cao Zhibai;1272-1355年),中国元代画家、藏书家。字又玄,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昆山教谕,后辞官隐居,读经书,好道教。为江南富族,庄园宽敞豪华而清幽,喜交结文人名士,家富收藏。擅山水,师法李成、郭熙,山石勾皴柔细,少渲染,笔墨早年秀润,晚年苍秀简逸,风格清疏简淡。有《寒林图》、《疏林幽岫图》、《群峰雪霁图》等传世。
曾鲸(汉语拼音:Zeng Jing;1568-1650),中国明代画家,明末著名人物肖像画大家。字波臣。福建莆田人,长期寄寓金陵(今江苏南京)。一生往来江浙一带,为人写真。擅画肖像,在继承粉彩渲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注重墨骨,层层烘染,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所画人物肖像强调观察体会,抓住最动人处,精心描绘,尤注重点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镜取影,俨然如生”之誉,从学者甚众,遂形成波臣派。有《葛一龙像》、《王时敏像》、《黄道周像》等传世。
边鸾(生卒年不详),中唐时著名花鸟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他自少年时起就专心学习绘画,专工花鸟。在唐代画家中,他的花鸟画水平最高。边鸾画的鸟神态生动,所写花卉栩栩如生。《画鉴》一书评价边鸾的画时说:“唐人花鸟,边鸾最为驰誉,大抵精于设色,欷艳如生;其他画者虽多,互有得失。”明代人高濂评价边鸾的花鸟画时说:“边鸾花草昆虫,花若迎风袅娜作态,虫疑吸露飞舞翩然,草之偃亚风动,逼似天成。虽对雪展图,以身若坐春和园圃。”说明边鸾画的花鸟图有自然色彩,生机漾然。
王时敏(1592年9月19日-1680年7月12日),清代画家,清初六家之一。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首辅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崇祯初以荫官太常寺卿,故被称为“王奉常”。为明代首辅王锡爵之孙。入清不仕。受教于董其昌,得董氏南宗山水画衣钵。擅长山水画,家富收藏,能精研宋元名迹,摹古不遗余力。早年作品仿黄公望而颇有董其昌笔意,中年形成个人面貌,晚年画风日益成熟,形成了苍润古澹、松灵秀雅的风貌。代表作有《云山图》、《云壑烟滩图》、《仙山楼阁图》等。
赵之琛(汉语拼音:Zhao Zhichen,1781~1860),中国清代篆刻家。字次闲,号献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生布衣,多才艺,工诗文、书画,精通金石文字,尤工篆刻。初得陈豫钟传授,兼师黄易、奚冈、陈鸿寿。早年篆刻章法长方,用冲刀法,笔画如锯齿;后用切玉法,笔画纤细方折。边款以行楷书为之,笔画生辣细劲。晚年刀法和章法已趋程式化。为西泠八家之一。印谱有《补罗迦室印谱》,著《补罗迦室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