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瓌简介
胡瓌,五代后唐契丹画家。
山后契丹乌索固部落人,随李克用入中原,定居范阳(今河北涿州)。
代表作品:《卓歇图》(传)。
擅写北方游牧民族牧马、驰猎等生活,穹庐什器、射猎部属,纤悉形容备尽。
所作用笔清劲,构图巧密,人物气质犷悍,形象各异。
尤工画马,骨骼体状生动有神。
宋刘道醇在《五代名画补遗》中评胡瓌云:“善画番马,骨格体状富于精神,其于穹庐部族帐幕旗旆、弧矢鞍鞯,或随水草放牧、或在驰逐弋猎,而又胡天惨冽,沙碛平远,能曲尽塞外不毛之异趣,信当时之神巧,绝代之精技欤,故人至今称之。
”画史说他画的马“富于精神,虽繁富细巧,而用笔清劲”。
梅尧臣尝题其《胡人下马图》云:“毡庐鼎列帐幕围,鼓角未吹惊塞鸿。
”曲尽塞外寒漠之景。
明都穆见其《番骑图》称:“黄沙野蒿,鞭马疾驰,非余之目击,则也莫能知其妙也。
”《宣和画谱》著录御府所藏其作品有《卓歇图》、《牧马图》、《番骑图》等65件,现仅存《卓歇图》。
子胡虔,学父画马得誉,然成就不及父。
传世作品有《卓歇图》卷,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256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描绘契丹族可汗率部下骑士出猎后歇息饮宴情景,可汗与其妻关氏盘坐地毯上宴饮,侍从正执壶进酒献花,前有奏乐起舞者。
画面上有骑士多人或倚马而立,或席地而坐,马鞍上驮着鹅雁等猎物。
“卓歇”二字不见经传,从《辽史》中的“卓帐”、“卓枪”之语,知“卓”为“立”之意,“歇”作“休息”解释,“卓歇”则可理解为立帐歇息的意思,亦可释为立而暂休息。
这是一幅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场景的风俗画,富于地方色彩和情趣。
人物面相服饰具有契丹族特征,背景荒凉寂静,画面笔法古健雄劲,线条繁密,体现了当时北方画派的特色和契丹画师的独特画风。
同时,由于用线粗细长短能恰当表现不同衣服的质感,与唐代中原地区的绘画有许多相近之点,说明我国各兄弟民族间文化艺术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卓歇图》引首有清代张照书“番部卓歇图”,乾隆帝作《卓歇歌》,尾纸有元代王时、清代高士奇、张照的跋文。
该图经清阮元《石渠随笔》、高士奇《江村书画目》、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该图一直传为五代契丹画家胡瓌作,后有学者研究指出据画中大多数人物髡顶、脑后垂双辫的发式和方顶黑巾等特点研究发现,当属金代女真人的风俗,故极可能出自金代汉族画家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