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秀(生卒年不详),字玄良,新兴云中人。父亲秦朗,是曹魏骁骑将军。秦秀在咸宁年间担任博士,以忠诚、正直而闻名。当时太傅何曾去世,由秦秀等人议定谥号,上书批评何曾,并认为应该谥缪丑,武帝不许,才作罢。在伐吴时,太尉贾充任大都督,秦秀认为充不能胜任此职,及孙皓降于王濬,充未之知,认为吴国还不可平,抗表请求班师。充表与告捷表同至,朝野都认为秦秀知言。到贾充去世后,秦秀又历数贾充的恶行,请谥荒,武帝不从。又为王濬诉冤,认为武帝赏罚不明。后来因为齐王司马攸的事被罢免,不久又任博士。因为秦秀嫉恶如仇、不畏权贵,所以担
沈劲(jìng)(?—365年),字世坚,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人,东晋将领。沈劲少年便有志向和节操,父亲沈充在东晋初年被属下吴儒所杀,长大后为父报仇,将吴氏家族灭门。朝廷先后下诏让桓温、王胡之赴前线洛阳,担任司州刺史,但却无人愿意去赴任,王胡之向朝廷推荐了沈劲。朝廷同意让沈劲赴任带领他招募的千人前往,洛阳守军多次击退攻城部队,直到粮食耗尽,敌军攻打许昌,城内守军被分出救援,洛阳仅余500人,而桓温不予救援,洛阳最后在慕容恪、慕容垂联合进攻下失陷,沈劲被俘,壮烈殉国。
裴骃(Yīn),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南朝史学家,“史学三裴”之一。裴松之之子,继承家学,博览宏识,官至南中郎参军,以注解史书著称于世。其著作《史记集解》是不朽的史学著作,成为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
麹允(?―316年),凉州金城(今甘肃兰州)人,西晋末年大臣、将领。永嘉五年(311年),汉赵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阎鼎等立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阎鼎总理百官。麹允时任安夷护军、始平太守,心中妒忌阎鼎的功劳,恰逢阎鼎杀死京兆太守梁综,麹允便与梁综之弟冯翊太守梁纬等攻打阎鼎,阎鼎逃走。永嘉六年(312年),任雍州刺史。建兴元年(313年),司马邺继位,是为晋愍帝,任命麹允为尚书左仆射、领军将军、持节、西戎校尉、录尚书事,并仍任雍州刺史。当时汉赵将领刘曜等数万人进逼长安,麹允击败他们。刘曜又攻北地郡,麹允为大都
沈林子(387年—422年),字敬士,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人。东晋末年及南朝宋早年将领,参与了伐南燕、抵抗卢循、讨伐司马休之及伐后秦等各个战役,因为才智而深受刘裕亲重。南朝宋永初三(422)年,沈林子去世,刘裕追赠他为征虏将军,谥怀伯。
乔智明(?-313年),字元达,鲜卑前部人。西晋及汉赵官吏及将领。曾任县令,任内深受当地居民爱戴。
冉瞻(299年?—328年),又名冉良,一说是冉良的弟弟,冉良与冉瞻是否定一人,史界尚未有定论。
石超(?—305年),石苞之孙。西晋成都王司马颖心腹战将,在与东海王司马越作战中战死。
谯纵(?―413年),巴西南充(今四川南部县)人,十六国时期西蜀政权建立者。谯纵出身世家大族,初为东晋安西府参军。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刺史毛璩遣谯纵等领诸县氐兵东下征讨桓玄,士兵不愿离乡,谯纵当时在军中担任参军,个性一向和蔼谨慎,大家都很喜欢他,侯晖、阳昧逼其反叛,推举他为首领。同年,谯纵自称成都王,建立西蜀政权。义熙九年(413年),东晋刘裕派兵讨伐谯纵,谯纵兵败自杀,西蜀政权灭亡。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早年历任修武县令、城阳太守、散骑侍郎、黄门郎等职,吴国灭亡后获封安阳乡侯。后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南蛮校尉、鹰扬将军,在任上劫掠往来富商,因而致富。其后任徐州刺史、卫尉等职,贾后专权时,石崇阿附外戚贾谧。永康元年(300年),贾后等为赵王司马伦所杀,司马伦党羽孙秀向石崇索要其宠妾绿珠不果,因而诬陷其为乱党,遭夷三族。晋惠帝复位后,以九卿礼安葬石崇。(概述图片
冉智 (?—354年),冉魏武悼天王冉闵幼子,冉魏太子,母亲皇后董氏。公元350年,冉闵称帝,立冉智为太子。在其父领兵征战时坐镇邺城。廉台之战后,前燕攻破邺城,冉智与其母董太后都被俘,被前燕封为海宾侯,不久旧臣欲拥其复位,失败后冉智等人皆被处死。
释道安出生于公元312年,常山扶柳人(今河北冀州),卫氏望族出身,是一个地道的炎黄子孙。其7岁上学,学习《诗》《书》《易》《礼记》《春秋》等儒家书籍。12岁出家为僧,学习印度佛理。53岁南下襄阳,在襄阳研究佛学15年,颇有建树,成为东晋时期的佛教学者,佛教领袖。释道安最突出的贡献,是用中国传统文化解释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
石遵(?—349年),字大祗,后赵武帝石虎第九子,石世异母兄,母郑樱桃,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弘在位时封齐王。石虎继位,封彭城王。349年,石世继位,以石遵为左丞相,不久石遵废杀石世,自立为帝,改元青龙,在位一百八十三日为石鉴所杀。
石弘(314-335),字大雅,上党郡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后赵明帝石勒次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二位皇帝。幼有孝行,以恭谨谦虚自守操节,随杜嘏学习经学,随续咸学诗赋律令,随刘征、任播学兵法,随王阳学刺杀之术。后被立为世子,任中领军、卫将军,镇守邺城。石勒称帝后,立为太子。石弘虚怀爱士,好作诗赋,亲近之人皆具儒者品德操行的人。咸和八年(333年),石勒去世,石弘继位,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石虎手中。咸康元年(334年),被迫禅位于石虎,囚于崇训宫,不久被杀,时年二十二岁。
束皙(261—300),西晋学者、文学家,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博学多闻,性沉退,不慕荣利。曾作玄居释,张华见而奇之。后王戎召皙为掾,转佐著作郎。复迁尚书郎。赵王伦为相国,请为记室。皙辞疾罢归,教授门徒。卒时,元城市里为之废业。门生故人,立碑墓侧。有集七卷,(《隋书经籍志》、《唐书志》作五卷)传于世。
后赵武帝石虎(295年-349年),字季龙,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后赵明帝石勒堂侄,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334年-349年在位。石虎非常残暴,征役无时,大兴土木,荒淫无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337年,石虎自称天王,349年称帝。石虎在位期间,生活十分荒淫奢侈,极为残暴,表现出种种残暴的一面;对百姓杀人不眨眼,对亲生儿子更为残暴,石邃石宣皆惨死。石虎卒年五十四,其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后赵至此衰落。
司马乂(277年―304年1月28日),字士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为审美人,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太康十年(289年),封为长沙王,授任员外散骑常侍。太熙元年(290年),任步兵校尉。永平元年(291年),受兄司马玮的牵连,被贬为常山王。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乂率本国军队响应齐王司马冏等三王,讨伐司马伦,因功授任抚军大将军,复封长沙王。太安二年(303年),张方派遣部将郅辅率领三千兵卒,前往金墉城逮捕并烧死司马乂,时年二十八岁。晋怀帝即位后,
石鉴(?—350年),字大郎,后赵武帝石虎第三子,石遵和石世的异母兄,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咸和八年(333年),后赵明帝石勒去世,石虎掌权,封石鉴为代王。咸康三年(337年),降封为义阳公。永和五年(349年)正月,石虎称帝,进封义阳王。同年四月,石虎去世,石世即位。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遵杀石世自立。不久,冉闵率军入宫弑杀石遵,拥立石鉴,为冉闵所控制。永和六年(350年),冉闵改国号为卫、年号青龙。同年闰二月,冉闵废杀石鉴,自立为帝。石鉴共在位一百零三日。
司马保(296年―320年),字景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曾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之孙,南阳王司马模之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侄,晋朝宗室。司马保有文采,喜好著述写作,初为南阳国世子。永嘉五年(311年),担任平西中郎将、东羌校尉,镇守上邽。同年,司马模遇害,司马保继承南阳王爵位。晋愍帝司马邺即位后,历任右丞相、大都督、侍中、相国等要职。晋愍帝投降前赵后,晋朝帝位虚悬。司马保逐有称帝之心,但此时晋元帝司马睿已称帝,建立东晋政权。司马保遂于次年称晋王,改元建康,设置百官,却不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初名石勹背 ,小字匐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部落小帅石周曷朱之子,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石勒发轫于第一次反东海王起义时,追随牧帅汲桑投靠公师籓。石勒这个姓名是汲桑替他取的。后投靠汉赵(前赵)刘渊。石勒在汉人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为根据地,先后灭了王浚、邵续与段匹磾等西晋在北方的势力,又吞并曹嶷。前赵平阳政变后正式与刘曜决裂,319年十一月称赵王,都襄国。329年吞并关中取上邽灭前赵。北征代国,令后赵成为当
司马彪(?―306年),字绍统,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六弟中郎司马进之孙,高阳王司马睦长子,西晋宗室、史学家。著有《续汉书》。
石世(339年—349年),字符安,羯族,上党武乡(今属山西)人,后赵武帝石虎之子,母皇后刘氏,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石世的母亲刘氏本是前赵昭文帝刘曜幼女,受封安定公主,后赵太和二年(329年),前赵灭亡后赵,石虎将刘氏纳为妾,于是生下石世。石世出生后,便被封为齐公。建武十三年(348年),石虎受石世之母刘氏及将领张豺的鼓动,将年仅十岁的石世立为太子。太宁元年(349年),石虎去世,石世即位,然而大权皆握在刘氏及张豺之手。彭城王石遵得知父亲石虎死讯后,立即率军攻打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杀死张豺。数日后,
司马承,一名丞,或氶(264年-322年),字敬才,一说字元敬,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宗室、将领,晋宣帝司马懿六弟曹魏中郎司马进之孙,谯刚王司马逊次子。出仕后历任奉车都尉、奉朝请、广威将军、安夷护军等职,光熙元年(306年)因有奉迎晋惠帝之功被授为游击将军,永嘉年间南渡江南投奔琅琊王司马睿,担任军咨祭酒,其侄谯王司马邃被石勒所杀后袭封谯王。晋元帝司马睿称帝后先后担任屯骑校尉、辅国将军等职,后调为湘州刺史,王敦之乱中起兵讨伐王敦,后被围困于湘州治所长沙(今湖南长沙市),最终长沙失陷而司马承被擒。荆州
石韬,字广元,即石广元,颍川人,仕魏,官拜典农校尉、郡守。初平年间,石韬与徐庶一同来到荆州,在荆州时与诸葛亮和庞统等人相善。与崔州平(名钧)、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为“诸葛四友”
晋穆帝司马聃(dān)(343年―361年),字彭子,东晋第五代皇帝,晋康帝司马岳之子,母褚蒜子。344年晋康帝驾崩,晋穆帝即位;由于年幼而由母太后褚蒜子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晋穆帝在位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 361年晋穆帝过世,享年十九岁。
石宣(?-348年),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人物,后赵太祖石虎的次子,母亲为杜氏。333年受封河间王。 337年太子石邃叛乱,被杀。石宣因此被封为皇太子。 348年因嫉妒石虎宠爱石韬,便命人暗杀石韬,且想在石韬的丧礼上暗杀石虎,被石虎发觉,遭酷刑处死。
司马道子(364年-403年2月3日),字道子,河内温县人。东晋宗室,东晋晚期权臣。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七子,晋孝武帝司马曜同母弟,母李陵容。初封琅邪王,后徙封会稽王。司马道子在孝武帝朝是与皇室血缘最近的一支,在当时被委以朝政大任,又排挤当国的陈郡谢氏士族,皇族权力得以提升。然而孝武帝和司马道子皆嗜酒,司马道子亦任用小人,致令朝政渐见败坏;而孝武帝信任的臣下亦有不齿于司马道子党众的人,两派之间矛盾造成主相之间的斗争。孝武帝死后,司马道子辅政掌权,继续任用王国宝等宠臣,招来王恭发兵讨伐。司马道子虽然屈服,但仍以
石祗(?—351年),羯族,上党武乡(今属山西)人,后赵武帝石虎之子,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初封新兴王,太宁元年(349年),石鉴弑杀石遵,自立为帝。石祗在襄国,集结军队诛讨冉闵、李农,石鉴派石琨、张举等率军七万分兵几路讨伐石祗。青龙元年(350年),冉闵杀石鉴自立,建立冉魏政权。石祗得知石鉴已死,便在襄国称帝,改元永宁,各夷据守州郡拥有兵力的头领纷纷响应。同年四月,石祗派石琨率军十万攻打邺城。六月,石袛进据邯郸,冉闵在邯郸大败石琨,死者数以万计。永兴二年(351年),冉闵攻打襄国长达一百余日,石祗非常恐惧
司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即晋恭帝,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母为淑媛陈归女。司马德文初封琅邪王,之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官职。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元熙元年(419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年号元熙。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同年九月,刘裕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时年36岁,死后葬于冲平陵。
石周曷朱(?-?)羯族,字乞翼加,上党武乡人,后赵建立者石勒之父。部落小帅,不得人心,后来他让位给石勒当部落首领。石勒称帝后,追封其为元皇帝,庙号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