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熙(385年—407年),字道文,小字长生,鲜卑族,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少子,惠愍帝慕容宝之弟,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主。初封河间王,兰汗之乱时曾被封为辽东公,慕容盛即位后,封河间公。后燕长乐三年(401年),慕容盛被变军杀害,原本群臣希望慕容盛之弟慕容元继位,但慕容熙因正受慕容盛之母丁太后的宠爱,遂被密迎入宫即天王位,慕容元被赐死,不久慕容熙改元元始。次年(402年),以故中山尹苻谟的两个女儿苻娀娥为贵人、苻训英为贵嫔,苻训英尤其受宠,丁太后怨恨,遂谋废慕容熙,事泄,丁太后被杀。建始元年(407年),慕
卢循(?―411年),字于先,小名元龙,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东汉名儒卢植之后,后赵中书监卢谌曾孙,东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元兴弈棋,工草隶,尤善尺牍。
慕容详(?—397年8月),十六国时期后燕宗室、皇帝,397年6月—397年8月在位,在位时间仅两个月。慕容详初任上谷太守,封开封公。隆安元年(397年),后燕因不敌北魏进攻,后燕皇帝慕容宝撤离都城中山,城内大乱,慕容详未来得及跟随撤离,城中军民便拥戴他做统帅,抵御魏军。隆安元年五月(397年6月),慕容详自立为帝,改元建始,设置文武百官,重用大臣可足浑谭,杀死人质拓跋觚(拓跋珪之弟,扣押于中山),以此来稳定人心。慕容详嗜酒如命,奢侈荒淫,不体恤百姓,施刑屠戮无法度,残杀自王公以下数百人。城中发生饥荒,他
陆晔(261年-334年10月21日),字士光,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晋时期士族重臣,为东吴丞相陆逊的侄孙。早年有良好名声,先获察孝廉,后被镇东将军司马睿召为祭酒,因讨伐华轶被封为平望亭侯。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接连升任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325年(太宁三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被加职散骑常侍、录尚书事。成帝即位后,获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时,陆晔跟随保卫成帝,后更与弟陆玩劝说叛将匡术以宫城苑城归降义军。事后因功
慕容瑶(?—386年),一作慕容望,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西燕威帝慕容冲之子,十六国时期西燕君主。
吕纂(?-401年),字永绪,氐族,略阳(今甘肃天水)人,后凉武懿帝吕光庶长子,后凉隐王吕绍异母兄,母淑媛赵氏(赵淑媛),十六国时期后凉君主。隆安三年(399年),其父吕光病重,以吕纂为太尉、统率六军来辅佐吕绍。吕绍继位不久,吕纂篡位自立,改年号为咸宁。吕纂继位之后,其弟吕弘起兵反叛,吕弘兵败,被吕纂所派的大力士康龙杀死。又出兵征伐南凉,被南凉军挫败而仓惶撤军。吕纂在位时,出游打猎没有节制,沉溺酒色,不听大臣劝谏。隆安五年(401年),吕纂被其堂兄弟吕隆、吕超等人杀害,吕隆即位后,谥吕纂为灵皇帝,葬于白石
慕容凯,亦作慕容觊,又名慕容顗,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孙,前燕宜都王慕容桓之子,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
毛宝(?―339年),字硕真,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东晋将领。初为临湘令,后任温峤的平南参军。因攻叛军之功,表任庐江太守。咸和三年(328年),毛宝守南城,贼军派韩晃来进攻,毛宝登城射死几十人贼寇平定后,封为州陵县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咸康五年(339年),庾亮筹谋北伐,上疏除自己豫州刺史之职委任毛宝。于是诏任毛宝为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旧,与西阳太守樊峻率一万人守卫邾城。后赵皇帝石虎派其子石鉴和部将夔安、李菟等率五万人进犯,毛宝向庾亮求救,庾亮认为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于是城池被攻
慕容永(?―394年),字叔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前燕武宣帝慕容廆之弟慕容运的孙子(一说为其子),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堂侄,十六国时期西燕君主,386—394年在位。太元十一年(386年),刁云等人杀害西燕皇帝慕容忠,推举慕容永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雍秦梁凉四州牧、河东王,并向后燕称臣。太元十一年(386年),慕容永称帝,改元中兴,建都长子。太元十九年(394年),后燕攻打西燕,慕容永被后燕将士所杀,西燕政权灭亡。
毛穆之,字宪祖,小字虎生(《晋书》因避唐高祖祖父李虎之讳改作武生),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征虏将军、豫州刺史毛宝长子,东晋将领。毛穆之从桓温平蜀取洛,多有战功,后从温伐燕,凿钜野百余里,引汶会于济川。前秦围襄阳时奉命往救,始至而朱序败,后救援梁、益二州,抵御前秦,病卒于巴东。因与哀靖皇后王穆之同名而称字,后又因权臣桓温母亲孔氏名字有“宪”字而再称小字。故此史书中又称毛宪祖和毛虎生。
慕容运,生卒年不详,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辽东公慕容廆的弟弟,西燕末帝慕容永的祖父。东晋太兴三年(321年),慕容廆被晋元帝封辽东公时,封慕容运为西平公。慕容运性格内敛,能容让哥哥慕容廆,从没想过争位。长子慕容疆在前燕建立后封为洛阳王。孙子河东王慕容永后来成为西燕皇帝。
慕容钟,字道明,鲜卑族,慕容运之孙,慕容制之子,前燕景昭帝慕容俊、后燕武成帝慕容垂、南燕献武帝慕容德的堂弟。年少时有见识又有胆量,喜怒不形于色,言论清晰。临危不乱,智勇兼备。得到慕容德的器重,曾被封为司徒及大都督,封北地王。
乞伏炽磐(?—428年),河西鲜卑人,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长子,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主。乞伏炽磐生性勇敢果断坚毅,临机善决断,权略过人。400年,西秦第一次亡国后,被送往南凉为人质。402年,乞伏炽磐自南凉奔后秦与乞伏乾归会合。乞伏炽磐于后秦期间,召集军队据地自立。409年,乞伏乾归逃回西秦旧地,再称秦王,西秦复国,乞伏炽磐又被立为太子。412年),乞伏乾归去世,乞伏炽磐继位,改元永康。414年,灭亡南凉,复称秦王,其后主要与北凉争战。428年乞伏炽磐病死,谥号文昭王,庙号太祖。其子乞伏暮末继位。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文学家、音乐家、官员。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阮籍之侄,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孙。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生平放浪不羁。阮咸也是著名的音乐家,精通音律,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作有《三峡流泉》一曲。
慕容忠(?―386年),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主,鲜卑人,西燕君主慕容泓之子。
乞伏干归(?-412年),又名乞伏乾归,陇西鲜卑人,西秦烈祖乞伏国仁之弟,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主。388年-400年、409年-412年在位。乞伏国仁死后,乞伏干归被推举为主,改年号为太初,迁都金城。前秦苻登先后封他为河南王,金城王,西秦王。后投降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又归降后秦,409年复称王,改年号为更始。乞伏干归在位期间,占据了陇西全境。死后庙号高祖,谥号武元王,葬于元平陵。
阮裕,字思旷,河南陈留人,东晋尚书郎,哲学家,历官临海太守、东阳太守、散骑常侍、国子祭酒、金紫光禄大夫、侍中。阮籍的族弟。以爽快无私著称,初任王敦的主簿,为溧阳令,阮裕以王敦有不臣之心,乃终日酣觞,以酒废职。王敦谓阮裕非当世实才,徒有虚誉而已,出为溧阳令,复以公事免官。
潘茂名(290年—371年),晋永嘉(307—313)末处士,今广东高州人,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治《易》明《诗》。一日入山,遇老人对弈,旁睨良久。老者曰:“孺子颇解此耶”?对曰:“入由蛇窦,出似雁行”。老者异之,劝令学道,授以长生夜视之术。从此,潘茂名便在这里“朝汲泉于此山,暮洗术于鉴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瑶笋之芽,餐碧奈之蕊,勤洗伐而脱尘凡,取精华而去渣滓”,终于炼成大还丹和小还丹,用此神效丹药,在粤西一带特别是高雷地方救治百姓,扑灭了瘟疫。高州有多处庙宇供奉潘仙,茂名的地名也因之而
乞伏国仁(?—388年),陇西人,鲜卑族,鲜卑乞伏部首领乞伏司繁之子,十六国时期西秦政权建立者,385年―388年在位。公元376年(太元元年),乞伏司繁去世,乞伏国仁接替其父镇守勇士川。公元383年(太元八年),前秦苻坚任命乞伏国仁为前将军、先锋骑。公元385年(太元十年),乞伏国仁逐叛前秦,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兼秦河二州牧,建立西秦,年号建义,设置武城、武阳、安固等十二郡,建都勇士城(今甘肃榆中)。公元388年(太元十三年),乞伏乾归去世,谥号宣烈王,庙号烈祖。
僧肇(384~414),中国东晋僧人。俗姓张,为鸠摩罗什弟子,被罗什誉为“中华解空第一人”。据《高僧传》卷六 ,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原崇信老庄,读《维摩经》,欣赏不已,遂出家从鸠摩罗什门下。擅长般若学,曾和道融等讲习鸠摩罗什所译三论,人称解空第一;虽然他极力摆脱以往老庄对佛学的影响,然而其思想仍然在老庄哲学思维内。十七岁到凉州寻找西域的精神领袖鸠摩罗什学习,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和长安于鸠摩罗什译场从事译经,评定经论。著有《肇论》等。
潘尼(约250~约311年),字正叔,荥阳中牟人(在今河南城关镇大潘庄),西晋文学家。祖父潘勖,中国古老汉东海相。父亲潘满,平原内史。潘岳之侄,少有才,与潘岳俱以文章知名,并称“两潘”。潘尼生情稳静恬淡,不与人争利,安心研读,专志著述。
乞伏暮末(?―431年),一名乞伏慕末,字安石跋,河西鲜卑人,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第二子,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主。元熙元年(419年),被立为太子,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元嘉五年(428年),乞伏炽磐去世,乞伏暮末即位,大赦境内,改元永弘。乞伏暮末在位时,政治和刑罚非常酷滥,造成内外分崩离析,境内多有动乱,人心思叛。元嘉七年(430年),因受北凉所迫,乞伏暮末欲归附北魏,未料为大夏所阻。元嘉八年(431年),大夏攻西秦都城南安,乞伏暮末出降,西秦灭亡。同年六月,乞伏暮末为大夏皇帝赫连定所杀。
山简 (253年—312年6月6日),字季伦。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晋时期名士,司徒山涛第五子。山简性格温润典雅,年轻时与嵇绍、刘漠、杨淮齐名。最初担任太子舍人,历任太子庶子、黄门郎、青州刺史、侍中、吏部尚书、镇西将军、尚书左仆射等职。曾向晋怀帝建议广招贤才。309年(永嘉三年),山简出任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假节,镇襄阳。不久,加督宁、益二州军事。310年(永嘉四年),王如在沔汉地区大肆劫掠,山简保守襄阳。不久,迁徙至夏口驻扎。312年(永嘉六年)四月丙寅(6月6日),山简去世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中牟县大潘庄。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杨骏被诛,被除名。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
乞伏司繁(?—376年),陇西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鲜卑乞伏部首领,前任首领乞伏傉大寒之子,西秦君主乞伏国仁、乞伏乾归的父亲。在其父乞伏傉大寒死后,继任部落首领之位,将部落迁居度坚山(今甘肃靖远西)。建元七年(371年),前秦派兵攻打乞伏司繁,乞伏司繁兵败投降前秦,前秦天王苻坚封其为南单于。建元九年(373年),鲜卑人勃寒攻掠陇西,苻坚任乞伏司繁为使持节、都督讨西胡诸军事、镇西将军,派他前往讨伐勃寒。勃寒恐惧投降,苻坚便让乞伏司繁镇守勇士川(今甘肃榆中东北),乞伏司繁在勇士川很有威望和恩惠。建元十二年(3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司马炎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司空裴秀的堂弟,出身著名世家大族河东裴氏,裴楷年少时就有名于世,擅谈《老子》、《易经》。最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任相国掾,迁任尚书郎。后任定科郎,与贾充等共同制定《晋律》。历任吏部郎、散骑常侍、河内太守、右军将军、侍中等职。杨骏执政后,转卫尉,又迁太子少师,任内以悠闲无事以避祸。杨骏被杀后,因与其为婚亲,而被收押,经傅祗救护得以免祸。经太保卫瓘及汝南王司马亮推荐,受封临海
秦秀(生卒年不详),字玄良,新兴云中人。父亲秦朗,是曹魏骁骑将军。秦秀在咸宁年间担任博士,以忠诚、正直而闻名。当时太傅何曾去世,由秦秀等人议定谥号,上书批评何曾,并认为应该谥缪丑,武帝不许,才作罢。在伐吴时,太尉贾充任大都督,秦秀认为充不能胜任此职,及孙皓降于王濬,充未之知,认为吴国还不可平,抗表请求班师。充表与告捷表同至,朝野都认为秦秀知言。到贾充去世后,秦秀又历数贾充的恶行,请谥荒,武帝不从。又为王濬诉冤,认为武帝赏罚不明。后来因为齐王司马攸的事被罢免,不久又任博士。因为秦秀嫉恶如仇、不畏权贵,所以担
沈充(?-约324年),字士居,吴兴武康人,晋代官员。出身于吴兴沈氏豪族,少习兵书,颇以雄豪闻于乡里。深得王敦器重,荐为参军,任宣城内史。敦有不臣之心,充讽谏不从。太宁二年(320年),王敦阴谋篡位,约沈充共同起兵,敦兄王含亦催促沈充会师。明帝将伐敦,遣其乡人沈祯谕充劝阻,许以为司空。沈充拒绝,率部1万余人兼程北行,与王含会合。因为王含按兵不动,沈充军队被晋军击败,逃到旧部下吴儒家中,被吴儒杀死,传首建康。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南朝宋著名史学家,为《三国志》作注。与儿子裴骃、曾孙裴子野被称为史学三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