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凿齿(?~383)字彦威,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是魏晋精神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世代为荆楚豪族,东汉襄阳侯习郁之后人。精通玄学、佛学、史学。其作品《汉晋春秋》是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
竺道壹东晋高僧。少年出家,具有超人的智慧和才华,但是从不炫露,后到京城演说法义时,倾倒全城。后游历四方,弘扬佛法。公元40l年因病而卒。
李充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约生于西晋末年,卒年上限不早于公元349年,下限大约在362-365年。李充家世可追溯到汉代李通,江夏(今湖北安陆)人,官至五品中书侍郎。其思想集中体现于《论语注》、《学箴》等著作之中,表现为以儒为本、刑名之学、兼综道玄的特征。作为文学家,李充的文学颇有成就,曾有为数不少的作品流传后世。李充《翰林论》是文体论在东晋发展的重要表现,对后世文学批评和总集编撰有重大影响。
鸠摩罗什尚未来到中国以前,中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就是竺法护。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法华经》,即竺法护以《正法华经》为题译出,而流布于世。罗什以前,到中国的译经师虽然很多,但以译经部数来看,竺法护的成绩最为可观。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中牟县大潘庄。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杨骏被诛,被除名。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
竺法汰(320年—387年),东莞人,少与道安、竺法雅等师事佛图澄。佛图澄圆寂后,法汰以师礼事道安。道安避难至新野,即命法汰下京。法汰与弟子昙一、昙二等二十四人,沿长江东下。途中因疾停阳口,道安遣慧远前来问疾。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卫瓘,晋惠帝时位至太保,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是著名书法家。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
诸葛恢(284年-345年),字道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曹魏镇东大将军、司空诸葛诞之孙,东吴右将军诸葛靓之子,东晋时期重臣,名士。诸葛恢年少知名,初任即丘县长、临沂县令。八王之乱时,南渡江东。琅琊王司马睿任安东将军时,以诸葛恢为主簿、江宁县令。因讨周馥有功,封博陵亭侯。司马睿升任镇东大将军,以诸葛恢为镇东参军、从事中郎。当时奏章堆积,诸葛恢斟酌处理,都很得宜。晋愍帝即位,征召诸葛恢为尚书郎,司马睿上疏挽留,调为会稽太守。诸葛恢在任三年,政绩为诸郡第一,受到朝廷褒奖。不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服
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人,居豫章之建昌,师事太守范甯,后入庐山,事释慧远,义熙中,刘毅镇姑孰,命为抚军口又徵太学博士,刘裕辟为太尉掾,并不就,宋受禅,以讲经召至,为开馆郭门外,寻移病锺山,景平元年卒。(案,《隋志》注,晋末有徵士《周桓之集》一卷,疑即续之误。)
刘遗民即晋代居士刘程之,“东林十八高贤”之一。南朝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汉楚元王之后。妙善老庄,旁通百氏。少孤,事母以孝闻,自负其才,不预时俗。初解褐为府参军,谢安刘裕嘉其贤相推荐,皆力辞。性好佛理,乃之庐山倾心白托。远公曰:官禄巍巍欲何不为。答曰:君臣相疑,吾何为之。刘裕以其不屈,乃旌其号曰遗民。
司马顺,字子思,晋朝宗室,晋宣帝司马懿七弟曹魏司隶从事司马通之子。司马炎代魏时司马家族中唯一的反对者,因此被流放到武威姑臧县。
乞伏公府,十六国时期人物,西秦初代君主乞伏国仁之子。国仁死后群臣以其年幼,乃推国仁弟乾归继任河南王。公元412年,随乾归征西羌,追斩羌酋彭利发。寻发动政变,杀乾归及其诸子十余人,帅部奔保大夏。不久与乾归之子乞伏炽磐大战,战败被杀于谭郊。
朱超石(382年—418年),沛郡沛县人,朱龄石之弟,东晋将领。朱超石出身将帅世家,与兄朱龄石都果敢勇锐,善于骑术,擅写书信。桓谦任卫将军时,以朱超石为行参军;又任何无忌的辅国右军军事。义熙六年(410年),农民起义领袖卢循部将徐道覆击败何无忌,俘获朱超石,任其为参军。后朱超石逃归刘裕,刘裕任他为徐州主簿。不久,朱超石任车骑参军事、尚书都官郎、中兵参军、宁朔将军、沛郡太守等。义熙十一年(415年),朱超石与冠军将军檀道济率兵讨伐司马休之,任新野太守。义熙十二年(416年),朱超石随军北伐北魏;又任河东太守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刘琨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明人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访得太常张华,得到张华赏识,并介绍给刘道真,日后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
齐万年(?—299年),西晋时氐族首领。生年不详,去世于299年。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详。性格闲雅,博学多闻。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记室督、中书侍郎等职。西晋末年世乱,托病告归。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都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其中,载、协相近,亢则略逊一筹。《文心雕龙》说:“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一说,“三张”指张亢与张载、张协二人。
张协(?~307?),字景阳。 西晋文学家,安平(今属河北省)人。父亲张收,蜀郡太守。张协少有俊才,与兄长张载齐名。曾任公府掾、秘书郎、华阳令等职。永宁元年(301年),为成都王、征北将军司马颖的从事中郎,后迁中书侍郎,转河间内史,治郡清简。惠帝末年,天下纷乱,他辞官隐居,以吟咏自娱。永嘉初,复征为黄门侍郎,托病不就。后逝于家。
张亢,,两晋时期安平灌津(今河北安平县)人,生卒年未详。父亲张收,西晋太康年间任蜀郡太守。张亢是张载、张协之弟,“三张”之一。
谢奕(302-358年),字无奕,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之父。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
杨骏(?―公元291年),字文长,弘农华阴人,西晋时期权臣、外戚,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初为高陆县令,累迁至车骑将军,封临晋侯。因女为晋武帝皇后,受晋武帝宠信,与弟杨珧、杨济势倾天下,时称三杨。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杨骏将其软禁在含章殿,身边侍卫皆换为自己心腹。晋武帝本欲以杨骏同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然而杨骏平素忌惮司马亮,便趁晋武帝昏厥之时与武悼皇后篡改诏书,自封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并督促司马亮往许昌上任。杨骏自知平素没有威望,不顾傅祗、石崇、何攀等人劝谏,大开封赏以求收买
[公元?年至三二四年]字道明,颍川颍阴人,荀勖之孙,荀邃之弟。生年不详,卒于晋明帝太宁二年。
蔡谟(mó)(281年—356年),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人。东晋时期重臣,与诸葛恢、荀闿并称为“中兴三明”,又与郗鉴等八人并称为“兖州八伯”。早年即被举孝廉、秀才,受州府及司马越征辟,但他不应命,渡江避难,被时任东中郎将的晋明帝引为参军。晋元帝为丞相时,辟蔡谟为掾属,又转任参军。历任中书侍郎、义兴太守、大将军从事中郎、司徒左长史、侍中等职。咸和三年(328年),苏峻之乱时,蔡谟参与平叛有功。事后迁侍中、五兵尚书,领琅邪王师,赐爵济阳男。又迁太常,领秘书监。郗鉴去世后,任征北将军,都督徐、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