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1703),中国清代康熙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之子,康熙皇后叔父。初任侍卫。康熙八年(1669)至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康熙二十七年,索额图被任为钦差大臣,率领清廷使团前往色楞格斯克,与俄方代表会谈两国边界问题。但由于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道路被阻,不得不半途折回。次年,俄国提议以尼布楚为谈判地点,索额图
党崇雅(1584~1666年),字于姜,陕西宝鸡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专兰官至户部左侍郎,奉命在天津督催军饷。李自成起义军攻北京时,他在通州投降于弯民主。1644年清军入关,他投降清廷,被召回景城听用,当年即改任刑部左侍郎。顺治五年,升任刑部尚书。他曾向顺治皇帝上疏,提出国家治理,重在选用人才。只有各地总督、巡抚、布政使及其以下地方官吏干练,方可实施朝廷所定策略,使国家大治。并请恢复明代的朝审、秋审制度,慎重死刑。六年,诏加太子太保,八年,调任户部尚书。
载漪(1856年8月26日~1922年11月24日),爱新觉罗氏,隶满洲镶白旗,嘉庆帝三子惇亲王绵恺嗣孙,道光皇五子惇亲王奕誴子,生母侧福晋赫舍里氏。后过继瑞敏郡王奕志(嘉庆帝四子瑞亲王绵忻子)为嗣,1893年三十七岁为御前大臣,三十八岁袭封端郡王。义和团事变祸首之一。
完颜合达(?~1232年),名瞻,字景山。女真族人。初为亲卫军护卫。贞祐三年(1215)授临潢府推官,权元帅右监军。兴定二年(1218)正月,知延安府事,兼鄜延路兵马都总管。四年正月,为元帅右都监,屯于延安。是年十月,西夏军攻绥德州(治今陕西绥德县)驻兵于柱天山,合达出兵败夏军。五年五月,知延安府事,兼前职。是年十一月,夏军攻安塞堡(今陕西安塞县),合达与元帅纳合买住大破夏营。是月,又战于延安,获胜,以保延安功赐金带等物。
范文程(1597~1666)(汉语拼音:Fan wen chen),中国清初大臣。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卫(今沈阳市 )人 。范仲淹后裔。18岁时补秀才。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自愿投效努尔哈赤,参加后金政权。为参与帷幄的主要谋士之一,深受倚赖。凡伐明的策略、争取汉官归降、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清顺治元年(1644),在李自成农民军攻下北京的关键时刻,他连续上奏疏,力主清军尽早进关,并建议严肃军纪,以收人心。顺治帝定鼎北京,百废待举,范文程又提出一系列措施,以安人心。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笙,号怿嘉,安徽歙县雄村人,曹文埴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累迁工部尚书,实录馆、文颖馆总裁,太子少保,吏部、户部、刑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会典馆总裁,军机大臣。
马自强(生卒年不详),明代官吏。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人。嘉靖三十二年(1533)中进士,历任庶吉士、检讨。隆庆(1567~1572)中任洗马、国子祭酒,在振饬学政方面成绩卓著,升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文安之(1582-1659年),字汝止,号铁庵,湖广荆州府夷陵州(今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文畈村)人。明末大臣,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史著述家。《明史》有传。时处于明王朝覆灭之际。永明王拜文安之为东阁大学士(宰相)。文安之“见国势愈危”,毅然“扶明抗清”。永明王逃到了缅甸。国土尽失,因复明无望。文安之忧郁而死。
彭时(明永乐十三年—明成化十一年),字纯道,号可斋,江西省安福县城南人。由解元、会元至明正统十三年(1448)中状元。授修撰,同商辂阁预机务。寻进侍读,迁左春坊大学士。《环宇通志》修成后,迁太常寺少卿,俱兼侍读,进吏部右侍郎兼学士、同知经筵。成化改元,进兵部尚书,修成《英宗实录》后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改吏部尚书。
阮元(汉语拼音:Ruan Yuan;1764~1849),清代嘉庆道光大臣、学者。字伯元,号芸台。清代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翌年授编修。一年后因学识渊博超擢少詹事,入值南书房。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到六十年(1795年)八月,提督山东学政,提携后人,倡导学风。期间,数游济南名泉,留下不少赞泉诗,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广交山东及寓鲁的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在毕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的兴盛贡献颇巨。后历官浙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