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无忌(?-410年5月9日),东海郡郯县人。东晋末年将领,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曾与刘裕等起兵讨伐篡位的桓玄,后官至江州刺史,在卢循之乱中与徐道覆作战战死。
贺循(260年—319年),字彦先。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东吴中书令贺邵之子。善属文,博览群籍。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等齐名,号为“五俊”。建武初,拜太常。朝廷疑滞皆询之,循辄依经礼而对。卒,追封司空,谥号穆。有文集五卷(一作二卷)传于世。(概述图片来源:)
桓玄(369年-404年), 字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桓楚武悼帝,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州刺史、相国、大将军等职,封楚王。曾消灭殷仲堪和杨佺期占据荆、江广大土地,后更消灭掌握朝政之司马道子父子,掌握朝权。大亨元年(403年)十二月逼晋安帝禅位于己,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桓楚,改元“永始”,三个月后刘裕举义兵反抗桓玄,桓玄不敌而逃奔江陵重整军力,遭西讨义军击败,试图入蜀,途中遇上护送毛璠灵柩的毛恬等人,遭益州督
桓冲(公元328—384年),东晋名将,字幼子,小字买德郎,谯国龙亢(今安徽还远)人,宣城内史桓彝第五子,大司马桓温之弟,桓楚武悼帝桓玄之叔。历征虏将军、振威将军、江州刺史,丰城公等。桓温死,他历中军将军、都督江扬豫州军事、扬豫二州刺史,徐州刺史,车骑将军,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忠于晋室,虽桓氏与陈郡谢氏有所冲突,但仍以国家为重,牺牲宗族利益,将原本桓温时取得的扬州刺史职位让给谢安,自愿出镇外地。后与谢氏于东西两边协力防御前秦的进攻,助东晋于淝水之战中获胜,太元九年(384年)逝世,追赠太尉,谥曰宣穆。
解夫娄(公元前86-公元前48年)是东扶余的创建者,曾一度是北扶余的君主。
桓宣(?-344年),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义阳太守桓诩之孙,冠军长史桓弼之子,晋朝将领。桓宣性情谦善笃厚,初任丞相舍人,后改任王含参军,受命协助祖逖招降张平、樊雅,升任谯国内史。咸和四年(329年),参与平定苏峻、祖约之乱,历任武昌太守、南中郎将、江夏相等。咸和七年(332年),桓宣击败后赵军队,收复襄阳,并奉命镇守该地。桓宣镇守期间,招抚新降民众,刑罚从简,威仪从略,鼓励督促农业生产,有时与民众一同耕收,因此深得民心,并且多次成功抵御赵军进攻,当时评论者认为桓宣能力仅次于祖逖、周访。咸康五年(
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挚虞、张
解系(?―300年),字少连,济南著县(今山东省济阳县)人,曹魏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解修之子,西晋官员。与其弟解结、解育并洁身自好,甚有声名。历任中书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雍州刺史、扬烈将军、西戎校尉等职。后为赵王司马伦所杀,妻、子皆遇害。惠帝永宁二年(302年),追赠为光禄大夫。
桓彝(276年-328年),字茂伦,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汉朝桓荣之九世孙,惠帝时为州主簿,拜骑都尉,元帝为安东将军,行逡遒令,寻辟丞相中兵属,及即位,累迁中书郎尚书吏部郎,明帝时拜散骑常侍,封万宁县男,补宣城内史,成帝初死苏峻之乱,追赠廷尉,谥曰简,咸安中改赠太常。(:)
皇甫重,字伦叔,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也。
嵇含(公元263年—306年),字君道,自号亳丘子,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及植物学家,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集)人,嵇康的侄孙。生于魏景元四年,卒于晋光熙元年,年四十四岁。举秀才,除郎中,曾任征西参军、骠骑记室督、尚书郎等职位。在永兴元年(304年)为范阳王邀请任职中郎,累官襄城太守。后依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好荐达贤才,弘待以上宾礼。陈敏作乱时,被荐为广州刺史。刘弘死后,嵇含留领荆州。嵇含素与司马郭劢有隙,司马郭劢乘夜杀害了嵇含。嵇含的著名作品不多,包括了三首五言诗《登高》、《悦晴》、《伉俪》。虽然《隋书
桓伊(生卒年不详),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东晋将领、名士、著名音乐家,镇南将军桓宣族子,其父桓景,曾任丹阳尹。桓伊少有武干,性标悟简率,历任大司马参军、淮南太守、 历阳太守、督豫州之十二郡及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升建威将军、 历阳及淮南二郡太守等。封宣城县子, 进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以淝水之功晋爵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 假节都督江州、荆州十郡及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召为护军将军。为政宽恤,安抚士民、“百姓赖焉”,于任内去世,追赠右将军、散骑常侍,谥号“烈
桓豁(320年-377年),字朗子,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人。东晋将领,宣城内史桓彝第三子,大司马桓温之弟。桓豁于桓温内镇姑孰后接替他任荆州刺史,任内努力抵抗前秦,在前秦多场对荆州、蜀地或前凉的战事中都有出兵抵抗或支援。
汉天王靳准(?―319年),匈奴族,十六国时期汉赵(也称前赵)外戚权臣,靳准有二女靳月光、靳月华生得十分美艳,315年,汉赵昭武帝刘聪立靳月光为上皇后,靳月华为右皇后,之后刘聪整日沉湎酒色。318年七月,刘聪去世,汉赵隐帝刘粲即位。八月,屠戮宗室大臣之后,靳准杀了刘粲,并屠灭了在平阳的刘氏皇族,自立为大将军、汉天王,向晋朝称臣。十二月,靳准被他的堂弟靳明、卫将军靳康和左车骑将军乔泰、右车骑将军王腾合谋杀害,平阳城破,而靳氏家族也被刘曜屠灭。后世又称为“和武皇帝”。
桓胤(?-407年),字茂远,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集)人。东晋将领,车骑将军桓冲之孙。少有清操,恬静谦退,深得桓玄喜爱。初拜秘书丞,历任秘书监,迁中书令,转吏部尚书。随桓玄逃奔江陵,桓玄死后,归降晋廷。以祖父桓冲忠诚王室,特全生命,徙于新安郡。义熙三年(407年),东阳太守殷仲文反叛,拥立桓胤为桓玄嗣子,事觉伏诛。
桓秘,字穆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人。
嵇绍(253年—304年),字延祖。谯国铚(今安徽淮北临涣)人。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嵇绍十岁时,嵇康被掌权的司马氏集团杀害,嵇绍也被迫退居乡里,不得出仕。后在山涛劝解下被举荐为秘书丞,历任汝阴太守、豫章内史、徐州刺史,后因长子去世离职。元康(291年-299年)初年,任给事黄门侍郎,不与外戚贾谧等人结交,等到贾谧被杀后,嵇绍因不屈权贵,被封为弋阳子,迁任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建始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嵇绍接受他的任命,担任侍中,晋惠帝司马衷反正后,仍以嵇绍为侍中。后因公事免职
桓云(?--360年):字云子,宣城内史桓彝次子、大司马桓温之弟,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人。
桓谦(?-410年),字敬祖,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东晋末年将领,车骑将军桓冲次子。为人详正,颇有器望。初以父功封宜阳县侯,累迁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元兴初年,朝廷将伐桓玄,以为荆州刺史。桓玄辅政,以为尚书令,领吏部尚书,改封宁都侯,加散骑常侍。桓振作乱,桓谦保护晋安帝,颇有功劳,后投奔姚兴。义熙六年(410年),带谯纵兵马攻打荆州,兵败被杀。
纪瞻(253年—324年),字思远。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东晋初年名士、重臣。出身世宦家族,为江南士族代表之一。与顾荣、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西晋时历任大司马东阁祭酒、鄢陵相等职,后弃官返乡。307年(永嘉元年),纪瞻与顾荣等共同平定陈敏之乱。在协助琅玡王司马睿(即晋元帝)立足江左时多有功劳,并于312年(永嘉六年)领军击退南侵的石虎,在军中颇有威信。此后官至尚书右仆射,封临湘县侯。晚年时疾病缠身,屡次请辞均未获准许。王敦之乱时,纪瞻引进郗鉴以助朝廷抗衡王敦,受晋明帝司马绍倚重。于王含举兵攻建
桓振(?-405年),字道全,东晋末年名将,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征西大将军桓豁之孙,冠军将军桓石虔之子,桓楚武悼帝桓玄从子,有其父风,果锐敢斗,但暴横无行。桓玄败死后作为其继任者继续领导桓楚的余党对抗东晋,终因兵败战死。
桓石民(生卒年不详),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晋朝重要将领,宣城内史桓彝之孙,征西大将军桓豁之子,冠军将军桓石虔之弟。其妻为谢安兄长谢奕的女儿谢道辉(谢道韫之妹)。桓石民历任显职,甚具名望,多番击败敌国。
沮渠安周(?—460年),临松卢水(今甘肃张掖)人,匈奴族,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之子,北凉哀王沮渠牧犍(沮渠茂虔)、河西王沮渠无讳的弟弟,高昌北凉政权君主,444年—460年在位。沮渠安周早年曾在北魏当人质,初任乐都太守。北魏灭亡北凉后,沮渠安周逃往吐谷浑,后与其兄沮渠无讳等人会合。太平真君二年(441年),沮渠安周率军进攻鄯善,由于鄯善军队顽强抵抗,沮渠安周未能攻克而撤军。次年,鄯善国王比龙因畏惧沮渠无讳兵势,率众逃到且末,比龙之子投降沮渠安周。同年沮渠无讳建立高昌北凉政权。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沮渠
呼延谟,并州太原人(今山西.太原人),前赵时刘曜手下大将,任镇东将军。其孙呼延赞是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
桓石虔(?—388年),小字镇恶,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大将,宣城内史桓彝之孙、征西将军桓豁庶长子。桓石虔勇猛矫捷,颇有才干。平定袁真叛乱,击败苻坚进犯,拜竟陵太守,进号冠军将军,领河东太守,进据樊城,累官至豫州刺史。太元十三年(388年)卒,追赠右将军,封作唐县侯。
沮渠蒙逊(366年—433年),临松卢水(今甘肃张掖)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建立者,公元401年—433年在位。其祖先,为匈奴左沮渠(官名),后来便以沮渠为姓。沮渠蒙逊虽为北方蛮族,却博览史书,颇晓天文。史书上称赞他“才智出众有雄才大略,滑稽善于权变”。天玺三年(401年),建立北凉。义和三年(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葬于元陵,庙号太祖,谥号武宣王。
贾谧(?~300年)字长渊,唐修《晋书》避唐高祖讳,作“长深”,西晋人。母亲贾午是贾充的小女儿,父亲为韩寿,魏司徒韩暨曾孙,为贾充司空掾。原姓韩,因外祖父贾充的儿子黎民早卒,因此过继给黎民为嗣,改姓贾。 历位散骑常侍、后军将军。外祖母广城君去世,去职。丧期未终。起为秘书监,掌国史。当时朝廷编修晋书,断限问题接受他的建议,以泰始为晋朝开始。不久转侍中,领秘书监如故。 后因与贾后一起合谋陷害太子。为赵王司马伦所杀。其人好学,有才思,被人称美为文采可与西汉贾谊相比。
桓石绥(?-410),征西大将军桓豁之子,大司马桓温之侄,桓楚武悼帝桓玄从弟,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东晋末期将领。桓玄败死后仍持续抵抗东晋,终失败被杀。
沮渠牧犍(?—447年),一名沮渠茂虔,匈奴支系卢水胡人,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北凉君主,433年―439年在位。北凉义和三年(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沮渠牧犍即河西王位,改元永和。当时北魏一统华北已势不可挡,永和七年(439年),北魏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灭亡,北魏统一华北,沮渠牧犍也成为十六国时代最后一位君主。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年),有人密告牧犍谋反,遂被太武帝赐死,谥号哀王。
贾疋[yǎ](?—312年),字彦度,武威(今甘肃武威)人,曹魏太尉贾诩曾孙,西晋官员。少有志向,曾任安定太守,永嘉间,任骠骑将军、雍州刺史,封酒泉公。六年(312),刘曜陷洛阳,转攻长安,他与晋臣麹允、阎鼎等率师屡败曜军,旋奉武帝之孙、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建行台于长安。受任征西大将军。后于讨伐卢水胡首领彭天护(或作彭夫护)时,夜堕于涧,为夫护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