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
扶余蔚(?~?398年)亦称余蔚王,余蔚,馀蔚,徐蔚,《晋书》说他叫徐蔚,《资治通鉴》说他叫余蔚。他是十六国时期的扶余国国王。曾任前燕散骑侍郎,前秦荥阳太守,后燕征东将军、左司马、左仆射、太傅。
佛图澄的著名弟子有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进、道安、僧朗、竺法汰、竺法和、竺法雅、比丘尼安令首等。佛图澄的学说,史无所传,但从他的弟子如释、道安、竺法汰等的理论造诣来推测佛图澄的学德,一定是很高超的。
苻菁(?-355年),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景明帝苻健兄长之子,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宗室。封平昌王,官至太尉。在苻健入关时率偏师与苻雄会攻长安,又在颍水大破晋将谢尚。后在苻健病重时发动政变,意图杀太子苻生自立,失败后被处死。
干宝(?―351年),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东晋文学家、史学家。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注》、《五气变化论》、《论妖怪》 、《论山徙》、《司徒仪》、《周官礼注》、《晋纪》、《干子》、《春秋序论》、《百志诗》、《搜神记》等。其干宝自小博览群书,晋元帝时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奉命领修国史。后经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升任散骑常侍。除精通史学,干宝还好易学,为撰写《搜神记》奠定基础。《搜神记》是部志怪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
苻(音pú)敞,略阳临渭人(今甘肃秦安),十六国时期前秦皇族。曾任太尉司马、陇东太守、建节将军,最后却被苻生所杀。
苻朗,字元达,十六国前秦将领,氐族。符朗是前秦天王苻坚的侄子,苻洛之子。喜经籍,手不释卷。苻坚称之“千里驹”,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封乐安男,在任有政绩。喜欢经籍,谈论虚玄,登山涉水。384年,遣使到彭城请求投降晋后,加封员外散骑侍郎。到扬州后,他和东晋豪门斗富争奇,侮辱骠骑长史王忱兄弟。几年后,被王氏兄弟王国宝进谗言杀害。著有苻子数十篇。谢安设宴请苻朗,苻朗吐痰不用唾壶,由他的侍奴跪地,以口接唾。苻朗善识味,食盐能吃出生盐与熟盐之别,食鹅能知其毛色,世称“苻朗皂白”。王忱慕名登门拜访
甘卓(?-322年),字季思,丹杨(今安徽当涂)人。东晋初期将领,秦国丞相甘茂之后,东吴大将甘宁曾孙。官至镇南大将军,王敦之乱时一度起兵讨伐王敦,但因为人迟豫不决而延误时机,最终在王敦击败朝廷军队并执掌朝政后选择退回驻地襄阳。不久即被王敦秘密命人杀害。
苻崇(?―394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前秦高帝苻登之子,十六国时期前秦最后一位皇帝,在位仅四个月。太元十二年(387年),苻崇担任尚书左仆射,封爵东平王。太元十三年(388年),苻崇被立为皇太子。太元十九年(394年),其父苻登东征后秦,苻崇奉命守卫胡空堡。同年四月,苻崇听闻苻登战败后出逃。六月,苻登被杀,苻崇逃奔湟中即位,改元延初。十月,苻崇遭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驱逐,而投奔陇西王杨定,并与杨定联合对抗西秦。不久遭西秦军击败,与杨定一同遇害,前秦政权灭亡。
伏连筹(?-540年),复姓慕容,名伏连筹,一作休留茂,鲜卑族,度易侯之子,吐谷浑政权君主,490年-540年在位。太和十四年(490年),度易侯去世,伏连筹即位。兴和二年(540年),伏连筹去世,其子夸吕即位。伏连筹在位时期,吐谷浑臣属于北魏,接受北魏拜官封爵,并向北魏进贡。伏连筹在位后期,对周边少数民族进行攻伐兼并,在塞外号称富强之国。伏连筹曾一度效仿中原王朝,设置百官机构,给邻国的公文像皇帝一样称“制”,因此遭到北魏皇帝谴责。
高淹(531—564),字子邃,北齐神武帝高欢第四子,母穆氏。元象年间(538年—539年),封为平阳郡公,逐渐升迁到尚书左仆射。天保初年,晋升爵位为平阳王,历任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太尉,大宁元年,迁太宰。其性沉稳,以宽厚称。河清三年,薨于晋阳,或云鸩终。
1956年11月出生於南京。1982年毕业於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曾任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江苏画刊》主编,江苏省美术馆馆长。现为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兼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员,全国美术馆学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
韩延之,字显宗,南阳郡堵阳县(《魏书》误作赭阳,在今河南方城东)人,曹魏司徒韩暨之后。晋安帝时为建威将军、荆州治中,转平西府录事参军。后奔后秦姚兴。明元帝泰常二年入魏,为虎牢镇将,赐爵鲁阳侯。太平真君中卒。
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
何曾(199年—278年),西晋大臣,开国元勋。原名瑞谏,又名谏,字颖考,曹魏太子太傅何夔之子,何遵、何邵之父。承袭其父爵位,魏明帝时为平原侯,何曾为文学。明帝即位,擢散骑侍郎、典农中郎将,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何曾与曹魏权臣司马懿私交深厚,司马炎袭父爵为晋王时,何曾为丞相,在废曹立晋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晋朝一建立,他官拜太尉,直至太保兼司徒,进封为朗陵公。朝会之时,何曾享受坐车佩剑的特权,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咸宁四年(279年)卒,先谥曰孝,太康末改谥曰元。
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
何充(292年-346年),字次道,庐江郡灊县(今属安徽霍山)人。晋朝重臣。官至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封都乡侯。在晋康帝和晋穆帝时辅政。曾与庾氏分别在让晋康帝和晋穆帝继位时有分歧,何充坚持父死子继,而庾氏则名托立年长君主以抗衡北方外族政权,实际是想保持庾氏与皇室的血缘亲近。何充亦提出让桓温代替庾氏家族镇守荆州,是谯国桓氏在东晋堀起的重要起点。永和二年(346年)去世,赠司空,谥曰文穆。何充美容英姿,善能文章,作有文集五卷(《唐书经籍志》、《隋书志》作四卷)传于世。
苟晞(?-311年),字道将,河内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修武县)人。西晋末年名将,官至大将军、太子太傅、录尚书事,东平郡公。精通兵法,时人比之韩信、白起。在八王之乱中,先后投靠多王,战败汲桑、吕朗、刘根、公师藩、石勒等,威名甚盛,人称“屠伯”。后被石勒击败被俘,不久后即被杀。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侮辱性名字“屈孑”,屈孑是卑下之意,《晋书》误作为其表字。),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其父刘卫辰曾被前秦天王苻坚任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族。407年,刘勃勃杀没弈干,并吞其部众,自立为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赫连勃勃为政残暴嗜杀,狂妄自慢,关中人民受害极深。413年,改姓赫连。418年,乘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急于南归之机,攻取长安,在灞上(今陕西蓝田县)称帝。不久回师,
顾和(288年―351年),字君孝,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侍中顾众族子,晋朝官员。初为王导所赏识,后多次升迁至司徒左曹掾、主簿、司徒掾。太宁初年,迁任太子舍人、车骑参军、护军长史等,所任职务都很著称。迁任散骑侍郎、尚书吏部。永和七年(351年),顾和因病辞职,拜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尚书令如旧。同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侍中、司空,谥号穆。
赫连昌(?-434年),一名赫连折,字还国,匈奴铁弗部人,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第二任皇帝。赫连勃勃在位时被封太原公。425年(真兴七年),赫连勃勃去世,赫连昌继位,改元承光。426年(承光二年),北魏大举攻夏,攻克长安。427年(承光三年),占领大夏都城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赫连昌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428年(承光四年),北魏攻上邽,会战中赫连昌因马失前蹄坠地而被生擒。434年(延和三年),赫连昌叛魏西逃,途中被抓获斩杀。
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赫连定(?-432年),小字直獖,匈奴铁弗部人,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第五子,赫连昌之弟,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皇帝。赫连勃勃在位时,受封平原公,镇守长安。承光四年(428年),北魏攻克上邽,赫连昌被擒,赫连定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即皇帝位,改元胜光。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攻打北凉途中,被吐谷浑所俘,次年,赫连定被解送北魏,处死。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西晋末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被杀,后追赠弘农太守,宋徽宗时被追封为闻喜伯,元顺帝时被追封为灵应侯。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长于赋文,尤以“游仙诗”名
赫连璝(guī ,?―424年),中国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人,胡夏国太子,武烈皇帝赫连勃勃之子,赫连昌和赫连定的兄弟。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吴丞相顾雍之孙。西晋末年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弱冠即仕于孙吴,吴亡后,与陆机、陆云同入洛,号为“洛阳三俊”。拜郎中,转廷尉正,先后辟为王侯僚属。惠帝征为散骑常侍,后为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安东军司,加散骑常侍,司马睿但凡有谋划,都与顾荣商议。永嘉六年(312年)卒于官,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元”。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改称晋王,追封公爵。《隋书·经籍志》收录有《顾荣集》,已佚。()
赫连伦(?―424年):中国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人,胡夏国皇帝赫连勃勃之子,赫连昌和赫连定的兄弟,封酒泉公。
顾众(274年—346年)字长始,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晋大臣,东吴偏将军顾悌之孙,骠骑将军顾荣的族弟。历官参军、从事郎中、义兴太守、封鄱阳县伯,拜丹杨尹,累迁尚书仆射。曾在苏峻之乱中领导东方义军抵抗苏峻叛军的进攻,永和二年去世,时年73岁。东晋朝廷追赠其为光禄大夫,谥曰靖。(概述图片来源)
何劭(236-301年),字敬祖,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司徒、太傅何曾次子,西晋大臣。少与晋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晋国建立,为太子中庶子。晋武帝即位,以为散骑常侍,累迁侍中尚书。晋惠帝即位,初建东宫,以为太子太师,通省尚书事,转特进,累迁尚书左仆射。何劭博学,善属文,陈说近代事,若指诸掌。永康初年,迁司徒。赵王司马伦篡位,以为太宰。永宁元年,薨,赠司徒,予谥曰康。
韩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东晋玄学家、训诂学家。韩伯幼年家中贫困,大寒时节。哲学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主,长大后清静平和善于思辩,用心于文艺。其舅殷浩称赞他能自定位置,显然是个超群的人才。颖川人庾稣名重当时,常赞美并敬重韩伯。后举秀才,征召任职皆不就任。晋简文帝在藩镇时,引为谈客,从司徒左西属转任抚军掾、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入朝任侍中。后改任丹杨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病重后朝廷改任为太常,还未就任便已去世,时年四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