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戒(汉语拼音:Liɑnhuɑjie;梵文:Kamalaśīla;藏文:ཀ་མ་ལ་ཤྰི་ལ,威利:ka ma la shi' la生卒年不详,约西元 740年-795年),音译为噶玛拉希拉,古印度佛教僧侣,为寂护大师之徒,对于藏传佛教前弘期佛教教义的奠基,有着巨大的贡献。曾在那烂陀寺学习,寂护去世后,应赞普赤松德赞邀请进入吐蕃传播佛教。参与了与汉族僧人的顿渐之争。汉族僧人主顿悟说,认为佛教徒不必经过长期修习,只要消除一切妄念,即可顿悟成佛。莲花戒主渐悟说,主张必须经过不同阶段的长期修持,才能获得正
十大佛弟子,释迦牟尼的十个著名门徒。传说他们各有一方面的独特专能。
圆测,(Wen-Chig;613~696),朝鲜三国时代新罗僧人,唯识论者。
韩清净(1884~1949),中国佛教学者、居士。原名克宗,又名德清。河北河间人。18岁时中乡试举人。因研读瑜伽唯识著作而不解其义,从而发愿从事研究。1921年,于北京讲《成唯识论》,为讲经弘法之始。后在房山云居寺,专治法相之学。1925年出席在日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宣读所著《十义量》一文,博得与会者赞许。1927年于北京创立三时学会,讲学刻经并重。讲学专重唯识学,对六经十一论,都作深入研究;所刻经典,校勘,精细。著述有《唯识三十颂诠句》、《唯识三十论略解》、《唯识指掌》、《唯识论述记讲义》、《般若波罗
冢本善隆( Tsukamoto Zenryū ;1898~1980),日本佛教学者。爱知县人。1926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1928年到中国北京辅仁大学留学。后专门从事中国佛教之研究。1933年以《唐中期的净土教──特就法照禅师的研究》论文,获文学博士学位。1934年组织房山石经调查团,来中国从事石经山的全面研究。回国后写出《石经山云居寺与石刻大藏经》一文,发表于京都大学出版的《东方学报》,较有系统地介绍了房山石经的历史和内容。1949年任京都大学教授兼佛教大学讲师。1955年,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
佛陀跋陀罗(359~429)(汉语拼音:Fo tuo ba tuo luo;英语:Buddhabhadra),中国东晋时僧人。意译觉贤、佛贤。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释迦族。17岁出家,以禅律驰名,在罽宾逢秦僧智严游学西域,应邀于约东晋义熙四年(408)来长安,弘禅数之学。因与鸠摩罗什门徒冲突,被迫与慧观等40余人南投庐山会慧远,译出《达磨多罗禅经》。十一年至建康(今江苏南京)住道场寺,与法显等译出《大般泥洹经》、《摩诃僧祇律》等共13部,125卷。十四年至永初二年(421)间译《华 严经》60卷,通称《晋译
望月信亨( Mochizuki Shinkō ;1869~1948),日本佛教学者,原姓松原,名胜次郎,福井县人。12岁于该县圆海寺从加纳法宣出家,入净土宗僧籍。因被神户滕之寺望月有成收为法嗣和养子,改姓望月。1896年,为净土宗派至比睿山及京都专攻天台教义。旋与同学于京都创办《宗粹》杂志,宣扬净土教义。1899年,任东京小石川的净土宗高等学院教授。1905年,与鹫尾顺敬等于东京创办《宗教界》月刊,发表研究作品,刊行《法然上人全集》。1906年,着手编纂《望月佛教大辞典》。1909年完成《佛教大年表》,受
吉藏(汉语拼音:jí cáng),(549~623),隋、唐时僧,佛教三论宗创始人。俗姓安,祖籍安息,生于金陵。约三四岁时,随父谒见真谛,为其取名吉藏。后父出家,名道谅。常随父至兴皇寺听法朗讲三论。7岁从法朗出家。19岁学有成就,善讲经论。隋取百越地后,吉藏来会稽,居嘉祥寺15年,著书立说,创三论学派;讲法嘉祥,听众常达千余,人称嘉祥大师。慧远、智凯(乌凯)、智拔、慧灌等名僧,均出其门下。后受隋炀帝请,往长安日严寺,完成“三论”注疏。唐高祖在长安设立十大德统领僧众,吉藏为其中之一。晚年住延兴寺。著作有《中
应慈(1873~1965),中国僧人。又名显亲,别号华严座主。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苏东台。初学商于扬州。光绪二十二年(1896)于普陀山出家,在宁波天童寺受具足戒。历参金山、高旻、天宁诸大刹名宿,得法于天宁寺冶开。曾随法兄月霞往江苏僧师范学堂、安庆迎江寺、武昌宝通寺、汉阳归元寺等处参学,专研《华严经》。1917年至常熟兴福寺协助月霞办华严大学。不久赴杭州菩提寺,专究华严一宗典籍。后于常州清凉寺创办清凉学院。常往来于上海、无锡、宁波、福州等地讲经弘法。晚年安居上海沉香阁,从事著述。1954年被推为上海佛教协
吕澂,中国佛教学者。字秋逸(或作秋一、鹫子)。江苏丹阳人。逝于1989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