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错枝(?- ?)一作孚错枝,《庄子》称王子搜,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诸咎死后由越国吴地的国人立为君主,前374年至前373年在位2年。
曹寿(?——公元前131年)平阳侯,是汉初丞相曹参的曾孙,曹参(音cān,?—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汉族,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秦以酷政失天下,曹参为齐王相国,师盖公治要事清净,称贤相。后继萧何为汉相,一切按何成规办事,不作任何更改。常日夜饮
楚令尹--成得臣 成得臣(?-前632)芈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斗伯比之子,子文之弟。若敖氏后裔。春秋时楚令尹。楚成王三十五年(前637年),因战功被子文推荐为令尹。成王三十八年,率楚军灭夔(今秭归境),又北征背楚亲晋的宋国。次年冬,再围宋,与救宋之晋、齐、秦联军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楚军溃败。引咎自杀于归途中。
越王错枝(?- ?)一作孚错枝,《庄子》称王子搜,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诸咎死后由越国吴地的国人立为君主,前374年至前373年在位2年。
曹寿(?——公元前131年)平阳侯,是汉初丞相曹参的曾孙,曹参(音cān,?—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汉族,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秦以酷政失天下,曹参为齐王相国,师盖公治要事清净,称贤相。后继萧何为汉相,一切按何成规办事,不作任何更改。常日夜饮
程婴(?—约公元前583年),春秋时晋国义士,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相传他是古少梁邑(今陕西韩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为晋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杀赵,灭其族,朔客公孙杵臼与之谋,婴抱赵氏真孤匿养山中,而故意告发令诸将杀死杵臼及冒充孩儿,后景公听韩厥言,立赵氏后,诛屠岸贾,婴则自杀以报杵臼。
荡意诸(?-前611年),子姓,荡氏,名意诸,是公孙寿的儿子,公子荡的孙子,荡虺的哥哥,宋国司城。
曹寿(?——公元前131年)平阳侯,是汉初丞相曹参的曾孙,曹参(音cān,?—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汉族,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秦以酷政失天下,曹参为齐王相国,师盖公治要事清净,称贤相。后继萧何为汉相,一切按何成规办事,不作任何更改。常日夜饮
陈轸,战国时期纵横家。许多成语,从他而来,比如画蛇添足、卞庄刺虎。陈轸凭借口舌之利,为齐国击退楚国大军。甚至张仪要陷害他,都被他巧妙地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化解。即便是强大的秦王,也经常听他的主意,甚至还因此大败敌国。
澹(tán)台灭明[前512 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曹寿(?——公元前131年)平阳侯,是汉初丞相曹参的曾孙,曹参(音cān,?—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汉族,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秦以酷政失天下,曹参为齐王相国,师盖公治要事清净,称贤相。后继萧何为汉相,一切按何成规办事,不作任何更改。常日夜饮
陈轸,战国时期纵横家。许多成语,从他而来,比如画蛇添足、卞庄刺虎。陈轸凭借口舌之利,为齐国击退楚国大军。甚至张仪要陷害他,都被他巧妙地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化解。即便是强大的秦王,也经常听他的主意,甚至还因此大败敌国。
《悼子》是唐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之一。
曹恤(前501―?),姓曹,名恤,字子循,春秋末年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年),卒年不详。家在上蔡洙湖镇。史称“乐道明义”,唐代追封为曹伯,宋代追封为上蔡侯。有些资料称,曹雪芹是曹恤后代。
樗里疾(?―前300年),名疾,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樗里子名叫疾。因居樗里(一说楮里,今陕西渭南)而称樗里子。其后他任庶长(大良造的幕僚辅官),被称为庶长疾。后来他被封于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号严君,人称严君疾。后人以采邑为姓,故此也被视为严姓其中一个根源。樗里疾擅长外交、军事。秦武王驱逐张仪,魏章后,任命战功卓著的叔父樗里子为右
邓析(前545-前501), 河南新郑人,郑国大夫,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与子产同时,名家学派的先驱人物。他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革新派,他第一个提出反对“礼治”思想。他的主要思想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曹野,山西人,1925年出生,1939年6月参加**,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随部队南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沙市东区党委书记、沙市市委副书记兼工交部长、沙市市委书记,襄阳市委第一书记,湖北省工办、计委工交政治部副主任,咸宁地委副书记。1981年12月任中共黄石市委副书记。1983年任湖北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等职,1986年离休。2001年去世,享年76岁。
触龙,旧作触詟。战国时赵国大臣。官左师。赵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权,秦急攻赵。赵求救于齐。齐欲以太后所爱少子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他进谏说“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太后为其所动。即谴长安君到齐为质。今本《战国策》误将“龙”“言”合为一字,称为“触詟”。
貂 勃:(生卒年待考),竖貂裔孙;齐国人。著名齐国贤者、中大夫。曾经守莒城6年而不失于燕国大军。田单以火牛阵击溃燕国军队后,被齐侯封为安平君。
曹益(1944~2011),曾名烨(yè),男,江苏常熟人。美术师。为常熟当代四大国画世家之一曹氏第二代。现任江苏常熟画院高级画师、常熟市书画院花鸟画创作室主任、常熟市政协委员,系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江海书画研究会会员。
楚南公,中国3D动画《秦时明月》系列中的男性角色(原型为历史上的南公与黄石公)。昔日楚国第一贤者,楚亡国之时曾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般的豪言壮语。然而如今,不知因何目的,他竟摇身一变,俨然成了李斯的门客,阴阳家游离人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却拥有强大的智慧,似有一般预兆未来之趋势
狄黑,孔子的门徒。
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参(音cā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 人(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人,明成化初年传为嘉祥县人)。是夏禹的后代,禹第六代孙曲烈建立鄫国,后鄫国为莒国所灭,鄫太子巫流亡鲁国南武城定居(今南武城故城遗址附近),玄孙即曾子。曾子是曾姓开派祖,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一生积极实践和推行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对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
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具体生卒时间不详,然与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同时,略长于孟子,主要活动在齐威王和齐宣王之际。淳于髡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长期活跃在齐国的政治和学术领域,上说下教,不治而议论,曾对齐国新兴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对齐国的振兴与强盛,对威、宣之际稷下之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曾经辅佐过魏惠王、陈轸等人。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曾点:字晳,故又称曾皙。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位于今山东省嘉祥县)人,系儒家一代传人“宗圣”曾参之父,比孔子小6岁,是孔子30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与其子曾参同师孔子,曾自言其志,孔子颇叹赏。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曾皙被封为“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改封“莱芜侯”,明世宗时尊称为“先贤曾子”。
崔杼,(?-前546),又称崔子、崔武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灵公时曾率军伐郑、秦、鲁、莒等国。灵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吕光(庄公),杀太傅高厚,他在齐执政二三十年,当国秉政,骄横异常,先后立庄公、景公,在朝大肆杀戮,使齐政局动荡。宣公十年的崔氏是《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记载的“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憖次于城濮”的崔夭。前548年,因庄公与其妻棠姜私通、并且将赐予自己的帽子赠与他人,便联合棠无咎杀庄公,立庄公弟杵臼(景公)为君,自己为右相。两年后,其子崔成等互相争权,家族发生内
段干木(约前475-前396)复姓段干,名木,魏国安邑(今运城市安邑镇)人。春秋末战国初晋籍魏人,故里今邱县郝段寨(现“段干木故里”碑尚存)。其数名好友先后为将,唯段干木清高隐居。魏文侯弟魏成子,极力推荐段干木,魏文侯月夜登门拜请段干木。他尊从“不为臣不见诸侯”的古训,越墙逃避。文侯求贤若渴,每过段干木家门,扶轼致敬,以示其诚,终于感动了段干木,得以相见。期间,车夫问其故,文侯曰:“我富于势,干木富于义”。成语“干木富义”即源于此。周安王六年(前401),秦国欲伐魏国,出兵至阳狐。有人劝秦王说:“魏君礼贤
段规是战国初期的著名策士,辅佐晋国的“六卿”之一韩虎,并为后来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罗(约公元前256年—?),战国末期下蔡(今颍上县甘罗乡)人。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便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任其少庶子。甘罗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甘罗因功得到秦始皇赐任上卿(相当于丞相)、封赏田地、房宅。其后事迹史籍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