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炀侯,在位15年。前880年——前865年在位。
孟增,是赵国的祖先,是颛顼、伯益的后代。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姬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所杀。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南宫适(生卒年不详),又称南宫子,西周著名贤者、重臣。所谓“文王四友南宫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的师古注,指的就是南宫适。据考证,南宫适是周文王四友之一,武王兴周灭纣时的贤臣。周武王灭商后,命南宫适拆掉纣王所建的鹿台,打开纣王的粮仓,以赈济贫弱萌隶。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姬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所杀。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杞谋娶公,杞国的第四任君主。根据《史记》记载,杞谋娶公是杞题公之子,继承其爵位。其当政时是周厉王时期。但其生卒年月不详,姓名不详,传于其子杞武公。
郑桓公(?-前771年),姬姓,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秦侯,嬴姓赵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子,秦国第二位国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郑桓公(?-前771年),姬姓,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去世,秦襄公即位。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
郑桓公(?-前771年),姬姓,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秦仲(?―公元前822年),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公伯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秦仲死后,由其长子秦庄公即位。
郑桓公(?-前771年),姬姓,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秦庄公(?―公元前778年),嬴姓,赵氏,名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其),秦仲长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太子其即位,是为秦庄公。
郑桓公(?-前771年),姬姓,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荣夷公,是西周时期诸侯国荣国的第六任国君。他在周厉王三十年(在前9世纪)以后得到厉王宠信,虽然大夫芮良夫批评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荣公若用,周必败也”,但是厉王不听,终于以荣夷公为卿士及重用他。数年后发生“国人暴动”,厉王被逼逃离镐京。
周襄王姬郑(?―前619年),姬姓,名郑,周惠王之子,东周君主,前651年―前619年在位。周襄王时期,诸侯争霸日益激烈,诸侯为夺霸权各显其能,使用各种手段,抓住一切可以扩张自己实力的机会。在大国争霸、小国林立时代,称霸于诸侯,为后人称为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晋文公,在周襄王时地位已凌驾于周王及各诸侯国之上。周襄王死后,其子姬壬臣继位,是为周顷王。
散宜生,西周开国功臣,是“文王四友”之一,与姜尚、太颠等同救西伯姬昌。
周襄王姬郑(?―前619年),姬姓,名郑,周惠王之子,东周君主,前651年―前619年在位。周襄王时期,诸侯争霸日益激烈,诸侯为夺霸权各显其能,使用各种手段,抓住一切可以扩张自己实力的机会。在大国争霸、小国林立时代,称霸于诸侯,为后人称为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晋文公,在周襄王时地位已凌驾于周王及各诸侯国之上。周襄王死后,其子姬壬臣继位,是为周顷王。
少典也称有熊氏,其嫡系后裔为有熊国国君黄帝。主要活动于今中原一带。有熊国其实就是有6个部落组成。这6个部落分别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是黄帝的嫡系亲信部落和中坚力量。
少昊(约公元前2698年—约公元前2525年),三皇五帝之一,他也是汉族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又称白帝,又作少皞、少皓、少颢,史称金天氏、穷桑氏、云阳氏或朱宣。少昊是远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是早期东夷族的首领。他还是五帝之一,也是华夏共祖之一,在汉族神话中被尊为西方上帝。据记载其部族以鸟为图腾,在他的部落里诞生了原始的凤文化,成为汉民族的图腾之一。其子孙分化出很多姓氏,如:嬴、梁、桑、秦、谭、徐、黄、江、李、赵、萧、舒等。
《世本》作卫箕伯,姬姓,卫氏,名已失传。卫国第7代国君。他是卫靖伯之子,卫顷侯之父。在位相当于西周中期周懿王、周夷王在位期间。
造父,嬴姓。其祖先伯益为少昊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穆王于公元前976年—前923年在位,造父也应在这一时期。《青铜甬道铭文》:“公元前960—前941年”载:“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徐国始强,率九夷攻周西至河,穆王驰师救周,与楚联合伐徐,逐徐偃王至彭城以北。”穆王十七年即公元前960年,造父为穆王御。造父因功被周穆王封到赵城后,以邑为氏,这是赵姓
申伯 (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炎帝部落,姜姓,西申国公子诚,周宣王之妻舅。谢氏始祖,南申国(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
武吉为姜子牙的弟子,无法术,樵夫出身,后为西周做出了一定贡献。武吉本是樵夫。姜子牙钓于磻溪。二人初次相遇时,武吉在渭水旁认识了钓鱼的姜太公(子牙)。见子牙用直钩钓鱼大笑。子牙看武吉气息断曰:今日入城打死人。武吉怒别。担柴入城。误触王相致死。文王画地为牢。武吉后被暂释。照顾老母至秋后正法。老母令其找姜子牙求救。太公收其为徒。授兵法。又令其挖坑施咒破解先天数。秋后不见武吉伏刑。文王演先天数。以为武吉已畏罪自杀。后文王碰见武吉。武吉引文王见姜太公。受封武德将军。师徒二人后为文王效力,讨伐纣王(故事见于《封神演义
仲山甫,一作仲山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虽家世显赫,但本人却是一介平民。早年务农经商,在农人和工商业者中部有很高威望。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受举荐入王室,任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樊,从此以樊为姓,为樊姓始祖,所以又叫“樊仲山甫”、“樊仲山”、“樊穆仲”。
申国(今河南南阳)侯爵,生卒约公元前771年前后,其女原为周幽王王后,生子宜臼,被立为太子。后被周幽王所废,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曾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前771年,西周覆亡。幽王死后,申侯、缯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迁都到雒邑,是为周平王。东周建立。
尹吉甫,西周尹国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又名尹,称尹吉甫。,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尹吉甫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获大胜,反击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后又发兵南征,对南淮夷征取贡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遗物有“兮甲盘”,曾。有子伯奇、伯封。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今房县),死后葬于今房县青峰山,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他辅助过三代帝王,后周幽王听信谗言,杀了他。不久知道错杀,
仲山甫,一作仲山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虽家世显赫,但本人却是一介平民。早年务农经商,在农人和工商业者中部有很高威望。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受举荐入王室,任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樊,从此以樊为姓,为樊姓始祖,所以又叫“樊仲山甫”、“樊仲山”、“樊穆仲”。
西周开国功臣之一,与周公、召公齐名。为王族,因封于苏,故称苏忿生。也是我国最早历史文献《尚书》中记载的苏姓第一人。灭商后,周武王任命苏忿生担任司寇,相当于后来的刑部尚书。当周朝建立时,因有苏氏有功,武王赐封苏忿生以家乡十二邑建苏国,官授司寇(负责刑法 牢狱)之职。苏忿生决狱牢案,明察秋毫后世尊为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