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夷侯,名字失传,华夏族,为春秋诸侯国蔡国君主之一,他为蔡武侯的儿子,承袭蔡武侯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837年—前810年,共28年。
周幽王以虢石父为上卿,祭公为司徒,尹球为大夫。石父善谀好利,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国人皆怨。社会矛盾加剧。传言石父劝幽王登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以戏诸侯。褒姒开怀大笑,幽王遂以千金赏虢石父。最后导致西周的灭亡。
康叔,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封,又称卫康叔、康叔封,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因获封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故称康叔或康叔封。周成王即位后,发生三监之乱,康叔参与平定叛乱,因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康叔赴任时,其兄周公旦作《康诰》、《酒诰》、《梓材》,作为康叔治国法则。并告诫康叔,务必明德宽刑、爱护百姓,向殷商故地贤豪长者询问殷商兴亡之道。康叔统治有方,很快使卫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成为卫国和卫姓的始祖。周成王年长后,鉴于康
蔡夷侯,名字失传,华夏族,为春秋诸侯国蔡国君主之一,他为蔡武侯的儿子,承袭蔡武侯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837年—前810年,共28年。
闳夭(hóng yāo):西周开国功臣,西伯昌的“四友”之一。
祭公谋父,古代周朝人,是周穆王当政时期的大臣。祭公谋父向周穆王提出的意见,显示了非凡的智慧。
差弗,姬姓。他是黄帝的十世孙、帝喾的七世孙,皇仆之子、毁隃之父,周部族首领,周王先祖。
皇仆是周族早期的部落首领,继承公刘、庆节时代奠定的农业基础,继续在北豳一带率领族人发展农耕。
卫武公(约公元前852年—公元前758年),姬姓,卫氏,名和,卫釐侯之子,卫共伯之弟,春秋时期卫国第十一任国君,公元前812年—公元前758年在位。公元前813年,卫釐侯去世,太子余继位,是为卫共伯。和受到其父卫釐侯宠爱,卫釐侯赐给他许多财物。和用这些财物收买武士,在卫釐侯的墓地前攻袭卫共伯,卫共伯躲进墓道里自杀而死。卫国人拥立和继位,是为卫武公。卫武公在位时期,施行康叔政令,使百姓和睦安定。后因勤王有功,升为公爵。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谥号武公(全谥睿圣武公),其子卫庄公继位。
楚熊徇,楚熊霜之三弟,楚熊严之子,季连的第38世孙。前822年~前800年在位,在位22年。熊霜六年(前822年),楚熊霜去世,三弟争立。仲雪死,叔熊(叔堪)避难于濮,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熊徇十六年,郑桓公初封于郑。
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远祖,誉称为“人祖”,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相传她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下伏羲和女娲,伏羲女娲是炎帝和黄帝的祖先,华胥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在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徒,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华夏
周元王(?―前469年),东周天子。姬姓,名仁,周敬王姬匄之子。前476年至前469年在位,在位8年。周元王在位时,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他在位期间,越王勾践攻灭吴国后,统帅大军乘胜北渡淮河,在徐(今山东省滕州南)约齐、晋、鲁、宋等国会盟。会盟后,派人给姬仁送去贡品,姬仁也回赠勾践以祭祖用的肉,册命他为伯,承认他处于诸侯的领袖地位,勾践成为一时的霸主。公元前469年冬,姬仁病死,葬处不明。 姬仁死后的谥号为元王。
大骆,西周时期犬丘封主,蜚廉五世孙、恶来四世孙,秦国始封主秦非子之父。
毁隃:差弗之子,黄帝的第十一世孙,周部族首领、周王先祖。
姬奭,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奭,又称召公(一作邵公)、召伯、召康公、召公奭,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一说是周文王庶子)。姬奭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受封于蓟(今北京),建立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北燕)。但他派长子姬克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任职,辅佐朝廷。因采邑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召公奭。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姬奭担任太保。姬奭执政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因此深受爱戴。他曾在一棵棠梨树下办公,后人为纪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树,《诗经·甘棠》中曾称颂此事。周
刘氏五十世祖杜伯字平浓中国西周政治人物,周宣王的大臣,尧之子丹朱九弟的后裔,刘氏50世祖,杜氏始祖。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说他是“东海上人”。但这些说法都很笼统含糊。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得较为明确:“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经注·齐乘》也说,“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
周思王(?-前441年),姓姬,名叔袭,东周君主,为周贞定王之子,周哀王之弟。前441年,叔袭杀害周哀王即位,为周思王;在位仅五个月,八月又被弟王子嵬所杀。
方叔,西周周宣王时卿士,曾率兵车三千辆南征荆楚,北伐玁狁,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
蟜极,中国上古人物,华夏族,黄帝之孙、少昊(即玄嚣)之子、帝喾之父。
周思王(?-前441年),姓姬,名叔袭,东周君主,为周贞定王之子,周哀王之弟。前441年,叔袭杀害周哀王即位,为周思王;在位仅五个月,八月又被弟王子嵬所杀。
伏羲(生卒不详),风姓,燧人氏之子。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于成纪,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霍叔,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处,世称霍叔处,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八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周朝诸侯国霍国(今山西霍州)始封君,霍姓始祖。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霍叔处封于霍地,建立霍国,与管叔鲜、蔡叔度协助、监督商纣王之子武庚,一同治理商朝遗民,史称“三监”。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周成王年幼,由霍叔处四兄周公旦摄政。霍叔处与管叔鲜、蔡叔度因不满周公旦摄政,于是挟持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乱,诛杀管叔鲜和武庚,流放蔡叔度,将霍叔处废为庶民,三年不得录用。霍国灭亡后,霍叔处
周思王(?-前441年),姓姬,名叔袭,东周君主,为周贞定王之子,周哀王之弟。前441年,叔袭杀害周哀王即位,为周思王;在位仅五个月,八月又被弟王子嵬所杀。
高圉(yǔ),公非之子,黄帝的第十三世孙、帝喾的第十世孙,周部族首领、周王先祖。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
周思王(?-前441年),姓姬,名叔袭,东周君主,为周贞定王之子,周哀王之弟。前441年,叔袭杀害周哀王即位,为周思王;在位仅五个月,八月又被弟王子嵬所杀。
复姓。战国时韩国有公仲侈。
蔡叔,姬姓,名度,世称蔡叔度,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五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蔡国始封君,蔡姓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周成王时,蔡叔度与其兄管叔鲜挟持商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不久便被周公旦平定。蔡叔度被流放,最终死在流放之地。蔡叔度死后,其子姬胡亦受封于蔡,史称蔡仲。
管叔(?―公元前1039年),姬姓,名鲜,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三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周朝诸侯国管国(今河南郑州)国君。因受封管国,故称管叔或管叔鲜。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管叔鲜封于管地,建立管国,与蔡叔度、霍叔处协助、监督商纣王之子武庚,一同治理商朝遗民,史称“三监”。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周成王年幼,由管叔鲜四弟周公旦摄政。管叔鲜与蔡叔度、霍叔处不满周公旦摄政,于是挟持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乱,诛杀管叔鲜,管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