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庚,商朝国王,姓子名跃,在位约7年,他是商朝著名国王武丁次子,病死,葬于殷。祖庚有长兄祖己,因受后母诬陷,被父亲武丁逐出京城,后含冤而死。三弟祖甲为后母所生,为表示不愿与兄长争夺王位,便暗暗地离宫出走,武丁病死,祖庚得以继位。祖庚死后,三弟祖甲继位。
沃丁(生卒年不详),亦称羌丁,子姓,名绚,太甲之子,商朝第五任君主。沃丁在其父太甲死后继位。沃丁在位期间,辅政功臣伊尹去世,沃丁将其葬于亳都附近。沃丁死后,其弟太庚继位。
阳甲,在甲骨文中称象甲,姓子名和,是中国商朝第十九位国王,前任国王祖丁之子,后任国王盘庚之兄,定都于奄。《今本竹书纪年》称阳甲在位时曾西征丹山戎。阳甲时期商朝再度衰落。自中丁时期起,王位继承开始混乱,引致诸侯不来朝。
祖己:就是“孝己”。武丁之长子,祖庚之兄。又名且己,“小王”、“兄己”,康丁卜辞作“小王父己”,帝乙、帝辛卜辞作“且己”(祖己),《史记·殷本纪》称为祖己,是中国商朝武丁时期的政治人物,曾劝谏父王武丁,留下孔雀鸣鼎等典故。
沃甲,姓子名逾。生卒年不详。《世本》作开甲,甲骨文作羌甲,商王祖辛弟。祖辛死后继位。在位25年(一说5年),病死,葬于狄泉(今洛阳东北)。沃甲死后,祖辛之子祖丁即位。谥号“商僖王”。
伊陟是商朝重臣伊尹之子,商王太戊继位后,任用伊陟担任相国。由于伊陟辅佐朝政得力,太戊在祖庙称赞伊陟,不把他当臣子看待。伊赞谦让,于是写下《原命》。
祖甲,生卒年不详,亦称且甲、帝甲,子姓,名载,商王武丁之子,商王祖庚之弟,商朝第二十五任君主,祖庚死后即位,《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三十三年,曾征伐西戎,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顾一般民众,商朝中兴。祖甲死后由其子廪辛即位。
务光,古代隐士。根据《庄子·让王》的记载,汤伐桀前,曾请务光出谋划策,但是务光认为这不是他应该做的事,拒绝参与。汤请他推荐其他人,他也拒绝回答。汤建立商朝后,想让位给务光,务光认为“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不但推辞不受,并且因为觉得羞耻,负石而自沈于庐水。
雍己,姓子,名密,中国商朝君主之一。前任君王太庚之子,小甲之弟、太戊之兄。继小甲之后为国君。据甲骨文周祭卜辞,断定他定都于亳。雍己在位时荒废政事,导致商朝逐渐衰落,诸侯不来朝。雍己死后,其弟太戊即位。《太平御览》引《史记》、今本《竹书纪年》雍己在位12年,《资治通鉴外纪》及《通志》则说在位17年。
祖辛:生卒年月不详。在位十六年。甲骨文作“且辛”。在位时发生九世之乱,使商朝进一步衰落。
祖乙,生卒年不详,亦称且乙,子姓,名滕(一作胜),商王河亶甲之子,商朝第十三任君主。河亶甲死后,祖乙继任君主之位。祖乙在位19年去世,庙号中宗,葬于狄泉(今河南洛阳东北),死后由其子祖辛继位。祖乙在位时期,将都城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迁到耿(今山西省河津市)。后因耿发生河患,于是再次迁都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最后一次迁到庇(今山东省郓城县北肖固堆一带)。祖乙曾数次出兵平服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东南方的夷族对商朝的威胁。并任用巫贤辅政,使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让商朝国势再度兴盛。
周共王姬繄扈(?―公元前900年),姬姓,名繄扈(yī hù),一作伊扈,周穆王姬满之子,西周第六位君主,谥号共王(又作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周共王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922年至公元前900年。
褒姒(bāo sì),《史记》作襃姒,《列女传》作褎姒,生卒年不详,姒姓,褒国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褒姒生性不爱笑,周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周幽王遭犬戎所杀,褒姒亦遭劫掳,从此下落不明。
周懿王姬囏(约公元前937—公元前892年),姬姓,名囏(jiān),周共王姬繄扈(yī hù)之子,西周第七位君主。周懿王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太平御览》引《史记》:“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据白川静的西周断代铭器分类结果,周懿王在位时间有15年以上。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周懿王在位八年。
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087年-前1043年),姬姓,名发(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在位13年。姬发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孝王姬辟方(?—公元前886年),姬姓,名辟方,周穆王姬满之子,周共王姬繄扈之弟,周懿王姬囏的叔父,西周第八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892年—公元前886年。周懿王死后,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姬燮懦弱无能,姬辟方乘机夺取王位,是为周孝王。公元前886年,周孝王去世,谥号孝王(《逨盘》铭文作考王)。周孝王死后,诸侯拥立故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
周夷王姬燮(xiè)(?―公元前879年),姬姓,名燮,周共王姬繄扈之孙,周懿王姬囏之子,周孝王姬辟方侄孙,西周第九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885年-公元前878年。周夷王在位时期,周王室处于衰落阶段,因此诸侯有的不来朝贡,而且互相攻伐。周夷王曾听信谗言,烹杀齐哀公;出兵讨伐太原之戎,攻至俞泉,获一千匹马。公元前878年,周夷王去世,其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
周厉王姬胡(?―公元前828年),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他违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致使百姓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最终死于彘地,谥号厉王。
伯邑考,生卒年不详,姬姓,名考,周文王姬昌嫡长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兄长,母太姒。周文王十三岁,长子伯邑考出生。十五岁时,次子周武王出生。一说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后,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质,为纣王驾车。纣王烹杀伯邑考将他做成肉羹赐给周文王,并说:“圣人应当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周文王最后还是吃下肉羹。纣王说:“谁说西伯昌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另一说周文王舍弃伯邑考立次子周武王为太子。王国维等认为周文王舍弃伯邑考及伯邑考的儿子而立周武王为太子,是遵循殷礼。梁玉绳则认为伯邑考是早死,并非被周文
周宣王(?-公元前782年),姬姓,名静,一作靖,周厉王姬胡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在位。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但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
姬昌(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056年),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七年(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崩,葬于毕原。公元前1046年,其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尊姬昌为文王。
周幽王姬宫湦(公元前795年―公元前771年),姬姓,名宫湦(音shēng,一作宫生),周宣王姬静之子,母姜后,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公元前782年―公元前771年在位。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前7公元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姬宫湦,西周灭亡。姬宫湦死后,谥号幽王,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驾崩,享年35岁。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
周康王姬钊(?―公元前996年),姬姓,名钊,周武王姬发之孙,周成王姬诵之子,西周第三位君主。周成王至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在镐京去世,谥号康王,葬于毕原。死后其子姬瑕继承王位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在位。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姬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所杀。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周昭王(?—前977年),姬姓,名瑕。周康王姬钊之子,周朝第四任君主。姬瑕在出土青铜器铭文中多作卲王。周昭王继位后,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周昭王十九年,昭王再次亲帅六师伐楚,结果全军覆没,死于汉水之滨。
伯阳甫,西周臣。甫有做为父。官为大夫。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发生地震,。他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击而不能蒸[]蒸意为上升”,于是产生地震。他又认为地震必将导致西周的灭亡。他说: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见《史记.周本纪》。
周穆王(约公元前1054年—公元前949年),姬姓,名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周穆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关于他的传说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是《穆天子传》。周穆王时作《吕刑》,是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法典。
不窋(bù zhú,又读bù kū):姬姓,华夏族,后稷(姬弃)之子(或曰不窋为弃的子孙,中间失其代数)、夏朝孔甲时期周部族首领、周朝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