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瞿(公元前522年—?),商姓,名瞿,字子木,华夏族,春秋末年鲁国人,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商瞿喜好《易经》,孔子就传授《易经》给他。后来商瞿又传给楚人子弘。商瞿的造诣胜过子夏,是孔门传道者之一。从此《易》传丁后世儒者,传八代至汉川人杨向。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杨向以懂易学而至中大夫,以《易》学入仕者还有即墨成、孟但、周霸、主父偃等。
石作蜀,春秋时期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自幼好学,跋涉万里,就学孔子门下,为七十二贤之一。学成返乡,传播儒学和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风俗,自此三陇一带文教大兴,人文蔚起。
司马尚,赵国将领,生卒年不详,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七年),秦大举攻赵,王翦率领上党郡兵卒直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兵卒进围赵都邯郸。赵派李牧、司马尚率领大军抵御。
商泽,春秋时期学者,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司齐(?-前558年),姓不详,司氏,名齐,司臣的儿子,郑国大夫。
吴王寿梦(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1年),姬姓,名寿梦(一名乘),字熟姑,亦称攻卢王、吴兴王,吴侯仲雍十九世孙,吴侯去齐之子,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61年在位。公元前586年,吴侯去齐去世,寿梦继位。寿梦在位期间,奠定吴国的强盛基础,始称吴王。公元前561年,寿梦去世,其子诸樊继位。
司齐(?-前558年),姓不详,司氏,名齐,司臣的儿子,郑国大夫。
少正卯(?~前496)是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能言善辩,是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为“闻人”。少正卯和孔丘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卯多次把孔丘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鲁定公14年,孔丘任鲁国大司寇,代理宰相,上任后7日就把少正卯以“君子之诛”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曝尸3日。孔丘回答子贡等弟子的疑问时说: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一身兼有“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五种恶劣品性,有着惑众造反的能力,和历史上被杀的华士等人是“异世同心”,不可不杀。——表面如此,背后的背后见后文
叔肸(?—前592年):姬姓,子叔氏(简称叔氏),名肸。鲁国公族,鲁文公之子,鲁宣公同母弟。叔肸颇有臣节,蔑视东门襄仲废嫡立庶,故与当权派持不合作态度,宁织履而食,亦终身不食宣公之俸禄。前592年,叔肸去世,其子公孙婴齐继立。
驷秦(?-前490年),姬姓,驷氏,名秦,是公子騑的后裔,郑国下大夫。
申包胥,申氏,名包胥,又称王孙包胥。生卒年待考,汉族,湖北省监利县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责备伍子胥,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一开始不被答应,申包胥便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史称“哭秦庭”。秦哀公亲赋《无衣》,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吴国因受秦楚夹击,加之国内内乱而退兵。楚昭王复国后要封赏申包胥,他坚持不受,带一家老小逃进山中隐居。从此申包胥被
叔梁纥(公元前622年--公元前549年),祖籍宋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父亲。70岁时生孔子。是周代诸侯国——宋国君主的后代。后来,流亡到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他人品出众,博学多才,能文善武,曾官陬邑大夫。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
驷秦(?-前490年),姬姓,驷氏,名秦,是公子騑的后裔,郑国下大夫。
申不害(公元前385-前337),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以“术”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今新郑)。
叔孙得臣,春秋时鲁国大夫,善骑射。曾跟随鲁文公出使晋国。鲁文公十一年,北狄鄋瞒国伐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抗敌,获胜,并俘获了国君侨如,于是特将自己的儿子宣伯命名为侨如,以彰己功。这件事,对今人来说,几乎困惑不解了。但古人在喜事面前,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驷秦(?-前490年),姬姓,驷氏,名秦,是公子騑的后裔,郑国下大夫。
申党,春秋时期学者、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叔牙,即公子牙。春秋时期鲁国公族,鲁庄公的庶弟。
驷秦(?-前490年),姬姓,驷氏,名秦,是公子騑的后裔,郑国下大夫。
东周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人们常用这个典故来表示宽宏大量,三国·曹植的《求自试表》里就运用了这个典故:“绝缨、盗马之臣赦,而楚、赵以济其难。”唐·陈子昂 《座右铭》:“ 秦穆饮盗马, 楚客报绝缨。”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钱起》:“况宾无绝缨之嫌,主无投辖之困。”
驷秦(?-前490年),姬姓,驷氏,名秦,是公子騑的后裔,郑国下大夫。
郯子(生卒年月不详),己姓,子爵,春秋时期郯国国君。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姓已,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为穷桑氏,也称金天氏)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属人方。炎,古音亦读谈(Tan),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从而炎国演化为郯国。
驷子阳(?-前398年),姬姓,驷氏,字子阳,为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执政,任郑国相邦。
田不礼(?—前295年),一作佃不礼、一作田不禋。战国中期人物。宋康王的大臣,是宋国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前299年被宋康王派遣入仕于赵。赵惠文王三年(前296),赵武灵王任命其为代安阳君(即公子章)之相。此年支持代安阳君发动了沙丘之乱,被公子成与李兑攻杀。
宋钘(约公元前370年—公元前291年),又称宋子(庄子作宋钘,孟子作宋牼,非子作宋荣子),宋国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宋尹学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约周烈王六年至周赧王二十四年间在世,与齐宣王(田辟疆)同时,曾游稷下,其继承老子思想,提倡"接万物以别宥为始",提出"情欲寡"﹑"见侮不辱"说,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著书一篇。孟轲与庄周都很尊敬他,称之为“先生”。是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前驱。主张“崇俭”、“非斗”,故有人误
田成子,名恒,原为陈恒,古音田、陈音近,也称为田恒,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称为田常。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前485年承袭父亲田乞之位,而后唆使齐国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齐简公。田成子和阚止(又名监止,字子我)任齐国的左右相。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和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就是齐平公。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成子的封邑,大于齐平公直辖的地区。史称田成子选齐国女子身高七尺以上为姬妾,后宫以百数,而不禁宾客舍人出入后宫。在田恒死的时候,有七十个儿子。庄子《南华经.胠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人,楚国文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为屈原之后学。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所作辞赋甚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
田单(tián dān)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名单,临淄人,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管理市场的小官)。齐国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以火牛阵击破燕军,收复七十余城,因功被任为相国,并得到安平君的封号。后来到赵国作将相,死后葬于安平城内。
战国时纵横家。东周洛阳人。苏秦族弟。初事燕王哙,又事齐愍王。还燕,遇子之之乱,复至齐、至宋,燕昭王召为上卿。或云秦兄弟五人,兄代、厉、辟、鹄,并游说。秦最少,故字季子。案秦弟代,代弟厉,《战国策》、《史记·苏秦传》皆同,唯谯周《古史考》、鱼豢《典略》为异。《索隐》云:“盖按苏氏谱云然也。”有文一篇《智囊全集-苏代》。
田地,汉语词汇。拼音:tián dì指耕种庄稼的土地就被称作田地。除了这个意思,它在古文里还有地方,处所,路程,道路,境界,程度的意思。现在多用于指耕种庄稼的土地。也有被用于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