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卫乱,父子争位,为救其主卫出公姬辄,被蒯聩杀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朱勾(?─前411年),别名越王州勾,或越王翁,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越王不寿之太子,杀死父亲越王不寿自立为君。
赵语:作为当代人物,最出名的有两位:一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药师,二是磨铁中文网作家。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卫乱,父子争位,为救其主卫出公姬辄,被蒯聩杀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诸咎(?-前375年),战国时期越国国王越王翳之太子,越王的弟弟豫谋夺王位,豫鼓动哥哥除掉太子诸咎,越王未听,但十月,诸咎被越国人杀死。
赵章(?―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武灵王长子,赵惠文王异母兄,母韩氏。赵章原为太子,因赵武灵王宠幸吴娃,于是改立吴娃之子赵何为太子。但赵武灵王见赵章章失位,而且侍奉弟弟,于心不忍,一度想将赵国一分为二,由二子各自为王,但为大臣们所阻。最后将其封于代郡,号称安阳君,以田不礼为国相辅佐。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禅位给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自称主父(君主之父)。公元前295年,赵章得知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在沙丘游猎,于是和田不礼趁机发动兵变,史称沙丘之乱,只杀死国相肥义,没杀死赵惠文王。将领高
州吁(?―前719年),姬姓,卫氏,名州吁,卫庄公之子,卫桓公异母弟,春秋时期卫国第十四任国君。州吁少受父宠,爱好军事。卫桓公继位后,因州吁骄横奢侈,便罢免其职务,州吁于是出国逃亡。前719年,州吁弑杀卫桓公自立,史称卫前废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弑君篡位成功的公子。州吁弑君篡位,喜欢打仗,不能安定百姓,因此不受卫国人拥护。同年九月,卫国大臣石碏联合陈国国君陈桓公杀死州吁,拥立卫桓公之弟公子晋继位,是为卫宣公。
卓子:含义有二:一为汉语词语,同“桌子”;二为历史人物,骊姬之妹少姬所生,曾被立为晋国君主。
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人。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前往秦营之中,向秦穆公陈说利害,终于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并派兵保护郑国,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
子之(?―公元前314年),战国时期燕国国相。燕王哙于前320年即位后,任用子之为燕相。子之为国相时,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属,得到燕王哙的赏识和重用。燕王哙因年老不再过问政事,从此“国事皆决于子之”。燕王哙又听信鹿毛寿的建议,效法尧以天下让与许由的故事,把燕国政权都交给子之。
这里没有子曰,这里只有子白……子白,追求最高性价比女装,气质柔美略带中性,知性透着简约,强调一件完美女装适合人群应该跨越年龄限制,坚持百搭理念。
子之(?―公元前314年),战国时期燕国国相。燕王哙于前320年即位后,任用子之为燕相。子之为国相时,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属,得到燕王哙的赏识和重用。燕王哙因年老不再过问政事,从此“国事皆决于子之”。燕王哙又听信鹿毛寿的建议,效法尧以天下让与许由的故事,把燕国政权都交给子之。
宋文公(?―公元前589年),子姓,名鲍(一作鲍革),宋成公之子,宋昭公庶弟,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四任国君,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89年在位。宋文公为人贤明,礼待国人,好施舍。因其容貌俊美,他祖父宋襄公的夫人想与他私通,宋文公不肯,襄公夫人便帮助他在国人中广施恩惠,因此得到国人拥护。公元前611年,襄公夫人派人杀死宋昭公,拥立宋文公为君。次年,晋灵公派大将荀林父与诸侯出兵伐宋,追究此事。但因宋文公得民心,贿赂诸侯,诸侯反承认其地位合法,于是撤军。公元前609年,宋文公平定宋武公等族人以及宋昭公之子、宋文公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名兹甫(?-前637年),《史记》中说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子城,位于嘉兴市中心府前街,原为嘉兴最早的城池,后是嘉兴历代州府衙署的所在地和太平天国听王府旧址。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名兹甫(?-前637年),《史记》中说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西藏自治区人大原副主任子成,男,藏族,1938年11月出生,西藏察隅人,1961年8月入党,1956年8月参加工作,中专文化。个人经历1956.08-1957.09 西藏林芝运输站工作1957.09-1959.08 西藏拉萨运输公司工作1959.08-1962.06 中央政法干校学习1962.06-1969.09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1969.09-1973.07 西藏自治区革委会人保组审理组副组长1973.07-1975.12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1975.12-1990
邹忌(约前385---前319),一作“驺忌”,尊称“驺子”,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人。齐桓公田午时的大臣;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侍齐宣王田辟疆。他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子师仆(?-前563年)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
邹穆公和孟子为同时代人,其在位时间大约为公元前382―330年之间。他是邾娄(后为邹)国除邾文公籧篨之外最为时人及后人称颂的英明君主。
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受颜氏之儒曾子排挤,由于祭礼意见不合于曾子师弟。(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而被迫离开鲁国,是南方之孔子学说的传播者。子游的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元代翰林学士张起岩称:“夫以周之季世,列国争雄,功私是尚,以吴人乃能独悦周公之道
邹衍是道家代表人物、阴阳家创始人,战国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郝庄村。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著有《邹子》一书,《永乐大典》等将其列入道家部。《绛云楼书目》子部道家类《邹子》不著卷数。
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受颜氏之儒曾子排挤,由于祭礼意见不合于曾子师弟。(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而被迫离开鲁国,是南方之孔子学说的传播者。子游的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元代翰林学士张起岩称:“夫以周之季世,列国争雄,功私是尚,以吴人乃能独悦周公之道
左人郢,东周学者,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受颜氏之儒曾子排挤,由于祭礼意见不合于曾子师弟。(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而被迫离开鲁国,是南方之孔子学说的传播者。子游的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元代翰林学士张起岩称:“夫以周之季世,列国争雄,功私是尚,以吴人乃能独悦周公之道
苌弘,亦作苌宏。字叔,又称苌叔。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在晋卿内讧中,由于帮助了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传说死后三年,其心化为红玉,其血化为碧玉,故有“苌弘化碧”、“碧血丹心”之说,以喻忠诚正义。事见《左传·哀公三年》。《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曾为孔子之师。
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受颜氏之儒曾子排挤,由于祭礼意见不合于曾子师弟。(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而被迫离开鲁国,是南方之孔子学说的传播者。子游的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元代翰林学士张起岩称:“夫以周之季世,列国争雄,功私是尚,以吴人乃能独悦周公之道
晋哀公(?-前434年),《世本》、《赵世家》作晋懿公,《纪年》作晋敬公,姬姓,名骄,晋昭公的曾孙。晋昭公生戴子雍,戴子雍生忌,忌生晋哀公。前453年,韩、赵、魏共灭智伯瑶,三分其地,并于明年赶走晋出公,立晋哀公。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韩、赵、魏掌权。前434年,晋哀公死。
公孙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原名公孙阏(yān),本姓姬,周室郑桓公子孙,字子都,是郑国的宗族子弟(郑国贵族)。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