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鸠巢,(So Murokyu ;1658~1734),日本德川时代中期的儒学家。属朱子学派。室鸠巢名直清,字师礼,号鸠巢,又号沧浪、英贺,通称新助。生于江户(今东京)。室鸠巢的主要著作还有:《太极图述》、《赤穗义人录》等。
何休(129~182年),即何子,中国东汉时期今文经学家。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兖州西南)人。为人质朴,不善言谈。以父仕少府,诏拜郎中、但非其所好,不久以疾辞去。太傅陈蕃征召,始参与政事。后蕃遭党锢之祸,休受牵连,遂闭门不出,读书著述。党锢之祸解,出任司徒,拜议郎,再迁谏议大夫。拜博士羊弼为师,一生笃志学,精研六经。注《孝经》、《论语》等,皆发明古训,据《春秋》驳汉事六百余条,深得《公羊》本意。与其师作《公羊墨守》、《左氏膏盲》、《谷粱废疾》。又博览覃思,积十七年之功,作《春秋公羊解诂》世称何氏学,成为今
山崎闇斋,(Ansai Yamazaki;1618~1682),日本德川时代初期的儒学者、神道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山崎闇斋名嘉,字敬义,号闇斋,通称嘉右卫门;作为神道家又号垂加。生于京都。他幼时读中国儒家的四书,后削发为僧,25岁还俗,成为儒学者,信奉朱子学。
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59~1938),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胡塞尔1859年4月8日出生在奥匈帝国摩拉维亚(Moravia)的普罗斯尼兹(Prossnitz,今捷克普罗斯捷约夫Prostějov)的一个犹太家庭(今属捷克)。1938年4月27日因肺炎逝于德国弗赖堡。
林罗山,(Razan Hayashi;1583~1657),日本德川幕府初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日本京都朱子学派的核心人物。林罗山名信胜,又名忠,字子倍,通称又三郎,号罗山。生于京都。自幼好读书,博学强记,特别爱学中国宋儒的著述。
杜国庠(汉语拼音:Dù guó xiáng;1889~1961),中国哲学家。广东澄海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执教于北京大学等校。参加发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曾任左翼刊物《中国文化》主编。1935年被捕,1936年西安事变后出狱。此后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他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研究问题重视资料的占有、考证。主要著作有《杜国庠文集》、《中国思想通史》(和侯外庐等合编)。
伊本·赫勒敦,(Abū Zayd Abd Ar-Raämān ibn Khaldūn ;1332~1406),阿拉伯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伊本·赫勒敦1332年5月27日生于突尼斯。他是伊斯兰教徒统治下的西班牙贵族后裔。
吉尔松,(Étienne Henry Gilson ,1884~1978),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新托马斯主义的代表之一。
加马鲁丁·阿富汗尼,(Jamāl ad-Dīn al-Afghānī;约1838~1897),伊斯兰近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泛伊斯兰主义创始人。加马鲁丁生于阿富汗(一说生于伊朗)。曾在阿富汗穆罕默德·汗政府中任要职。
曾扬,艺名喜扬。中国内地男演员,就读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班,毕业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曾就职中国传媒大学影视高职学院,任表演系主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