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雯(汉语拼音:lǐ zài wén),(1922~1967),中国评剧演员,工青衣、花旦。艺名小白玉霜。原籍山东,她5岁随父逃荒到北京,被白玉霜收作养女,始学评剧。14岁开始演出,初为白玉霜配戏,以后逐渐超越养母,成为40~50年代评剧界代表人物之一,在京、津地区享有盛名。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含冤弃世。她的表演风格清淡素雅,唱腔低回婉转,善用眼睛传神,深受群众欢迎。许多唱段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她还积极排演现代剧目,为评剧的改革拓宽了道路。代表剧目有《玉堂春》、《秦香莲》、《小女婿》、《九尾狐》、《 江畔》
江和义(汉语拼音:jiāng hé yì),(1876~1964),中国婺剧演员,工老生。浙江兰溪人。15岁进金华三合班品玉科班学老生,中年入三合班、文锦班演戏,能唱西吴和西安两种高腔,对高腔剧本中各行角色都熟悉,且能演唱,因此被称为总纲先生。他演老生庄重质朴,又擅长反串丑脚,临时抓哏,出口成章。在金华、上饶一带,颇有影响。1930年后,高腔班社绝迹,艺人星散,濒于失传,江和义流落农村,近于行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抢救宝贵的文化遗产, 请他担任训练班教师,教授学员,其时他已75岁,壮心不已,将西安、
姚璇秋(汉语拼音:Yao Xuanqiu,1935~ ),中国潮剧演员。广东澄海人。原来演唱潮曲清音,后改唱潮剧,专工青衣。1953年入正顺潮剧团学艺并演出。她的演唱,音色优美,咬字清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她刻意追求形象的真实和完美,为潮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代表剧目有《扫窗会》、《荔镜记》、《苏六娘》、《辞郎洲》、《江姐》等。《春草闯堂》、《井边会》等剧目已摄制成影片。
白玉霜(拼音:bái yù shuāng),(英语:Bai Yushuang),中国评剧演员。工旦。原名李桂珍。河北滦县古冶人。
珠簾秀(汉语拼音:Zhu Lianxiu), 中国元代早期戏曲演员。一作朱簾秀。生卒年不详。《青楼集》说她“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可见她在元杂剧演员中的地位。元代后辈艺人尊称她为朱娘娘。
高庆奎(1890~1940),中国京剧演员。工老生。山西榆次人,生于北京。幼年从贾丽川习老生,12岁登台,30岁成名。1919年随梅兰芳赴日本演出。1921年组建庆兴社。曾与郝寿臣、侯喜瑞、梅兰芳等人合作演出。中年艺宗谭派,后改学刘鸿声,又摹习杨小楼、余叔岩。他唱做兼长,文武全能,戏路宽广。老生本工戏、短打武生戏、红生戏、正净戏、老旦戏,都能得心应手。他嗓音高亢,善于抒发激昂悲壮的感情。代表剧目有《七星灯》、《坐楼杀惜》、《连环套》、《华容道》、《逍遥津》、《哭秦庭》、《胭脂计》、《赠绨袍》等。亲传弟子有
萧长华(汉语拼音:Xiao Changhua,1878~1967),中国京剧文丑演员,戏曲教育家。艺名宝铭。祖籍江西新建,生于北京。11岁从周长山、曹文奎、周长顺、裕云鹏学老生、老旦和丑;12岁登台,18岁拜名丑宋万泰为师,专工文丑。曾与谭鑫培、王楞仙、黄润甫、刘鸿声、王瑶卿、龚云甫、梅兰芳、徐碧云、于连泉、尚小云、马连良等名家合作,以精湛的表演技艺赢得盛誉。萧长华以其80年的艺术实践,在京剧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为观众所喜爱的丑角艺术形象。他念白爽利流畅,吐字清晰尤善韵白、苏白。他不以浅薄粗俗的表演
周慕莲(汉语拼音:Zhou Mulian,1900~1961),中国川剧演员,工花旦、青衣兼擅鬼狐旦。字瑶卿。四川成都人。13岁开始学艺并演出,拜陈明生、康子林为师,并从杨素兰、唐广体、萧楷成、唐德彝等精研艺术,青年时期即已蜚声艺坛。他还遍访京、津、沪、宁等地,以艺会友,并在上海向法籍牧师学过芭蕾舞,以丰富川剧的舞蹈。他的唱腔刚劲醇厚,表情细腻传神,脱俗创新,人称周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致力于川剧改革和培养青年演员。著有《周慕莲舞台艺术》。代表剧目有《情探》、《打神》、《评雪辨踪》、《别宫出征》等。
徐小香(汉语拼音:Xu Xiaoxiang,1832~1902),中国京剧演员,工小生。名盩,号蝶仙。江苏苏州人,一说原籍常州。1832年生于苏州,卒于1902年(一说1882)。原习昆曲,后到北京入吟秀堂学小生,受教于曹眉仙。长期在三庆班与程长庚合作,以文武昆乱不挡受程氏器重,享有盛誉。对京剧小生的唱、念、做、打有较全面的发展。在唱腔方面,小嗓多用刚音,并融汇老生和青衣唱腔的旋律,革除了唱腔柔媚、近于女音的缺点。用昆曲小生的传统念法,即以苏州语音为主作为小生念白,擅用刚音、炸音。其水袖 功、翎子功及步法
卢胜奎(1822~1890),中国京剧形成初期演员,工老生。江西人(一说安徽人)。绰号“卢台子”。文士出身,因酷爱京剧而入程长庚主持的三庆班学艺,宗余(三胜)派,与程长庚合作,深受器重。他以念白与做功见长,唱功亦稳实淳朴。因擅长扮演诸葛亮,有“活孔明”之誉。他还能编戏,三庆班所演本戏皆出其手,其中以连台轴子戏《三国志》最为著称,其中许多单折成为京剧优秀传统剧目保留至今。谭鑫培常与他配戏,做功身段亦受其影响。他擅演剧目有《盗宗卷》、《胭脂虎》、《空城计》、《琼林宴》、《开山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