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伯乐(Gaston Maspero;1846–06–23~1916–06–30),法国埃及学家。生于巴黎,卒于巴黎。是法国考古学家A.马里埃特的学生。1869年在巴黎高等学校任教,讲授埃及语和考古学。1874年任法兰西学院埃及学讲座教授。1880年前往埃及,任法国官方考古代表团负责人,从事发掘。1881~1886年,任开罗埃及博物馆古物部部长。在此5年间,调查萨卡拉墓地的第5、第6王朝的金字塔,在墓室中发现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宗教经文,后用《萨卡拉金字塔铭文》一名公开发表(1894)。在底比斯附近的代尔拜
戈登·柴尔德(Vere Gordon Childe;1892–04–01~1957–10–19),英籍考古学家。以欧洲和近东史前考古学的综合研究著称。生于澳大利亚的悉尼。在悉尼附近的蓝山进行地质考察时失足身亡。早年毕业于悉尼大学和牛津大学,1927~1946年任爱丁堡大学史前考古学教授。自1940年起,为不列颠学院院士,担任马克思主义杂志《现代季刊》编辑。后被选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通讯院士。曾任英中友好协会副主席。
高本汉( Karlgren, Klas Bernhard Johannes ;1889~1978),瑞典汉学家,音韵学家,文字学家。生于瑞典延雪平。1909年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1909~1912年在中国从事汉语方言调查。1915年获得博士学位。1918年任哥德堡大学远东语言文化教授,1931~1936年任校长。1936~1959年任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1956~1964年任皇家文史考古研究院院长。1954~1959年间曾任瑞典人文科学院院长。
王襄(1876~1965),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字纶阁,号簠室。天津市人。清光绪二年十一月十六日(12月31日)生,1965年1月31日卒。1910年在北京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矿科毕业,1913年又毕业于天津民国法政讲习所政治经济科。曾在天津、福建、广东、四川、浙江、湖北等省盐务稽核所任职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任天津文史研究馆馆长。
奥克拉德尼科夫(Okladnikov, Aleksei Pavlovich ;1908–10–03~1981–11–18),苏联考古学家。生于今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1938年结业于物质文化史研究院研究生班,获副博士学位。1938~1961年任苏联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贝加尔湖沿岸至东面沿海地区考古学的系统研究。1947年获博士学位,此后曾任考古所副所长、列宁格勒分所主任、旧石器时代研究室主任。1961年起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院先后任经济研究所人文学科研究室主任,历史、语文与哲学研究所所长
斯皮勤(Спицын,Александр Андреевич ;1858~1931),苏联考古学家。主要研究东欧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1858年8月26日生于苏联今基洛夫州亚兰斯克城,1931年9月17日卒于列宁格勒。1882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历史-语文系。后在维亚特卡城女子中学任历史教员;以《维亚特卡地区古代文物录》论文获副博士学位。1892年起在彼得堡任考古委员会研究员。1909年起任彼得堡大学历史-语文系副教授,讲授俄国考古学。1919年起为俄罗斯物质文化史研究院研究员。1927年起为苏联科学院通
赫罗兹尼(Bedřich Hrozný;1879–05–06~1952–12–12),捷克斯洛伐克考古学家、语言学家。生于波希米亚王国(今捷克西部),卒于布拉格。青年时期曾在布拉格、维也纳、柏林和伦敦求学。1905年任维也纳大学教授。1919~1952年,任布拉格查理大学古代东方历史学教授。1904年参加北巴勒斯坦地区塔安尼克的考古发掘,出版《塔安尼克的楔形文字铭文》(1904)及《新发现的塔安尼克楔文铭文》(1906)。1925年,率领捷克斯洛伐克考古队到土耳其的屈尔丘发掘,收集到1 000多块泥板文书
步日耶,H.(拼音:bù rì yē),(法语:Breuil, Henri (-édouard-Prosper);1877-02-28~1961-08-14),法国考古学家。史前考古尤其是研究欧洲和非洲洞穴绘画的专家。生于法国芒什省莫尔坦,卒于巴黎。在大学学习过地质学、植物学、地貌学和生理学。1905年起在瑞士弗里堡担任教授,后又在巴黎人类古生物学研究所和法兰西学院担任史前学教授,讲学达40年之久。1938年成为法兰西研究院院士,并多次担任法国史前学会会长及名誉会长。1931、1935年两次到中国,曾进行
安志敏(汉语拼音:An Zhimin;1924-04-05~2005-10-26),中国考古学家。生于山东烟台,卒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史学系。1948~1950年任燕京大学历史系助教。1949~1952年为北京大学史学研究部考古学研究生。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考古》杂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务委员兼考古系主任等职,并曾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国际史前与原史科学协
魏敦瑞(1873~1948;Weidenreich,Franz),德国解剖学家,古人类学家。1899年获德国施特拉斯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4年起在德国一些大学里任教。1935~1941年,到中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并接替病故的加拿大学者步达生,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继续研究北京人化石。1936~1943年,在《中国古生物志》上发表了《中国猿人头骨》、《中国猿人下颌骨》等一系列专著,至今仍是研究古人类特别是直立人化石的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以后又研究过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昂栋人及华南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