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志(汉语拼音:Yang Chengzhi,1902~ ),中国民族学家 。广东海丰人。1923~1927年就学于岭南大学,并主编《南大青年》、《南大思潮》和《南风》等刊物。1928年受中山大学和中央研究院指派,赴云南调查少数民族情况。以后杨成志深入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调查研究奴隶社会结构及彝族生活情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特征,写出《云南民族调查报告》、《罗罗族巫师及其经典》、《罗罗太上消灾经对译》等专著。这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学田野考察著作。返校后,由中山大学派往法国留学,获巴黎人类学院
蔡元培(汉语拼音:Cai Yuanpei;英语:Cai Yuanpei;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卒于中国香港。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08–01~2002–01–23)),法国哲学家、文化社会学家。又译布丢、布迪厄、布迪约、布尔迪约。生于登古昂一乡村邮递员家庭,卒于巴黎。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学习哲学,1954年获博士学位。此后担任过巴黎大学和另外几所大学助教,1964年被聘为巴黎高等实验研究院教授。1968年任欧洲社会学中心主任,1982年成为法兰西学院成员,并任《社会科学研究学报》主编。
鸟居龙藏(Torii Ryuzo;1870~1953),日本考古学家。四国德岛市人。明治三年四月四日生,昭和二十八年一月十四日卒。自幼在家自学。1892年在东京受教于坪井正五郎,次年任东京帝国大学理科大学人类学教研室标本管理员。1905年任该校理科大学讲师。1921年获东京帝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22年任同校理科大学副教授,继坪井正五郎之后为该校人类学教研室主任。1923年兼任国学院大学教授。1928年改任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评议员和研究员。1933年改任上智大学文学部部长兼教授。1939年来到中国,
吴文藻(1901~1985),中国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江苏江阴人。早年在北京清华学堂读书。192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达特默思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习社会学和人类学,1929年获博士学位。返国后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系主任。1939年在云南大学创建社会学系。1941年任国民党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专门研究边疆民族、宗教和教育问题。1946年,赴日本任中国驻日代表团政治组组长并兼任出席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顾问。1951年返回祖国。
费孝通(汉语拼音:Fei Xiaotong;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生于江苏吴江,卒于北京。
李济(汉语拼音:lǐ jì),(1896~1979),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字济之。湖北钟祥人。生于1896年7月12日,卒于1979年8月1日。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开始田 野考古。1926年,李济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此为中国学者最早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后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领导殷墟等地的发掘工作走上科学轨道,造就出中国第一批水平较高的考古学者。1938年被推选为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名誉会员,1948年被推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
林耀华(1910~2000),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生于福建古田。193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4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当时以文学体裁撰写的《金翼》一书(伦敦英文版)成功地表现了中国南方汉族农村宗族与家族生活的传统及其变迁。1941年回国后,深入凉山地区,对凉山彝族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作了缜密的考察,写出《凉山彝家》一书。
吕大临(汉语拼音:lǚ dà lín),(1040~1092),中国宋代金石学家。字与叔。其先汲郡(今河南卫辉)人,吕大防之弟。后移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曾学于程颐,与游酢、杨时、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先生。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后范祖禹荐其充任讲官,未及用而卒。吕通六经,尤精于礼,与兄大防等同居时即切磋古礼,自谓所施冠昏丧祭诸礼一本于古,当时有“关中言礼学者推吕氏”之称。著有《考古图》10卷,《易章句》、《大学说》、《中庸说》各1卷,《礼记传》16卷,《论语解》10卷,《孟子讲义》14卷,《玉
张炘炀,男,以505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2008年夏天,13岁的张炘炀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2011年,16岁的他成了最小的博士生,被北航数学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