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縯(?~23年),一作刘演,字伯升,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
皇甫无逸(生卒年不详),字仁俭,隋唐时期大臣,并州司马皇甫诞之子。祖籍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约十六国时期迁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其父皇甫诞在隋任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杨谅起兵反隋炀帝时诞被杀。隋炀帝特赐无逸为平舆侯。
萧仲恭(1090~1150),金朝大臣。契丹族。契丹名术里者。辽枢密使萧挞不也之孙,中书令萧特末之子。
魏知古,唐朝宰相、诗文家。深州人。性方直,有才名,弱冠举进士。长安中,历凤阁舍人。神龙初,擢吏部侍郎。睿宗即位,以藩邸故吏,召拜黄门侍郎,迁散骑常侍,同平章事。开元初,改紫微令,终工部尚书。所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皆为闻人。宋璟尝称曰:“叔向古之遗直,子产古之遗爱,能兼之者,其在魏公。”集七卷,今存诗五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4首。
李石(?~1176),金朝大臣。字子坚。辽阳人。先世为辽大臣,父李雏讹只为辽桂州观察使,攻渤海人高永昌时战死。金军攻占辽东后,李石归顺金朝。
王缙,字夏卿。唐朝宰相、诗人、书法家,尚书右丞王维之弟。与兄维早以文翰著称,连应草泽及文辞清丽科。累授侍御史,武部员外。禄山乱,选为太原少尹,与李光弼同守太原。有谋略,加宪部侍郎。广德二年,拜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寻持节行营,历诸镇。大历中召还,拜门下侍郎,复知政事,以附元载,连贬刺史。后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桑维翰(汉语拼音:Sang Weihan,898~947),中国五代后晋宰相。字国侨。洛阳人。随石敬瑭历数镇。后唐末帝李从珂疑敬瑭,敬瑭遂反,命维翰作书致契丹主耶律德光求援,请结为父子,割地称臣。维翰又赴契丹见德光,德光乃决意出兵助敬瑭。清泰三年(936)十一月,契丹立敬瑭为大晋皇帝,敬瑭即以维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天福四年(939),维翰出为相州节度使,移镇兖州(今属山东)。镇州节度使安重荣建议联合吐谷浑抗契丹,维翰力言不可。七年,石敬瑭死,侄重贵立,是为少帝(又称出帝),召维翰为侍中。维翰使
萧思温(汉语拼音:Xiao Siwen,?~970),中国辽代大臣。小字寅古。契丹族国舅部人。太宗女燕国公主驸马,宰相萧敌鲁之侄。通书史。穆宗时,任南京(今北京)留守。应历九年(959)后周世宗攻辽易(今河北易县)、瀛(今河北河间)等地,萧思温畏惧不敢出战。十九年,穆宗射中一熊,思温与牙里思等进酒上寿,穆宗醉卧,为庖厨所弑。思温与大臣定策立景宗。保宁元年(969)任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因其女册为皇后,加尚书令,封魏王。旋因勋 臣贵戚不满,从帝猎于闾山(今辽宁北镇西北),被刺身亡。
杨嗣复(782~847年),唐文宗朝宰相,诗人。字继之(《新唐书》为“继文”),於陵子也。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贞元中擢第,初署幕府,进右拾遗,累迁中书舍人。牛僧孺、李宗闵引之,由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太和中,宗闵罢相,嗣复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宗闵复知政事,入为户部侍郎,俄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宗立,贬潮州刺史。宣宗大中初,以吏部尚书召。卒谥孝穆。诗五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首。
王播(759~830年),中唐大臣,诗人。字明敡,其先太原人,父恕,为扬州仓曹参军,遂家焉。播与弟炎、起皆有文名,并擢进士。长庆初,拜相。太和初,复专政。卒赠太尉。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