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代帝王,李治在位初期,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创造了“永徽之治”。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人口最多300万户,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曾一度增长到380万户。因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如此评价:
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如果说“永徽之治”仅仅是“贞观遗风”,实际上并不公允,毕竟,唐高宗对唐朝也有诸多贡献,他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越了乃父李世民。
例如,李世民晚年曾在征讨高句丽时折戟,在唐高宗时期,大将苏定方一度征服了朝鲜半岛。唐高宗时期的名臣刘仁轨更是打得日寇800年不敢侵华。唐朝疆域最大的时期,就是在唐高宗在位期间。
然而,尽管唐高宗有如此成就,他仍然有不被后人认可的地方,欧阳修在《新唐书》中如此评价唐高宗:
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呜呼,父子夫妇之间,可谓难哉!可不慎哉?
欧阳修指出了唐高宗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溺爱衽席”,说白了,就是唐高宗过于软弱,宠出来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最终导致“贻祸邦家”,唐朝江山差点断送在武氏手里。
历史上的唐高宗,真的很软弱吗?答案是肯定的,甚至连他的父亲李世民也认为李治太过软弱,曾一度想更换一位庶子担任太子。
众所周知,李世民的第一位太子并非李治,而是李承乾。唐朝武德年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登基为帝。李世民登基后,最先安排了三个人的位置,即:尊父亲李渊为太上皇,封妻子长孙氏为皇后,封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世民一度认为,太子李承乾必将接替自己,成为唐朝的第三位帝王。
李承乾身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一子,在封李承乾为太子的诏书上,李世民曾夸李承乾仁孝、睿哲。李承乾前期的表现,也的确是一位优秀的太子。只是,随着其他兄弟的成长,李承乾对自己的信心越来越不足,尤其是李世民的嫡次子李泰日益获得父亲宠爱,李承乾却接连犯了几个错误后,李承乾一度误以为李世民会改立李泰为太子。
在这种心理的作祟下,李承乾最终联合侯君集、杜荷等人发动政变,意图逼李世民提前禅位给自己。只可惜,事情败露,李承乾最终被废。李承乾被废后,本来最有希望成为太子的李泰因为自己的急功近利付出代价,被李世民贬黜。接下来,李世民仅有一位嫡子,那就是李治。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劝说下,李世民立年仅15岁,成为李世民的第二位太子。
为了快速培养李治,李世民先后把自己最信任的几位文臣武将都派到东宫辅佐太子,让长孙无忌任太子太师、房玄龄任太子太傅、李勣任太子詹事、萧瑀任太子太保。又让李大亮、于志宁、马周、褚遂良等人分别到东宫兼职。李世民不管是上朝议事,还是下朝批阅奏折,都让李治待在身边学习处理政务。在培养李治一段时间之后,李世民发现,太子李治聪慧有余,但为人太过软弱。李世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选对了太子。
有一天,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私下里说:
“公劝我立雉奴,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资治通鉴·唐纪十三》,下同)
雉奴是李治的乳名。李世民是在对长孙无忌说:“你当初让我立李治为太子,但李治性格软弱,恐怕不能担此大任。怎么办?”
听到李世民这么一说,长孙无忌吓得满头大汗,正思考该怎么回答,没想到李世民说出一句更加惊人的话:
“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
即:朕的第三子、吴王李恪英武果断,非常像朕,我想立李恪为太子,你觉得怎样?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他的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杨氏。李恪虽然是李世民的庶子,但他的父母都是帝王血脉,所以并没有人敢轻视李恪。李恪不仅长得英俊,而且为人豪爽,处事果断,他在镇守宋州期间,官声很好,很得当地百姓拥戴。但庶子毕竟庶子,在隋唐门阀时代,庶子永远无法和嫡子相比。所以,在李承乾被废之时,李恪显然没有身为嫡子的李治占优势。
在得知李世民想传位给李恪后,长孙无忌连忙严肃劝阻说:“万万不可!”
李世民问道:“为什么呢,难道李恪就不是你的外甥吗?”在封建时期,庶子以嫡母为母,嫡母之兄是也是顺治的舅舅。在外人看来,李恪和李治都是长孙无忌的外甥。但在长孙无忌心中,李治是他一手扶起来的亲外甥,当然要多搬维护。
长孙无忌的回答是:“太子李治不是懦弱,而是仁厚,这才是真正的依文治国的君主。太子乃天下储君,不可以轻易更换。”李世民认真考虑长孙无忌的话后,最终放弃了立李恪为太子的打算。
笔者认为,李世民经过李承乾谋逆后,更换李治为太子,为了培养李治,李世民有些急于求成。发现李治的缺点后,李世民竟然又要换太子,这种做法的确不妥。若真的更换庶子李恪为太子,其他庶子必定纷纷觊觎皇位,到时候唐朝可能大乱。
李治或许不是完美的太子,但唐高宗后来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最为可惜是吴王李恪,他虽然被父亲心仪,却并未能成为太子。若吴王李恪能做一个安稳的王爷也就罢了,但是,长孙无忌时刻在警惕着李恪。唐高宗登基后,长孙无忌借助“房遗爱谋反案”,故意陷害吴王李恪,李恪最终被杀。长孙无忌陷害李恪,和当初李世民私下向长孙无忌透露想立李恪为太子,关系很大。
有意思的是,李恪在临死前,怒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这句话后来应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清两代不设宰相,明朝成祖以后设内阁,入阁即拜相,凡入阁者一般都冠以某某殿(阁)大学士职衔,以示区别。清朝在官僚体上承明制,但在雍正继位以后,设立军机处。入军机即为拜相,军机大臣的详情>>
在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将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总揽于一人之手。但皇帝再厉害,也害怕一样东西不掌握在自己手上,这就是军权。因此许多手握军权的大将,都会受到皇帝的猜忌,而详情>>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帝王都是终身制,都会干到驾崩为止。除非是在位期间出现特殊情况,皇帝是不会主动禅位退居二线的,更不会出现“一朝两帝”的现象。但在历史上,也详情>>
康乾盛世是封建王朝最后的余晖,清朝一路向衰,再也不复当年辉煌,中华民族再也不复汉唐的威严,在那由盛到衰的过程,有人想力挽狂澜,终究无法从根本挽回昔日的辉煌。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详情>>
多尔衮可以说是一个热点人物,这位曾经驰聘于大清的多尔衮,他和皇太极都是皇位的最佳人选,曾经可谓是水火不容。为大清在中原的统治都打下了强有力的根基。而且收到野史的影响,他与孝庄太后的详情>>
说到乾隆想必一定是电视中的哪个形象,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但你知道他真实的样子又是什么样的吗?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早年痴情,对结发详情>>
公爵,是清朝异姓功臣爵位中级别最高的,当然在清朝历史上也有异姓功臣被封为王的,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三藩”(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乾隆年详情>>
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满洲军一直就对中原虎视眈眈,到了皇太极,也一直没有入关,直到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率领满洲军入关,扶持年幼的福临继位为帝,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顺治帝,大清这次得以详情>>
对袁绍和袁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绍,袁术两兄弟当时要是联手的话,能扫平当时的各路诸侯吗?袁绍、袁术性格上的弱点。我们首先做的假设就是两个人详情>>
萨尔浒之战明军为什么惨败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66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如果说明王朝是一棵大树,努尔哈赤就是一柄利斧,何况前者生机全无,虫蛀风蚀之下早已腐朽难支,而后者历经磨炼,越发详情>>
“子午谷奇谋”是怎么一回事?“子午谷奇谋”真的可行吗?今天66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探讨诸葛亮北伐为何未能成功时,许多人详情>>
李应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扑天雕”,郓州人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66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梁山算是宋朝比较反映现实的地详情>>
在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将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总揽于一人之手。但皇帝再厉害,也害怕一样东西不掌握在自己手上,这就是军权。因此许多手握军权的大将,都会受到皇帝的猜忌,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