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起兵五十万,浩浩荡荡地南下荆襄,向病重之中的刘表发动了进攻。刘表一生与世无争,在三国的群雄中更是有名的“老好人”。其实,曹操如此兴师动众地南下,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对付刘表。当时,刘表已经六十多岁了,况且已经病入膏肓,根本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
曹操此举,主要是为了占据荆州,继而彻底铲除刘备势力。在曹操的心中,各个割据势力均不足道哉,只有刘备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由于曹军的行军速度太过迅速,刘备得到消息的时候,曹操已经杀到宛城了。势单力孤的刘备自然不敢和曹操硬碰硬,他慌忙聚集人马,然后,迅速逃亡它处。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于是,好不容易在荆州站稳脚跟的刘备又过上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刘备虽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荆州,但他却做出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那就是:带着十余万荆州百姓一起逃跑。正规军和老百姓混杂在一起,虽然,号称十多万人,但说白了只是一帮乌合之众。如果,没遇到曹操的大军还好,一旦遇到了,那么,刘备就只能坐以待毙。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百姓们携带的行李过多,刘备一天只能走十里多路。刘备并不是一个愣头青,他之所以决定要携带百姓,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在他看来,自己的这群杂牌兵固然战斗力薄弱。但面对曹操的五十万大军,即使是自己的主力碰上了也只能抱头鼠窜。既然都是打不过,还不如多带点人,起码看起来气势还大一点。
而且,老谋深算的刘备早就计算好了曹操的行军速度。得知了曹操的位置后,刘备认为自己在到达夏口之前,曹操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的。因此,他慢悠悠地带着老百姓一起逃跑,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事实也正是这样,曹操为了追上刘备,亲自率领五千精兵彻夜狂奔,这才勉强在长坂坡碰到了刘备的后续部队。据史书记载,这还是建立在曹操一夜行军三百里的前提下。
除此之外,刘备这样做,还有三个目的:
首先,获得荆州百姓的真正认可,为以后重新占领荆州打下基础。刘备在决定带民逃跑之前,曾经当众贴上榜文告知民众。当时,他的很多部下都感到非常不解。因为,这样做势必会吸引大批民众。战乱之时情况难料,同意携带百姓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何必再要广而告之呢?
其实,这正是刘备的高明之处。在和平时期,他一直在民众面前宣传曹操的残暴。因此,在战乱来临之前,荆州百姓的内心是非常恐惧的。此时看到刘备张贴的榜文,他们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争先恐后地随着刘备逃往他处。
逃难的百姓是非常痛苦的,可是,因为心中带着对刘备的感激,根本没有人将自己的苦痛怪罪了刘备的身上。正相反,他们更加佩服刘备的仁义。此役之后,广大荆州百姓的心已经和刘备紧紧连在了一起。在荆州百姓心里,起码是在这一代百姓的心里,刘备已经成为了无可置疑的明主。
而曹操就算是占领了荆州全境,也再也无法赢得荆州的民心了。
其次,便是安定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争斗。此时的刘备的手里并没有多少兵力,可就是这些零零散散的军队,还是由好几股势力混合而成的。他们有的是从始至终都追随刘备的老人,有的是刘备从刘表那里带过来的,还有的是当年从袁绍那里跟过来的部队。他们之所以效忠刘备,固然是仰慕刘备的仁义。
但是,曹操大军将至,值此危难之际,很难保证所有人都不动摇。身为主公的刘备必须要将部下的人心聚拢起来。否则,不等曹操来到,他的部下就会先行崩溃。左思右想之后,刘备决定携民而逃。首先,他摆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以此来为部下打气。
所以,他坚持携民出逃,并大义凛然地用仁义来解释缘由。在这样的主公面前,即使有的人怀有异心,最终也只能无奈地踏上这段悲壮的旅途。因为,连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都毅然跟随刘备,士兵若是临阵脱逃,就不只是不仁不义那么简单了。不待刘备责罚,百姓们就会将他活活骂死。
最后,巧妙地将百姓摆在了曹操的对立面。百姓在逃脱的过程中,除了对刘备感激涕零外,也将所有的委屈和不满都发泄到了曹操头上。在这种情况下,荆州百姓全部站在了曹操的对立面。后来,不管曹操如何苦心孤诣地做好事,百姓们都不会再买账了。
相比于兵多将广的曹操,基业稳定的孙权,刘备只能依靠着汉室皇族的身份和向来仁义的为人来招揽人心。在汉室日益衰微之下,刘备想要成就大业,必须死守自己这一块仁义招牌。而借这次逃脱之行,他将这一块招牌用到了极致。曹操的南下,反而向世人证明了刘备是何等的仁义。
大力宣扬刘备的《三国演义》,更是对这一事件大书特书。
这期间,甚至还给刘备安排了一个投江的戏份。对自己的势力有了清楚的认识,对敌军速度有了准确的计算,刘备这才有恃无恐地奔向夏口。当旁人问及他这样做的原因时,他还视死如归地说道:“想要成就大事的话,必须要以人为本。这些百姓这么拥戴我,我怎么忍心丢下他们独自逃跑呢?
曹操不惜一切代价截击刘备,最后,却只俘虏了一些落在后面的荆州百姓。他想接着追击,但刘备早就留了后手。关羽率领着几百艘船只,一直在江陵等待刘备。等刘备驾船而去后,曹操南下灭刘的计划彻底失败了。成功地逃出曹操的魔爪之后,刘备的兴汉大业走向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
与此同时,他之前赢取的民心,也在不断地生根发芽,对他日后的发展将会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清两代不设宰相,明朝成祖以后设内阁,入阁即拜相,凡入阁者一般都冠以某某殿(阁)大学士职衔,以示区别。清朝在官僚体上承明制,但在雍正继位以后,设立军机处。入军机即为拜相,军机大臣的详情>>
在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将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总揽于一人之手。但皇帝再厉害,也害怕一样东西不掌握在自己手上,这就是军权。因此许多手握军权的大将,都会受到皇帝的猜忌,而详情>>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帝王都是终身制,都会干到驾崩为止。除非是在位期间出现特殊情况,皇帝是不会主动禅位退居二线的,更不会出现“一朝两帝”的现象。但在历史上,也详情>>
康乾盛世是封建王朝最后的余晖,清朝一路向衰,再也不复当年辉煌,中华民族再也不复汉唐的威严,在那由盛到衰的过程,有人想力挽狂澜,终究无法从根本挽回昔日的辉煌。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详情>>
多尔衮可以说是一个热点人物,这位曾经驰聘于大清的多尔衮,他和皇太极都是皇位的最佳人选,曾经可谓是水火不容。为大清在中原的统治都打下了强有力的根基。而且收到野史的影响,他与孝庄太后的详情>>
说到乾隆想必一定是电视中的哪个形象,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但你知道他真实的样子又是什么样的吗?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早年痴情,对结发详情>>
公爵,是清朝异姓功臣爵位中级别最高的,当然在清朝历史上也有异姓功臣被封为王的,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三藩”(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乾隆年详情>>
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满洲军一直就对中原虎视眈眈,到了皇太极,也一直没有入关,直到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率领满洲军入关,扶持年幼的福临继位为帝,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顺治帝,大清这次得以详情>>
对袁绍和袁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绍,袁术两兄弟当时要是联手的话,能扫平当时的各路诸侯吗?袁绍、袁术性格上的弱点。我们首先做的假设就是两个人详情>>
萨尔浒之战明军为什么惨败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66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如果说明王朝是一棵大树,努尔哈赤就是一柄利斧,何况前者生机全无,虫蛀风蚀之下早已腐朽难支,而后者历经磨炼,越发详情>>
“子午谷奇谋”是怎么一回事?“子午谷奇谋”真的可行吗?今天66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探讨诸葛亮北伐为何未能成功时,许多人详情>>
李应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扑天雕”,郓州人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66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梁山算是宋朝比较反映现实的地详情>>
在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将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总揽于一人之手。但皇帝再厉害,也害怕一样东西不掌握在自己手上,这就是军权。因此许多手握军权的大将,都会受到皇帝的猜忌,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