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是西汉分封制跟中央集权制矛盾的一次爆发,这次爆发不是一时的,在此之前,矛盾已经长期积累,出现爆发只是时间问题,汉景帝的削藩不过是导火索而已。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邦建立汉朝时,吸取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的经验,玩了一把郡国并行制,他放心不下异姓诸侯王,就在生前把他们都解决了,把诸侯王全部换成刘氏宗室,但这并不保险。
在吕后去世后,中央跟地方诸侯王出现了第一次矛盾,齐王刘襄引兵西向,宣称要铲除吕氏,不过他还没进关中,诸吕就被周勃等大臣诛灭,功臣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不会立兵权在手的刘襄为帝,而是选择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代王刘恒继位,也就是汉文帝。
没想到汉文帝的手段更加高超,三下五除二一番人事调动,功臣集团被治得服服帖帖,汉文帝大权在握,但作为藩王继位的他,与诸侯王的矛盾更为明显,同时郡国并行制已经实行数十年了,诸侯王拥有了一定的实力,足够对中央发起挑战,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中央跟地方的摩擦。
汉文帝时期,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就想造反,汉文帝想保持自己的仁君形象,没杀刘长,把他流放了,结果刘长饿死在了流放路上。当时也有大臣提出削藩建议,比如贾谊和晁错等,汉文帝对他们都加以任用,从这点可以看出,汉文帝对诸侯王绝不是毫无防范的,他已经在做准备了。
汉文帝没有自己动手,但给儿子汉景帝铺了很多路,比如晁错,按照《史记·晁错列传》的记载,他出场就是太常,位列九卿之首,之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家令已经是太子家的总管了,而且在这个位置上,晁错向文帝提出“宜削诸侯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文帝的态度是“上虽不尽听,然奇其材”。
文帝器重晁错,又让他担任太子家令,目的很明确了,以后你就好好辅佐太子搞,我给你们铺路。
在驾崩前,文帝还给汉景帝推荐了主帅人选:“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武都给儿子备齐了,文帝可以闭眼了。
汉景帝继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然后是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削藩大策,也要摆上台面了。
可诸侯王都是汉景帝的亲戚啊,怎么能不顾亲情主动出手呢?景帝很烦恼,作为景帝最贴心的人,晁错想解决景帝的烦恼,所以他站出来了。
在某天的朝堂之上,晁错发表了他生平最为著名的《削藩策》,语惊四座,震惊朝堂。不出意外,削藩策遭到了众多大臣和诸侯们的反对,但景帝同意了,于是开始实施。
怎么实施呢?先找那些有实力、有问题的诸侯王,当然,只要想找,没有问题也能找出问题。
比如吴王刘濞,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吴王太子入朝跟他下棋,结果两人都是跋扈嚣张的主,很快就吵了起来,汉景帝抄起棋盘就是砸,把吴王太子砸死了,刘濞从此不再朝见皇帝。
这种态度,使得晁错在文帝时就多次上书说“吴王于古法当诛”,现在景帝上位,自然不必多说,直接搞就是了,刘濞也不是傻子,景帝一上位,他也蠢蠢欲动了。
可单凭一个吴国,是刚不过汉朝的,还得多找点盟友,那些同样被削藩策盯上或者已经被削的诸侯自然是首选,比如楚王刘戊,在薄太后丧期间饮酒作乐,被削了一个郡;赵王刘遂被削去一个郡;胶西王刘昂被削减六个县,都是苦主,很快就跟刘濞联合。
还有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和胶东王刘雄,这三位是刘昂的兄弟,造反也要一起上嘛,所以七国组成联军,一起反叛汉朝。
七国联军声势非常浩大,仅吴国就征调了十四岁到六十二岁的男丁,多达二十余万人,汉朝中央震动,对汉景帝削藩非常不满。
关键时刻,削藩建议的提出者晁错建议汉景帝亲征,他留守长安,汉景帝想了想,把晁错砍了,一来可以让七国的“诛晁错,清君侧”旗号落空;二来可以平息大臣们的反对情绪;三来可以掩盖自己残杀亲戚的残忍,真可谓万全之策。
这个后果晁错不知道预料到没有,反正他爹是预料到了,晁错上削藩策的时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
晁父这番话后十余天,晁错被杀,大臣立马归心,七国联军造反也没了合法性,皇帝的帝王权术得到了充分体现。
而另一方面,从叛乱一开始,汉景帝派兵就井井有条,“周亚夫为太尉,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遣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击齐;复召窦婴,拜为大将军,使屯荥阳监齐、赵兵。”
从后来的战事进展可以看出,这波人事安排非常正确,声势浩大的叛军三个月就被解决了,汉景帝杀晁错不过是自己搞诸侯的借口罢了,他准备的非常充分。
在汉军和梁军(汉景帝弟弟梁王的军队)联合打击下,叛军迅速崩溃,七王也迎来了造反失败者应有的命运——死亡。
吴王刘濞战败后逃往东越,被东越人杀死,首级送往长安,吴国废除。
楚王刘戊在刘濞死后自杀,楚军降汉,楚国保留,刘戊被葬进楚王陵。
赵王刘遂在吴楚败亡后固守邯郸,直到被汉军水淹破城,刘遂自杀,赵国废除。
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没有进攻汉朝,而是去打他们的另一个兄弟齐王刘将闾。四人都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儿子,封地都是从原来齐地分出来的,可四兄弟打得挺欢,最终三王被汉军击破,刘辟光,刘贤,刘雄渠兵败被杀,刘昂自杀,三国全被废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清两代不设宰相,明朝成祖以后设内阁,入阁即拜相,凡入阁者一般都冠以某某殿(阁)大学士职衔,以示区别。清朝在官僚体上承明制,但在雍正继位以后,设立军机处。入军机即为拜相,军机大臣的详情>>
在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将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总揽于一人之手。但皇帝再厉害,也害怕一样东西不掌握在自己手上,这就是军权。因此许多手握军权的大将,都会受到皇帝的猜忌,而详情>>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帝王都是终身制,都会干到驾崩为止。除非是在位期间出现特殊情况,皇帝是不会主动禅位退居二线的,更不会出现“一朝两帝”的现象。但在历史上,也详情>>
康乾盛世是封建王朝最后的余晖,清朝一路向衰,再也不复当年辉煌,中华民族再也不复汉唐的威严,在那由盛到衰的过程,有人想力挽狂澜,终究无法从根本挽回昔日的辉煌。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详情>>
多尔衮可以说是一个热点人物,这位曾经驰聘于大清的多尔衮,他和皇太极都是皇位的最佳人选,曾经可谓是水火不容。为大清在中原的统治都打下了强有力的根基。而且收到野史的影响,他与孝庄太后的详情>>
说到乾隆想必一定是电视中的哪个形象,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但你知道他真实的样子又是什么样的吗?下面66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早年痴情,对结发详情>>
公爵,是清朝异姓功臣爵位中级别最高的,当然在清朝历史上也有异姓功臣被封为王的,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三藩”(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乾隆年详情>>
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满洲军一直就对中原虎视眈眈,到了皇太极,也一直没有入关,直到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率领满洲军入关,扶持年幼的福临继位为帝,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顺治帝,大清这次得以详情>>
对袁绍和袁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66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绍,袁术两兄弟当时要是联手的话,能扫平当时的各路诸侯吗?袁绍、袁术性格上的弱点。我们首先做的假设就是两个人详情>>
萨尔浒之战明军为什么惨败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66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如果说明王朝是一棵大树,努尔哈赤就是一柄利斧,何况前者生机全无,虫蛀风蚀之下早已腐朽难支,而后者历经磨炼,越发详情>>
“子午谷奇谋”是怎么一回事?“子午谷奇谋”真的可行吗?今天66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探讨诸葛亮北伐为何未能成功时,许多人详情>>
李应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扑天雕”,郓州人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66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梁山算是宋朝比较反映现实的地详情>>
在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将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总揽于一人之手。但皇帝再厉害,也害怕一样东西不掌握在自己手上,这就是军权。因此许多手握军权的大将,都会受到皇帝的猜忌,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