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祥,男,1934年11月生,湖北汉川市人。中国书画研究会理事。著有《陈华祥楹联书法作品集》等。
常香玉(1923年-2004年),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
陈独清(1909~1990),江西省南康市太窝乡太窝村人,生于信奉天主教的家庭。
陈嘉光(1905——1988),原名继轩,别名陈光。海南省文昌市昌洒镇抱才村人。
巢峰,男,1928年生,江苏阜宁人,上海辞书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1942年参加革命,1954年调至华东新闻出版局,后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89年5月~1994年2月兼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参与主持了巨型工具书《辞海》1979年版、1989年版、1999年版、2009年版的编纂出版及《辞海》繁体字版(中国台湾东华书局出版)的编纂工作。主持编辑《哲学大辞典》《经济大辞典》《法学大辞典》《宗教大辞典》等近百部辞书。曾获第五届韬奋出版奖。
陈范有 名汝良,以字行。陈一甫长子。安徽石台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十四日生于天津。1912年入南开中学,1917年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1925年,任启新洋灰公司工程部土木工程师。1933年至1945年,任公司协理。1933年受公司委派南下,在南京主持创建江南水泥厂。1945年抗战胜利后,组建江南水泥总公司,任常务董事兼总经理。1950年9月,水泥厂正式点火生产,所制水泥被苏联专家誉为“东方水泥之冠”。在天津时,还担任过滦州矿务公司董事、副主任董事,开滦矿务局议董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推
陈建功(1893—1971),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浙江绍兴人。早年在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20余年,后入复旦大学执教,后曾任杭州大学副校长。研究领域涉及正交函数,三角级数,函数逼近,单叶函数与共形映照等。是我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陈阿金 (1898-1934) ,原名陈建金,江苏阜宁县新沟乡小徐村人。参与职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作为工人代表与资本家进行谈判斗争。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领袖之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委员之一。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保卫战中,遭敌机轰炸牺牲。
成仿吾(1897年—1984年),原名成灏,笔名石厚生、芳坞、澄实,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知方团(今琅瑭乡)澧溪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
陈景星 ,男,字绍虞。1908年出生于海城新台子乡西开河村陈家台。童年酷爱学习,天资聪明,于1926年考入奉天省立第三高中。在奉天读书期间,正值国难当头,内忧外患。《北伐宣言》和北伐战争激发了他强烈的革命救国思想。因而积极宣传革命道里。揭露帝国主久罪行并经常参加抵制洋货等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活动。
陈克尔(1916~1975),原名焕文,海南省文昌市昌洒镇西山村人。193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寿山出生于贫农家庭,曾参加南昌起义。1927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担任起义后组建的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副军长。同年8月5日,在指挥部队突围中,不幸被俘,惨遭杀害。
陈兰祥 男,1944年4月生,浙江省绍兴市人。
陈为人(1899年9月26日—1937年3月13日),中共早期党员,革命烈士。五四运动时期同张太雷等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中共满洲省委第一任书记。1932年同妻子一起克服重重苦难,把中央文库大量党的机密档案和珍贵历史文献全部完整、安全地交给了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卫了中央文库的安全。
陈能宽(1923.4.28-- ) 著名金属物理学家。湖南省慈利县人,男,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中物院前身)实验部主任、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副主任等职。曾任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陈能宽是中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多次在技术上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国家核试验,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下功勋。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工作中,主要领导组织了
陈希成 男,湖北省黄岗县人,1933年生,195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专文化。
陈奇涵(1897年—1981年),号圣涯,江西兴国县坝南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赣州府中学堂毕业后,投笔从戎,入护国第二军讲武堂学习。历任赣军排长、连长、代营长。其间,他追随孙中山,先后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和镇压商团叛乱的战斗。1925年初进入黄埔军校任教,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序经(1903~1967),字怀民,广东文昌县(现属海南省)人。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曾任岭南大学校长、中山大学副校长、广州暨南大学校长、南开大学副校长。
陈奇谟是湘鄂谟边特委委员,石门苏维埃主席。陈奇谟出生于一个乡村中医之家。曾先后就读于石门磨岗隘高等小学、石门县立中学和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陈奇谟,1901年7月生于磨市镇商溪黄龙岗村陈家坪。5岁多时,向塾师求学一年,以后在家跟着父亲攻读诗书。1918年考进磨岗隘高等小学第五班。1921年进入石门县立中学第九班学习。1925年考人湖南省立二师。
原名陈硕彦,1907年3月出生,法库县登仕堡子镇巴尔山村人。建国后,历任民盟东北总支部秘书长,沈阳市教育局局长,沈阳市副市长,民盟第五届中央委员、辽宁省委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2001年9月26日,陈彦之因病医治无效,于沈阳逝世,终年94岁。
陈祺英(1893~1959) 又名章遗,字传卿,号俊如,1893年出生于福建德化。清正廉洁,高风亮节。
陈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文革期间,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1968年,下放石家庄。1972年去世。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陈尚孔(1913—1998),辽宁省台安县富家镇五台子村人。
陈一坚(1930- ),男,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年清华大学毕业,从事飞机设计工作40余年。曾参加歼教一、强五、运七、中国“飞豹”等十多个型号的设计和研制,是中国“飞豹”飞机的总设计师。他主持完成的60CAD/CAM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打破旧的设计规范,飞机设计起点水平高,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飞豹”填补了中国歼击轰炸机的空白。199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曾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和航空部有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是航空三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陈绍宽(1890—1969),字厚甫,汉族,1889年生于福建省闽县,曾任民国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海军一级上将。父亲原先是一名箍匠,后加入晚清海军,担任水手。由于家庭影响,陈绍宽在求学时代就不自觉地向海军靠拢。他17岁进入南洋水师学堂,攻读航海技术。毕业后,加入清朝海军服役。后归附国民革命军。在任期间曾规划4大战区,提出20艘航母计划。并且指挥了著名的江阴海战。1945年5月,他赴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参与制订《联合国宪章》。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是全国政协第1
陈用良(1903—1986年),又名运业,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人。广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回紫金县第一高等小学任教。
陈仕元(1908-1931),福建省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曹溪乡中甲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斗争,1930年由工农赤卫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时任红十二军某部战士。参加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反“会剿”斗争、土地革命斗争和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1931年春夏之间,因闽西苏区“肃社党”事件在永定县虎岗乡蒙冤罹难。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在重新审理该事件后为其平反,追认陈仕元为革命烈士。
陈岳书(1900—1971),平阳钱库大树下村(今属苍南新安乡)人。1923年在上海三友实业社工作。当年被派往新加坡推销中国货。不久,和金天放等发起创办温州旅星洲同乡会(后改新加坡温州会馆)并任副会长。1925年在新加坡创办上海书局。抗日战争中多方募款、献金,支援抗战。1947年以后,接办侨南公学(原名瓯江公学),努力传播祖国文化。后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患病弥留之际,嘱下一代“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陈仕仲(1912-1977),重庆市开县太原乡(原太平乡,今属临江镇)人,生于1912年,开县革命先驱。
陈正恒(1920~1981),又名陈浩,城固县人,毕业于西安红十字会医院附属学校。1937~1949年,在国民政府军队供职,历任少校军医和代院长。1949年11月在广西解放,留用为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军医。1950年在广西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49军164团任军医。1952年转业,在城固县卫生院工作,1955年调凤县卫生院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