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遹(278年—300年),字熙祖,小字沙门,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晋惠帝司马衷长子,母才人谢玖,西晋太子。司马遹自幼聪慧,有其高祖父司马懿之风。但长大后,不修德业,性刚且奢侈残暴,于宫中摆摊切肉卖酒,并在西园销售杂货,以收其利。又好算卦巫术,忌讳颇多。皇后贾南风以其非己出,性情暴虐,恐即位后自己地位难保,便与贾谧等设计谋害,诬陷司马遹谋反,囚于金墉城,后徙许昌宫,派黄门孙虑将其杀害,时年二十三岁。后追谥为愍怀太子,葬于显平陵。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于290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311年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317年称晋王,318年即帝位,为晋元帝。32
司马晏(281年-311年),字平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三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的异母兄弟,晋愍帝司马邺的父亲。母李夫人,西晋宗室,晋怀帝时期重臣。太康十年(289年),受封吴王。历任射声校尉、后军将军。永康元年(300年),因同母兄淮南王司马允讨伐赵王司马伦被杀事件牵连,贬为宾徒县王。后改封代王,不久复封吴王,升任上军大将军、侍中。永嘉年间(307年―312年),担任大将军、太尉,后因视力不佳、风疾等病无法上朝。永嘉五年(311年),汉赵军队攻入洛阳,司马晏与众多宗室一同遇害,时年三十一岁。其子
晋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晋元帝司马睿幼子,东晋第八位皇帝。历仕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先封琅玡王,后徙封会稽王,历任散骑常侍、右将军、抚军将军等职。穆帝即位后,由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司马昱升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与何充共同辅政。何充逝世后,司马昱总统朝政,后升任司徒。桓温灭成汉后,威权日重,司马昱引名士殷浩等对抗,但殷浩空有谈名,又在北伐中失败,终为桓温所废。废帝司马奕即位后,司马昱再次徙封琅玡王,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桓温废司马奕后,立司马昱为帝。司
司马尚之(?-402年),字伯道,晋朝宗室,谯敬王司马恬长子,晋宣帝司马懿六弟魏中郎司马进之后,河内温县人。司马尚之初任广陵相、散骑侍郎等职,其父司马恬死后离职服丧,并袭爵谯王。后任骠骑将军、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咨议参军,隆安元年(397年),王国宝被杀后,司马尚之成为司马道子的心腹,不久代庾楷任建威将军、豫州刺史,假节镇历阳。王恭被杀后又升任前将军,三个弟弟亦获任要职,司马尚之在任前将军时屡次帮助司马道子父子解除京城受到的军事危机,元兴元年(402年),桓玄起兵后,司马尚之屡战屡败军溃逃往涂中,十几日后被人
晋成帝司马衍(321年―342年7月26日),字世根,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同母兄,母明穆皇后庾文君,东晋第三位皇帝,公元325年—342年在位。晋成帝于325年即位,因其年幼故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司马衍在位期间,任用外戚庾亮执政,试图排斥王导势力,振作东晋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杀逐重要官员,引起统治集团内部冲突。327年,历阳镇将苏峻、寿春镇将祖约以杀庾亮为名,起兵叛乱,攻入建康。后被陶侃、温峤起兵平定,王导再次出山执政,东晋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
司马元显(382—402),字朗君,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东晋宗室、权臣。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孙,会稽文孝王司马道子之子,晋孝武帝司马曜之侄。初任中书令、尚书令,后官至骠骑大将军。自隆安三年(399)至元兴元年(402),司马元显曾一度执掌东晋政权。因征调江南诸郡已免奴为客者,到建康服兵役,称为“乐属”,激起了孙恩起义。孙恩连年攻掠当时朝廷唯一能直接控制的三吴地区,战事不息,而司马元显仍贪腐不已,国库空虚下仍聚敛钱财之余亦骄傲自大,宠信小人张法顺,败坏朝政。及后司马元显讨伐桓玄,倚靠了北府军将领刘牢之,
晋明帝司马绍(299年-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间在位。司马绍于322年即位,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江东大族保持和谐的态度,成功对“王敦之乱”作出善后,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太宁三年(325年),司马绍病逝,终年二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肃祖,葬于武平陵(今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北)。司马绍聪慧善断,明于事理。东晋政权初建之时,兵荒马乱,生民涂炭
司马曜(362年—396年),字昌明,中国东晋第九任皇帝(372年—396年在位)。他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母为李陵容。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373年桓温死,又由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376年太后归政,实权由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掌握。383年在谢安等的辅佐下,击败前秦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保全了东晋王朝的国运。司马曜利用士族门阀人才断层的空档期,致力于冲破门阀政治的格局,恢复司马氏皇权,遂以其弟司马道子代替谢
晋康帝司马岳(322年―344年),字世同,晋明帝司马绍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母明穆皇后庾文君,东晋第四位皇帝,342年―344年在位。司马岳在其兄晋成帝继位后,受封吴王。后改封琅邪王,历任散骑常侍、骠骑将军、侍中、司徒。咸康八年(342年),晋成帝病重,在掌权的庾冰等人建议下,舍弃二子,立弟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同年,晋成帝去世,司马岳继位。建元二年(344年),司马岳去世,终年二十三岁,谥号康皇帝,葬于崇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司马岳既是皇帝,也是位书法家,他代表作品《陆女帖》,被收录进宋代的《
司马越(?―311年),字元超,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初任骑都尉,后迁散骑侍郎加侍中,历任散骑常侍、辅国将军、尚书右仆射等职并因参与诛杀杨骏受封五千户侯,不久复任侍中,加奉车都尉,晋爵东海王。永康初年(公元300年)加中书令,又升任司空兼中书监。在八王之乱后期,司马越在先后击败了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的势力之后开始掌控西晋政权,并在晋惠帝死后立太弟司马炽为皇帝,是为
拓跋贷(前?年—前175年),代国第二任皇帝,谥号“节皇帝”,史称“节帝”或“代节帝”,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75年在位。
司马允(272年—300年),字钦度,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异母兄弟,母李夫人,西晋宗室、诸侯王。咸宁三年(277年),受封濮阳王,任越骑校尉。太康十年(289年),改封淮南王,升任镇军大将军。愍怀太子司马遹被废后,朝中议事者有意立司马允为皇太弟。贾后被赵王司马伦废黜后,司马允任骠骑将军、侍中等要职。司马允得知司马伦有篡夺皇位之心,便称病不上朝,暗中欲诛杀司马伦,司马伦升任其为太尉,有意拉拢他。实际是夺取了他的兵权,司马允得知司马伦的阴谋之后,便称病不接受任职,在司马伦派孙秀想要逼
拓跋弗(?-294年),中国西晋时期索头部鲜卑族领袖,代国第十九任皇帝。谥号“思皇帝”,也称“思帝”或“代思帝”。公元293年至公元294年在位。
司马遵(374-408),字茂远,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宗室,晋元帝司马睿之孙,武陵威王司马晞第三子,晋孝武帝司马曜从兄。381年,司马晞卒于新安,晋孝武帝下诏追封新宁郡王。385年,年仅12岁的司马遵袭封新宁郡王。太元十二年(387年),孝武帝追复司马晞封爵武陵王,以司马遵袭爵。官至太保。卒年35岁,谥曰忠敬,追赠太傅。
拓跋纥那(?―337年),代国第二十七任、第二十九任皇帝,于公元325年—公元329年、公元335年—公元337年两次在位。谥号“炀皇帝”,史称“炀帝”或“代炀帝”。
苏蕙,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传世之作仅一幅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制织锦《璇玑图》。据《晋书·列女传》记载, 苏蕙是始平(今陕西武功县)人,善属文。武功苏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兰,是陈留县令苏道质的三姑娘。若兰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所言皆属庸碌之辈,无一被苏蕙看上。后嫁于秦州刺史窦滔。
拓跋贺傉[nù](?-325年),代国第二十六任皇帝。谥号“惠皇帝”,史称“惠帝”或“代惠帝”。公元321年—公元325年在位。
孙绰(314—371),字兴公,东晋玄言诗人。中都(今山西平遥)人。为廷尉卿,领著作。少以文才称,温、王、郄、庾诸君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尤工书法,张怀瓘书估列入第四等。卒年五十八。《晋书本传、法书要录》。曾任临海章安令,在任时写过著名的《天台山赋》。其善书博学,是参加王羲之兰亭修禊的诗人和书法家。
拓跋机(公元?年--公元159年),代国第十位皇帝。谥号“定皇帝”,史称“定帝”或“代定帝”,公元114年—公元159年在位。
黄易《边荒传说》小说的重要角色,外号「天师」,南方道教「天师道」教主,被喻为为「南方第一人」。「道家第一人」闲云的徒弟,同门师兄弟包括「丹王」安世清和「太乙教」教主江凌虚,徒弟「妖侯」卢循和「妖帅」徐道覆。实力在《边荒传说》中无庸质疑的NO.1。
拓跋诘汾,北魏追尊的第十四位始祖。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前任首领拓跋邻之子,在位期间不详,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时,追谥其为圣武皇帝。神元皇帝拓跋力微(174—277)的父亲,《魏书·序记》记载力微系诘汾与天女所生,颇具神话色彩。
孙泰字敬远,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
拓跋侩(公元?年--公元209年),代国第十二任皇帝。谥号“威皇帝”,史称“威帝”或“代威帝”,公元180年—公元209年在位。
孙秀(?-301),字俊忠,琅琊(今山东临沂)人,西晋大臣。世奉五斗米道,为道徒。少为司马伦小吏,善谄媚,作书疏得伦意,因而得宠。为司马伦谋划,以离间计废太子,杀贾后,登帝位。玩弄权术,贪残污秽,睚眦必报。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新野公司马歆、河间王司马颙等起兵反司马伦、孙秀,后广陵王司马漼、左卫将军王舆入宫,攻杀孙秀于中书省。
拓跋利(公元?年--公元55年),代国第七任皇帝。谥号“景皇帝”,史称“景帝”或“代景帝”。公元13年—公元55年在位,公元55年去世。
索綝(?-316年),字巨秀,敦煌人。西晋大臣,后将军索靖之子,曾迎晋愍帝入关中并助其登位为帝,且掌握朝中权力。晋愍帝被俘后与其一同到汉赵都城平阳,被刘聪以不忠所处死。
拓跋邻,代国第十三任皇帝。谥号“献皇帝”,史称“献帝”或“代献帝”。
拓跋绰(?-293年),鲜卑族,神元帝拓跋力微之子,章帝拓跋悉鹿之弟,鲜卑索头部首领,286年―293年在位。谥号平皇帝。
拓跋六修(?―316年),一作拓跋六脩,鲜卑族,十六国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拓跋猗卢长子。拓跋六修年轻时凶恶叛逆。永嘉五年(311年),拓跋猗卢派拓跋六修带兵援助晋朝并州刺史刘琨。永嘉六年(312年),拓跋六修与堂弟拓跋普根、卫雄等带兵数万为前锋救援刘琨。同年,拓跋六修再次与拓跋普根率兵援助刘琨。建兴元年(313年)四月,拓跋六修带兵与晋朝将领王浚会合攻打段疾陆眷,结果被段疾陆眷打败。同年十二月,拓跋猗卢在灅水北面修建新平城,派拓跋六修镇守,总管南部地区事务。建兴四年(316年),拓跋猗卢因偏爱幼子拓跋比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