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汉语拼音:Yan Yangchu,1890~1990),中国平民教育家。又名兴复、遇春、云霖。四川巴中人。生于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17日卒于美国纽约。1913年就读于中国香港
圣保罗书院(中国香港
大学前身),后转美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191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19年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历史学,获硕士学位。1944~1945年,美国锡拉丘兹等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晏阳初大学毕业后,立志献身平民教育。1923~1949年长期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总干事。19
苏格拉底(汉语拼音:Sugeladi;希腊文:Σωκράτης;拉丁文:Socrates;前469-前399年),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与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哲人。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杜亚泉(1873~1933),原名炜孙,字秋帆,号亚泉,会稽伧塘(今属浙江绍兴上虞)人。中国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翻译家。光绪二十四年(1898)应蔡元培之聘,任绍郡中西学堂数学教员。两年后赴沪创办中国近代首家私立科技大学——亚泉学馆,同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科学刊物——《亚泉杂志》。杜亚泉以其刻苦自习的知识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主编《植物学大辞典》、《动物学大辞典》、《小学自然科词书》及大量的各类教科书,为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奠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35~96),又译昆提利安。古代罗马演说家、教育家。生于西班牙北部,先在罗马受教育,然后回西班牙当教师。公元68年应召到罗马,由罗马皇帝韦斯巴芗授与罗马帝国第一个修辞学教授职位。他曾经担任罗马预定皇储的教师。他的著作《演说术原理》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教育实践,也总结了他长期从事修辞学校教学的经验,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
武训(1838~1896),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山东聊城冠县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武训7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14岁后,多次离家当佣工,屡屡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帐相欺,谎说3年工钱已支完。武训争辩,反被诬为“讹赖”,遭到毒打,气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语,病倒3日。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
蒋梦麟(汉语拼音:Jiang Menglin;1886年1月20日-1964年6月19日),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总务长、代理校长等。1930年12月至1945年9月,任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
陈垣(汉语拼音:Chen Yuan;英语:Chen Yuan),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字援庵,广东新会人。
容闳(1828-1912),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少入澳门马礼逊学堂。道光二十七年(1847)赴美留学。后考入耶鲁大学,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旋入美国籍。咸丰五年(1855)回国。先后担任中国香港
英府高等审判厅翻译、上海英商丝茶公司书记。十年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提出七条新政建议。同治二年(1863),受曾国藩委派,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回国后以同知候补江苏。十一年奉命率学生30人赴美留学,任学生监督,兼任驻美副使,长期驻美。光
严修(1860-1929),字范孙,号梦扶。先世自浙江慈溪迁居天津,世业盐商。188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土,授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国史馆协修、会典馆详校官。1894年授贵州学政,倡新学,曾奏请开经济特科。1897年任满假归,热心于乡里兴学。先约张伯苓来教家塾,后又辟私宅扩充为敬业中学堂,又联合士绅创办民立第一、第二小学,协助地方当局办起多所官立小学与半日学堂、补习所、研究所等多种教育机构。之后,在私宅创办女子小学、保姆讲习所(幼师)、蒙养园,对天津新型教育的兴起起到启蒙与促进作用。1902年赴日考察
许寿裳(1883年1948年),字季茀,号上遂,浙江绍兴赵家坂人。传记作家、教育家。早年就读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1902年以浙江官费派往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与鲁迅认识,成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历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华西大学、西北联大等校教授。1946年中国台湾
行政长官陈仪邀请许寿裳主持中国台湾
地区
编译馆,不久编译馆裁撤后并入教育厅管辖,转往中国台湾
大学任教,常批评 派所主导的法西斯教育改革。1948年2月18 日,许寿裳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