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瓦列夫斯基(ΜаκсиΜ ΜаκсиΜович Ковалевсκий ;1851~1916),俄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899)和院士(1914)。生于哈尔科夫,卒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1872年毕业于哈尔科夫大学法律系。嗣后,去柏林、巴黎和伦敦等地学习深造。在这期间,与K.马克思和F.恩格斯结识。1877年返回俄国。同年,获硕士学位。1878~1887年,任莫斯科大学法律教授。其间,以论文《英国中世纪末期的社会制度》(1880)获博士学位。1879~1880年为《评
莱维-斯特劳斯(拼音:lái wéi sī tè láo sī),(1908~ ),法国人类学家。生于比利时。1927~1932年在法国巴黎大学就学,1929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34~1939年在巴西圣保罗大学任社会学教授。1941年因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而流亡美国,任社会研究新校的客座教授。1949年回法国任法国人类博物馆副馆长。1959年以后任法兰西学院社会人类学教授和该校的社会人类学实验室主任。莱维-斯特劳斯流亡美国期间,于1945年发表了《语言学和人类学中的结构分析》一文,第一次提出了把音位学的
弗雷泽(1854~1941)(汉语拼音:Fu lei ze;英语:Frazer,Sir James George),英国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宗教史学家。曾任利物浦大学和剑桥大学教授。早年以研究古代文化史为主,因受泰勒《原始文化》一书的影响而转向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尤其重视从民俗学角度来搜集、整理涉及各地土著民族和远古原始民族的宗教资料,以对法术、禁忌、图腾等原始宗教现象的研究而享誉宗教学术界。受英国唯理论和进化论的影响,他在学术上持宗教进化观,但认为人类在形成其宗教之前已曾处于一种“法术”阶段,人类的理智
杨堃(汉语拼音:Yang Kun,1901~ ),中国民族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又名杨象乾、杨赤民。生于河北大名。1921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就读于法国里昂中法大学 、巴黎大学 ,获理科硕士和文科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先后在河北大学、中法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华北大学、云南大学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在北平中法汉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还曾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族学会,并任《民族学研究集刊》特约撰述人。这期间他的著作有《人类学大纲》、《民族学与人类学》、《灶神考》、《中国儿童生活之民俗
约翰·弗格森·麦克伦南(John Ferguson McLennan ;1827~1881),苏格兰法学家和原始社会史家。生于苏格兰因佛内斯。就学于阿伯丁的英王学院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伦敦担任两年记者后,于1857年到爱丁堡任律师。1871年以后一度任国会有关苏格兰法案的起草人。1865年他撰写的《原始婚姻:婚姻仪式中掠夺形式源流考》问世,次年发表两篇关于古代希腊亲属关系的论文。1876年在对以前的作品补充许多新材料后,以《古代史研究》为题重新出版。他在《动植物崇拜》一书中,首次系统地叙述了原始人的图腾
翦伯赞(1898~1968),中国历史学家。原名象时。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1898年4月14日生于桃源。1924年夏去美国,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专攻经济学。1926年1月回到北京,从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的研究。从1930年开始,积极参加有关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论战。1937年5月加入中国 。七七事变后,任南迁的北平民国大学教授,出版名著《历史哲学教程》一书。1940年2月,至重庆,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发表60余篇历史论文,还著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内容翔实的《中国史纲》1、2两卷。抗日战争胜
张穆(1805~1849),中国清代学者。山西平定人。初名瀛暹,字诵风,一字硕洲、石洲(又作石舟),晚号靖阳亭长。道光十一年(1831)优贡生。曾任正白旗汉教习。道光十九年应顺天乡试,以受诬作弊被斥,负气不屈,从此弃绝举业,一意读书、著述。治经史,通天文、算术,洞悉百家学说原委,尤精于西北历史地理与训诂之学。主张编年史书应与郡国地志相为表里。广采清代官书和旁见之蒙古史料,用史志结合体裁,撰写了《蒙古游牧记》,详述自古至道光年间蒙古各部王公世系、游牧所在、舆地形势、道里四至、历史沿革以及清 控驭各盟旗的恩威
林惠祥(1901~1958),中国人类学家。福建晋江人。192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考进菲律宾大学研究院,1928年毕业,获人类学硕士学位。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特约编辑员,后参加该院民族学组研究工作。1931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主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人类博物馆馆长、南洋研究所副所长。他从事东南亚和中国东南地区考古发掘和民族调查研究,是中国对中国台湾
地区
高山族最早进行调查研究的学者,著有《中国台湾
番族之原始文化》。他对民族文化和中国民族的来源及划分系统等问
巴霍芬(Johann Jakob Bachofen ;1815~1887),瑞士人类学家和法学家。生于巴塞尔。曾在巴塞尔、柏林、牛津、剑桥、巴黎等大学学习法律和法学史。1842年被聘为巴塞尔大学罗马法教授,于1844年辞职。以后又任巴塞尔刑事法庭法官,直到1877年为止。
凌纯声(1902~1981),中国民族学家。字民复。江苏武进人。早年就学于中央大学,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师从人类学家M.莫斯等研习人类学和民族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民族学组主任,国立边疆教育馆馆长,教育部边疆教育司司长,中央大学教授、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去中国台湾
地区
,先后任中国台湾
大学教授、中国台湾
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台湾
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等。凌纯声在民族学的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方面都作出了贡献。20世纪30年代,他曾调查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