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锴,字鳣祥,前蜀藏书家,诗人。仕蜀,为翰林学士,迁御史中丞,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诗一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元嘉(?~511年),字郁豆眷,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太武帝拓跋焘之孙,广阳王拓跋建之子。永平四年三月,去世,追赠侍中、太保、幽州刺史,谥号懿烈。
刘祎之,字希美,常州晋陵人,唐朝宰相,诗人,弘文馆学士刘子翼之子。少以文藻知名,起家宋州参军。唐高宗上元年间,入选北门学士,同撰《列女传》、《乐书》等共千余卷,参决政事,坐罪流放。投靠武后,授中书舍人、相王司马。唐睿宗李旦即位,参预其谋,擢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赐爵临淮男。武则天临朝,倍受信任,成为宰相。
李咸,唐朝诗人。中宗时学士。诗一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襄州人,唐朝宰相,诗人,南梁左仆射柳惔六世孙。天宝初,擢进士第。大历中,累官至尚书右丞。贞元三年,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集十卷。今存诗一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刘邺,字汉藩,唐朝宰相,诗人,刘三复之子。咸通中,从藩幕召入内庭,特赐及第,历相位。僖宗朝,再迁尚书左仆射,死黄巢之难。《甘棠集》三卷,今存诗二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首。
杨赐(?~185年),字伯献,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时期名臣,祖父杨震、太尉杨秉之子。他继承父业,传习家学,又随桓焉学习《欧阳尚书》。后在家中收徒教学,州郡多次请他担任官职,都不做答复。大将军梁冀召他为僚属,杨赐不得已就任;后任命他出任陈仓令,称病不去。又连辞三公的征辟。最后经司空推荐,任侍中、越骑校尉等职。建宁(168~171)初,汉灵帝刘宠开始学习经学,下诏选举通晓《尚书》桓氏章句的名儒,三公共推杨赐,于是他便在华光殿为汉灵帝讲授,灵帝拜他为少府、光禄勋。
蔡松年(1107—1159年),金代文学家。字伯坚,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宋军败绩时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完颜宗弼(兀术)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蔡松年曾为宗弼“兼总军中六部事”。金主完颜亮为了南渡灭宋,曾对两代仕宋的蔡松年擢以显位,以图影响南人。
祝钦明(生卒年不详),中唐前期大臣,诗人。字文思,雍州始平(今陕西兴平县)人。举明经。长安元年,累迁太子率更令,兼崇文馆学士。中宗在春宫,钦明充侍读。及即位,擢拜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历刑部、礼部二尚书。尝与群臣侍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据地摇头,睆目顾盼。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祝公是举,五经扫地矣。”景云初,为侍御史倪若水所劾,贬饶州刺史。诗一首。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时期名臣,隐士杨宝之子。出身书香门第,少年好学,曾跟太常桓郁学习《欧阳尚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誉之为“关西孔子”【注:见《后汉书·杨震传》】。他教书二十多年,家中清贫,州郡官吏多次召请出仕,他都称病不就,年至50,经大将军邓骘推荐才步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