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年),金朝第六位皇帝。小字麻达葛,金世宗完颜雍之孙,完颜允恭之子,金宣宗完颜珣之弟。初封金源郡王,历任尚书右丞相等职,父完颜允恭去世后不久被立为皇太孙,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正月癸巳日,世宗驾崩,即位为帝。章宗时期的政治尚算清明,后世称为明昌之治。章宗时代,国内的文化发展达至最高峰。他不单对国内文化发展加以奖励,而他本身亦能写得一手好字,与北宋徽宗的“瘦金体”形似。但与此同时,军事能力却日益低下,使属国纷纷离异、并招引邻国侵略。章宗整日与文人饮酒作诗,不思朝政。金朝日益
杨文思(约538~607年),字温才,弘农华阴(治今陕西华阴)人。隋朝大臣,北周小冢宰杨宽的儿子,大司徒杨素的从叔父。父亲杨宽,曾任过西魏的左仆射和北周小冢宰。杨文思11岁拜北周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后因父功封为新丰县子。北周天和年间,担任武都(今甘肃武都)太守,十姓獠反叛时,他率兵讨平,转任为翼州(今河北翼县)长史。以后又先后平定过党项羌族及资中、武康、隆山诸獠及东山獠的叛乱。又从周武帝攻拔晋州,以勋授上仪同三司,改封永宁县公。还随清河公宇文神举前去平定寿阳(今安徽寿县)刘叔仁的叛乱,在阵前生
孟僖子(?-前518年),姬姓,鲁国孟孙氏第8代宗主,名貜,世称仲孙貜,谥号僖,是孟孝伯的儿子。与泉丘人之女生孟懿子和南宫敬叔。
杜晓(?~913),字明远,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县)人,后梁宰相,祖父审权,父让能,皆为唐相。昭宗乾宁年间,凤翔二镇的王行瑜、李茂贞兵犯京师,让能被其诬陷,唐昭宗赐死。杜晓以父死无罪,居丧哀毁,服除,布衣幅巾,自废十余年。
苏威(542~623),中国隋朝宰相。字大族。父苏绰,西魏名臣。北周时,苏威袭爵美阳县公。隋代建立,隋文帝杨坚任他为太子少保,兼纳言、民部尚书。他建议减轻赋役,被采纳。后又兼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苏威很有才能,历任要职,与高颎参掌朝政,齐心协力辅佐隋文帝。政刑大小,均参与筹划。文帝修订隋代典制,律令格式多为苏威所定。开皇九年(589)被任为尚书右仆射。十二年,有人告发他和主持选举的吏部官员结为朋党,任用私人,遂被免除官爵。此后,屡次起用,屡被免官。大业元年(605),他继杨素为左仆射。三年,因事罢免
王䜣(?-前76),西汉济南人,汉昭帝时期丞相,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受封宜春侯。初为郡县小吏,积功升为被阳(今山东高青)令。汉武帝末年,绣衣御史暴胜之奉命巡察郡县,有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吏的大权。经过被阳,认为当地治理不善,要杀王王䜣。王䜣伸长脖子,准备就戮。忽又抬头对暴胜之说:您有生杀予夺之权,威震郡国,但今天斩我王䜣一人并不足以增加您的威力,不如视情有所宽恕,以表明您的恩德,使臣下拼死效力。暴胜之对他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颇为赞赏,同时也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就破例赦免了他。暴胜之回朝,向武帝推荐王䜣,王䜣被
娄师德(630~699),中国唐朝高宗、武则天时大臣。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弱冠以进士及第授江都县尉,累迁为监察御史。高宗上元初,朝廷召募“猛士”御吐蕃,师德以文臣应募,从军西讨,屡有战功。武周天授初,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知营田事。师德主管北方营田10余年,指挥士卒屯垦,积谷数百万斛。边军粮足,既无转输之劳,又省和籴(政府向百姓收购粮食)之费,获得武则天的嘉奖。不久,则天认为营田关系到边镇军粮供应,非常重要,又任师德为河源、积石(今青海贵德西)等军及河、兰、鄯、廓等州(今甘肃兰州以西
孟尝君(汉语拼音:mèng cháng jūn),(战国四公子之一。名田文,齐国贵族田婴之子,袭父爵,封万户于薛(今山东滕州市南),称薛公,号孟尝君。
郑絪,字文明,荥阳人,池州刺史郑羡之子,唐朝宰相、文学家。擢进士、宏词。初为张延赏掌书记,入为起居郎、翰林学士,累迁中书舍人。宪宗立,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太和中,以太子少傅致仕。絪少好学,大历中有高名。后践历华显,出入中外,逾四十年,守道寡欲,不为烜赫事,时推耆德。集三十卷,今存诗五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7首。
舒元舆,唐朝宰相、文学家、 政治家。婺州东阳人。元和中,登进士第,调鄠尉。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拜监察御史,再迁刑部员外郎,改著作郎,分司东都。李训与元舆善,训用事,再迁左司郎中。御史大夫李固言表知杂事,固言辅政,权知御史中丞。不三月,即真,兼刑部侍郎,专附郑注。月中,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甘露之变,为仇士良所害。诗六首,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