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德(?~697年),武则天朝大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武则天临朝称制时,他得到武则天的信任,升任宰相。他力图维护李唐宗室对皇位的继承权,是保护皇嗣派的骨干人物,因遭酷吏来俊臣的诬陷被杀。
李回,字昭度,唐朝大臣,诗人,唐郇王李祎之后。父亲李如仙。李回原名李躔,因“躔”和唐武宗名“炎”音近,避讳改名回。长庆初,进士擢第,又登贤良方正制科。释褐滑台从事,扬州掌书记,得监察御史。入为京兆府户曹,转司录参军。合朝为正补阙、起居郎,尤为宰相李德裕所知。回强干有吏才,遇事通敏,官曹无不理。授职方员外郎,判户部案,历吏部员外郎,判南曹。以刑部员外郎知台杂,赐绯。开成初,以库部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赐金紫服。武宗即位,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判本司事。三年,兼御史中丞。《全唐诗》收录其诗作4首。
岑羲(?~713年),字伯华,南阳郡棘阳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岑文本之孙,雍州长史岑曼倩之子。第进士。则天时,为天官员外郎。中宗朝,同中书门下三品。景云初,进侍中,封南阳郡公。坐豫太平公主谋,伏诛。诗六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6首。
窦贞固(?~969年),字体仁,白水(今陕西白水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后唐左谏议大夫窦专之子。窦贞固勤学苦练,善写文章。后唐庄宗同光年间考取进士,授河东节度推官。他为官清廉,受到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的器重。后晋天福元年(936),石敬瑭称帝,窦被擢户部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后晋天福七年(942),出帝石重贵即位,迁任礼部尚书。旧时贡院考进士,采取夜试,以燃烧三根蜡烛为时限。后唐明宗长兴二年(931)改为昼试。窦贞固以日晷(古代用来观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短,难以考察士子的真才实学为理由,上奏复为夜试。择士
魏谟(又作謩,公元793—公元858年),字申之,同州澄城(今陕西澄城北)人,祖籍巨鹿郡曲阳(今晋州市),唐朝大臣,诗人,郑公魏征五世孙,登进士第。文宗时,为右拾遗,擢谏议大夫。武宗立,贬信州长史。宣宗嗣位,召授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兼户部侍郎,俄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中十年,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拜吏部尚书,寻授检校尚书右仆射。集十卷,今存诗一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韦见素(687~763年),中唐大臣。字会微,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初应制举登第,中宗景龙中初仕为相王李旦府参军,后历河南府仓曹、大理寺丞、库部员外郎、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迁谏议大夫。袭其父韦凑彭城郡公爵位。
房融(?~705年),字号不详,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市)人,唐朝时期大臣,诗人,宰相房琯父亲。则天时为相。神龙元年,贬死高州。好浮屠法,尝于岭外笔受《楞严经》。诗一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陆扆(847年-905年), 初名允迪,字祥文。吴郡嘉兴(今属浙江)人。唐朝宰相,唐代诗文家。昭宗朝,拜相。迁洛后,贬濮州司户,死白马驿。集七卷,今存诗一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首(含句一)。
崔敦礼(596~656年),本名安上,字元礼,以字行,雍州咸阳(今陕西咸阳)人 ,唐朝宰相,隋朝礼部尚书崔仲方之孙。唐高祖李渊为其改名为“敦礼”。祖籍为博陵(今河北定县),高祖父仕魏,为高欢所杀。曾祖逃入关中,仕西魏、北周。周明帝于二年(558)二月颁布改籍令,按该令他即为咸阳(今陕西咸阳)人。自唐高祖武德初在朝为官,高宗初位至宰相。
华父督(?-前682年),子姓,名督,字华父,又称华督、宋督,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太宰,宋戴公之孙,好父说之子。华督杀死了宋殇公与司马孔父嘉,改立宋庄公。孔父嘉之子木金父流亡鲁国邹邑,为孔氏,即孔子的先祖。华督后遭南宫长万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