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漱石(1897~1978),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第一、第二届主席。1909~1927年,先后在沈阳教区小修道院和大修道院学习。1927年祝圣为神父。1927~1941年从事修道院教育工作,历任沈阳大修道院教职和小修道院、预修院代理院长。1942年起历任大连天主堂本堂神父、沈阳总主教区总主教。1957年当选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领导中国天主教徒继续开展反帝爱国运动,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1958年主礼祝圣首批自选主教。1962年在第二届中国天主教友代表会议上作《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四年来工作及今后任务》的
方济各·沙勿略( Francisco Javier ;1506~1552),天主教传教士。出身西班牙贵族。早年就读巴黎大学时,结识耶稣会创始者伊纳爵·罗耀拉。1537年升神父。1540年成为耶稣会首批会士之一,并受葡萄牙国王若奥三世派遣,以教皇保罗三世宗座钦使和国王代表名义,航海东渡。1542年抵印度果阿,后转往马六甲,曾在锡兰(今斯里兰卡)、新加坡、马鲁古群岛等地传教。1549年随葡萄牙使节乘中国商船至日本山口和丰后等地传教。在与日本僧人的接触中,了解到日本佛教各宗派都从中国传入,因而认为中国文化势必发
冉诺( Karl Rahner ;1904~1983),德国天主教神学家。生于弗莱堡。1924年发愿为耶稣会士。1932年在慕尼黑晋升为神父。1936年在因斯布鲁克大学得神学博士学位。次年被聘为该大学神学教授。1938年德奥合并,工作中断。1949年恢复系统神学教学及写作活动。在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上冉诺为德国枢机主教的专家和顾问,对会议影响甚大。1964年受慕尼黑大学之聘讲授哲学。1967年到明斯特大学讲授信理神学。1969年被任命为国际神学委员会成员,这意味着罗马教廷对他的肯定和赏识。1971年退休,回
雷鸣远(Frédéric Vincent Lebbé ;1877~1940),天主教传教士。比利时人。1895年在法国参加遣使会。1901年到中国,同年在北京升为神父。1912年任天津教区副主教期间,创立中华公教进行会。鉴于法国势力直接控制下的天主教会不受中国人欢迎,主张由中国人自办教会。1913年返欧,游说各国,筹办中国修会。1915年在天津创办《益世报》。次年,天津法国领事以保护老西开天主堂为名,扩展租界,引起天津人民的强烈抗议。雷鸣远也于10月1日在《益世报》发表公开信,反对法国的行径。为此被天津教
阿明尼乌( Jocobus Arminius ;1560~1609),基督教新教神学家、阿明尼乌派(即抗辩派)创始人。生于荷兰南部奥德瓦特一磨刀工人家庭。1576年到莱顿大学专攻神学。1588年在阿姆斯特丹受圣职。任归正宗教会牧师。1603年后一直任莱顿大学神学教授。由于其人文主义和唯理主义的立场,使他对归正宗教义产生异议。他的神学思想要点是:主张实行宽容,允许在某些重要问题上对信经教理持不同观点。他强调上帝的意志不会违反其公正和人的自由选择,认为在有罪的人类中,上帝通过基督所拯救的,是那些由于圣灵的恩典
弗里德里希·丹尼尔·恩斯特·施莱尔马赫(德文原名: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1768年11月21日—1834年2月12日,享年65岁),德国哲学家、新教神学家,生于布雷斯劳(Breslau,今属波兰)。其父为敬虔派背景的摩拉维亚派(Morovian)牧师。他曾在哈利大学(Halle)学习,受康德哲学的深刻影响;其间又受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
亚大纳西(汉语拼音:Yadanaxi;英语:Athanasius ,约293~373),早期基督教护教士,神学家。又译阿塔那修。曾任亚历山大里亚主教。在尼西亚公会议期间坚决反对阿里乌派的圣子受造说,认为圣子圣父同性同体。后曾因罗马皇帝袒护阿里乌派而受谴责,被多次流放。罗马皇帝儒略死后获自由,再次出任主教 。其神学主张对381年《尼西亚信经》的修订有极大影响,其三一论观点被许多教派尊奉。著有《反驳阿里乌派》、《驳异端》等。西派教会自5 世纪以来所传的《亚大纳西信经》经考证被认为并非由他所作。
张家树(汉语拼音:Zhang Jiashu,1893~1988),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中国上海市人。早年就学于上海徐汇公学。1911~1918年及1920~1924年先后两次赴欧洲,毕业于康托尔培里、海斯汀等地的法国耶稣会文学院、哲学院和神学院。1923年祝圣为神父。1925年回国,任上海徐汇中学首任中国籍校长达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鉴于外国势力对中国天主教会的支配和干涉中国内政所造成的种种弊端,坚持爱国爱教,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1957年当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1958年任中国人
阿伯拉尔( Pierre Abélard ;1079~1142),中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神学家、诗人。生于法国南特巴莱镇的贵族家庭。青年时期放弃长子继承权,去巴黎学习哲学。先后就学于唯名论者洛色林和唯实论者拉昂的安瑟伦,并同香浦的威廉等研究逻辑和神学。1101年后,相继在默伦、柯尔贝、吉勒威等地讲授哲学,1115年回巴黎讲学,取得巴黎圣母学院教席职位并获座堂神父衔。仅在巴黎,学生即达5000余人。后因同巴黎圣母大堂座堂神父呼尔伯特的侄女海洛绮丝恋爱,遭呼尔伯特干涉而入修道院。在修道期间, 阿伯拉尔继续从事
理雅各( James Legge ;1815~1897),苏格兰传教士、汉学家。生于阿伯丁郡一富商之家。1835年从阿伯丁郡皇家学院毕业后,又在伦敦海伯里神学院学习。1839年被按立为牧师,受伦敦会派遣到中国传教。由于清政府不许传教士入境,遂在马六甲任英华书院院长(1843年该院迁中国香港改称神学院)。1845年理雅各回国,3年后和一批传教士再次到华,继续在中国香港任神学院院长。他从1841年起从事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先后翻译《四书》、《诗经》、《书经》、《春秋左氏传》,并写有长序和注释;还著有《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