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冠南(1907~1931),化名陈克刚,江西峡江县砚溪镇凌江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以共产党员身分加入国民党,参予组建国民党县临时执行委员会,任农运部部长。1928年2月任峡江县游击队队长。1930年历任峡江县委委员、红二十军一七三团一营营长,1931年1月任一七三团团长,2月5日牺牲在战场上,时年25岁。
杨定(1913—1943),原名杨志雄,男,上海市南汇县老港乡日新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杨定以教书为掩护,坚持从事地下工作。杨定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随后被日军带至余姚县城,杀害于石人山。时年30岁。
韩凤元(1922~1948),海南省文昌市昌洒镇昌阳村人。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参加琼崖独立总队。历任第一支队第二小队副小队长,小队长、中队副中队长、第九中队中队长。1942年5月,日军集中兵力对琼文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奉命率领第九中队到琼山县石桥乡坚持敌后斗争。他带领战士们深入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在恶劣的斗争环境中,灵活机动地给日敌以突然袭击,有力地支持了前线部队的反“蚕食”、“反扫荡”斗争。
胡适,著名学者、诗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著闻于世。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曾求学于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他陆续发表一些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A.都德、G.de莫泊桑、挪威H.J.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
安维峻(公元1854年--公元1925年)字晓峰,号盘阿道人,甘肃秦安县人,清代著名的谏官。光绪年(公元1880年)中为进士,选翰林院庶士,1893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性情耿直,不阿权贵,中日甲午之战前夕,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连续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清诛李鸿章疏》,1894年《请明诏讨诿法》。安维峻之上书声震京都,却因言获罪,被革职发派张家口军台。京城时人以“陇上铁汉”四字相赠,大刀王五及京城应考文人为之送行。1899年后,安维峻主讲陇西南安书院,在家乡办学,辛亥革命中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何香凝(1878.06.27-1972.09.1),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扈天柱(1906-1930)号玉峰,又名楚一,住开县汉丰镇大南街,1906年,天柱幼时聪明好学,胆大过人。父澄之在县征收局作小职员,因染上吸食鸦片恶习,家产败落,天柱在开县初级中学仅读一学期就辍学了。1925年,姨父彭德夫带天柱去重庆,在彭经营的“开文石印馆”作学徒。重庆“三·三一”惨案后,扈去广州,曾参加12月11日的广州-。1928年天柱化名扈柔参加共产党,并指派参加广州-受伤的同志鄢开元回开县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9月20日,国民党首都卫戌司令部将扈天柱、张惠如等5位共产党员枪杀于雨花台。扈
曾一贯,1906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海南省文昌市锦山镇人。1924年在府城就读于广东省第六师范学校。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黄朝麟,字玉书,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南阳镇潭福村人。1906年黄朝麟出生。父黄有伍,以农为业。妻符苑琴,革命烈士。黄朝麟幼年家境贫穷,但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成绩优良,而且能言善道,深受长辈的喜爱。
胡作霖(1917—1949),四川开县临江镇(今重庆市开县临江镇)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曾宗彦(1850年-1912年),字君玉,号幼沧,福建闽县人。清朝官员。曾宗彦之曾祖曾晖春、祖父曾元炳、父曾兆鳌皆为进士。光绪九年(1883年)中式癸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江南道监察御史,官至贵州思南府知府。
黄乃裳(平话字:Uòng Nāi-siòng,1849年-1924年9月22日),原名久美(也有写作玖美、九美),字绂丞,号慕华,晚号退庵居士。福建福州闽清六都湖峰(今坂东镇湖头村)人,基督徒。是中国清末民初的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乃裳在基督教美以美会服务多年,又曾参与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运动以及后来建立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是清末民初重要的革命家。他同时也是著名的侨领,曾率领福州移民开垦马来西亚砂拉越的诗巫(新福州),诗巫的福州族群繁衍至今。
字信和,又名少康,德化县水口乡祥光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民国8年(1919年)年底毕业于永春私立崇实小学,后就读于莆田哲理中学,民国16年底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政治系。民国17年春,任永春私立崇实初级中学校长,下半年调中国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工作。
陈大机,海南文昌县(今文昌市)迈号镇地平村人,1899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黄实(1890—1930),原名树滋,字秋士,号笃生。生于宜山镇黄良村。4岁丧父,赖寡母陈氏以针线收入抚养成长。他从小聪颖好学,清光绪末年,受乡里推荐赴杭州受试,崭露头角,颇为时人赏识,遂留钱塘高等小学任教。第二年回温州,应省立温州第十中学校长刘绍宽邀约,任监学兼国文习字科教员。
江慎中(生卒年不详)。字孔德,号虫覃,今广东廉江市良垌镇岐岭南溪村人。
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5岁时父亲病逝,被迫向地主借高利贷,因地主逼债,7岁时将自身卖给地主家放牛,改名陈丹林。后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得以入学读书。1927年,考入上杭琴岗中学,1928年,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旋被派往上杭芦丰、安乡一带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黄廷相,原名杨末郎,1901年出生于崇明县新安镇北一里(今海桥乡安北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在父母养育的6个子女中,他排行最小,故名末郎。1926年10月,开始在茶馆从事革命宣传。1927年8月,黄廷相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为了贯彻中共江苏省委同月9日的紧急决议案精神,在祟明组织武装暴动,建立了崇明县工农革命军联军总司令部,黄廷相任庶务。1928年3月5日,黄廷相、陈鹏与施三祥父子等4人被捕。1933年黄廷相在江苏省第三监狱里,由于受尽敌人百般摧残和折磨,严重地影响了身体健康,终于在1
江祥凤(1917~1941),海南文昌潭牛镇文通村人。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尚未成年就为孤苦的母亲分担生活重担。当过砖瓦窑泥工,推过人力车、烧木炭出售和削制木屐等。从小好胜心强,艰苦的生活磨炼了爱憎分明、机智勇敢、多谋善变的性格。
姓 名:蒋砚田性 别:男民 族:汉族籍 贯:湖南宝庆(今邵阳)出生年月:1898年牺牲日期:1930年10月 又名宏根,化名陈云禄。出生于一户农家。七岁入私塾读书。1919年,考入长沙湖南省立一师范学校。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奉中共湘区委指示回到家乡,以宝庆县立高等小学教师公开身份,秘密开展建党活动。
雷在阳(1900—1938) 字子乾,武石乡贝郊村人。家境富裕,数代书香,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三弟向阳毕业于西安工学、北京朝阳大学,经历了共产党领导的-,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反帝救国大同盟”并掩护共产党员刘有余进行地下工作。民国27年(1938)2月,参加了热河抗日先遣军,任团长。在部队开赴抗日前线途中,因极力反对该部师长白凤翔公开谋议叛国投敌,被杀害于陕北府谷县境,时年38岁。
贾子郁,(1901~1932),河南省平舆县郭楼乡人。1925年7月在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信阳省立第三师范支部书记人,中共信阳县委委员、书记,中共信阳中心县委书记,中共豫南特委委员、正阳县委书记。1931年12月参加豫南特委扩大会议后留在苏区,1932年2月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
练宝桢(1906-1931),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乡洋贝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练宝桢为革命烈士。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
廖立元(1879—1944),字勉斋,福建明溪县城关南门人。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号子渊,山西省太谷县人,祖籍山东曲阜,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一个亦商亦儒的家庭,孔子的第75世孙。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亦是一名银行家及富商。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岳父是宋嘉树。孔祥熙与宋子文、蒋介石为姻亲关系。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1967年8月15日在纽约心脏病发去世。
廖仲恺(1877—1925),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匡互生(1891—1933),字人俊,号务逊,又号日休,湖南邵阳人。1891年11月1日生于湖南邵阳东乡天台山,他“奋然而起,作点革命的工作”,始于辛亥之役。辛亥革命时,曾跟长沙革命军攻巡抚衙门。1913年在邵阳中学读书时作文痛骂北洋军阀。匡互生来自清末民初革新风气最为硬朗的省份之一湖南省,当时的湖南省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他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五四运动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的三位主要组织者之一。1919年夏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数理部,1933年4月22日病逝于上海。
廖子清 (1902—1931) 又名鸳言。江西省峡江县砚溪镇鹏溪村人,革命烈士。
赖水金一农家,因幼时患病致残成拐,被亲称为“拐子金”。1930年春,工农红军第四军到归化县(现为明溪县),积极配合红军宣传队开展群众工作,得到教育和锻炼。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