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美协副主席 曾用名李国庆,1941年生于河南开封。中国著名人物画家,曾从事舞台美术设计,群众艺术馆美术辅导,开封书画院副院长,开封书法导报社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美协中国画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开封市美协副主席,泰华艺术协会荣誉顾问(泰国)。
赖先传(1877—1945),字声初,乳名用才,福建明溪县城关人。福建明溪县进步教育人士,曾发起创办明溪县初级中学并任校长,曾任县参议长。
李光汉(1907-1941),曾用名李俊明。山西省河津县人。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2月在北京大学由何锡麟重新介绍入党。
赖心辉(1886~1942年),字德祥,民国四川军阀,一度担任四川省长,因擅长使用炮兵,人送外号“赖大炮”。因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川军学系中比较孤立,故虽身经百战,可始终是替别人做嫁衣。1928-1929年间被刘文辉、刘湘叔侄赶出四川,投靠中央后,部队又被陈诚包围缴械。从此落魄江湖,加上他又抽大烟的不良嗜好,家财荡尽,1942年病死的时候皮夹中只有一元法币。
李化之(1909~1940),名绥之,又名旋,化名叶家富,黄陂桥人。
【兰承荣】(1881~1932)教育家、哲学家。字向青,号自我。大同市阳高县赵石庄人。十几岁即对《十三经》熟背如流,被山西省保送留日,在日本经纬学校专攻人生哲学。回国后在省城优级师范教书,山西大学成立后任教授。一生致力于教育,省府曾多次委任他县长、省教育科长等职,坚辞不受。受聘为省教育会会长、督军公署参事、省公署咨议等,以新哲学观念影响政界,推动民主革命思潮。他讲哲学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每授课旁听者纷至。治学不唯书,不泥古,不人云亦云,对孔孟之道有独到见解,认为历史上对孔孟哲学有所误解。所撰《孔孟一贯哲学
黎锦熙(1890年-1978年),字劭西,湖南湘潭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教务长、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黎锦熙还多有往来,特别是解放初期,毛泽东经常一个人跑到黎锦熙家聊天,因为和他聊天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收获。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第二和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蓝玉田(?-1930),号笋卿。清末出生于福建武平中堡乡章丰村。晚清秀才。辛亥革命前入汕头法政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前身)。民国6年(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倡导护法,并组建国民革命军准备北伐,蓝玉田被委任为护法军司令。民国19年,蓝玉田告老还乡,由漳州转潮汕,逆韩江而上回武平,病死在峰市途中。
李可鑫(1892—1914),号重权,广西昭平县巩桥乡下白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昭平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广西省立陆军小学,三年毕业,以最优等奖廪膳生。宣统三年(1911)初,被保送湖北陆军中学深造。可鑫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涉猎百家,独具卓识。凡中外兵法,莫不操演纯熟。且受当时革命思潮影响,思想日趋进步,忧国忧民之心,时有流露。是年夏,可鑫回乡探亲,看到村边三丫山脚河旁新建了一座庙宇,巍峨堂皇,香烟缭绕,深为乡民的愚味无知,崇拜神灵而感伤。他大声疾呼:“木偶何赏能庇祐,孰见神权奏伟功”。可鑫向乡
李烈钧(1882—1946),字侠如,号侠黄,汉族,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罗溪坪源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青年时期便追随孙中山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烈钧被推任江西都督府参谋长、海陆军总司令,迫使北洋海军主要舰艇宣布起义。李烈钧后率舰队西上迎击清军。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被孙中山任命为江西都督。1912年8月25日,孙中山在湖广会馆主持国民党成立大会,他出席并被推举为参议。1913年7月12日在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就任总司令,揭开二次革命的战幕。8月失败后,流亡日本。1917年后任孙中山两次在
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湖南大庸县人,青年时代曾东渡日本,接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积极参加推翻满清的革命活动,后被清廷察知,遣送回国。辛亥革命前夕,他在湖南西北路安抚使王正雅统领的湘武军中当队宫。王正雅任常澧镇守使时,罗剑仇被提升为连长。
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1967年6月22日),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全国人民防空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原名李隆郅,曾用名李能至、李成、柏山、李明、李敏然等,湖南醴陵人。1919年9月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工人运动领袖,曾一度掌握着中央的实际权力。在1930年犯过“立三路线”的错误,但不久就认识改正。在斗争岁月中,他曾经“死”过三次,组织和同志们为他开过三次追悼
刘冠雄,福建福州人,闽系海军首领,民国政客。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驾驶班第四期毕业。第三期海军留英学生。历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福建镇抚使、闽粤海疆防御使、将军府熙威上将军,海军上将。
罗烈生,原名纯绸,中共党员。
林伯熙(1909—1942),字鹤琴,1909年出生于文昌县重兴区重兴乡柏茂村。1942年牺牲,时任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3支队支队长。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刘克模(1894-1931)原名刘占猷,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人。1914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受命回福建进行民主革命活动,在武平创办崇德学校传播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192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回武平继续担任崇德学校校长,在学生中传播马列主义,组织军事训练。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回乡继续主持崇德学校,并把家财、粮食分给贫民。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减租减息,组织“铁血团”,率众到三禾、仓楼、小澜(今小兰村)参加农民武装暴动,任副总指挥。
林夫(1911—1942),原名林裕,字宽如,男,汉族,浙江苍南林家塔村人。生于贫苦农家。1930-1932年进温州瓯海中学学习。1932年秋,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M.K木刻研究社,多次展出作品。1934年5月,发表了马克思像木刻,被法租界工部局逮捕。于木刻外还善于砖刻。版画题材广泛,刀法粗犷、简洁,黑白对照强烈,有独特风格与浓厚的时代气息。30年代中,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林夫是先驱者之一,名字载入中国现代版画史。
刘昆,山东莱西籍烈士.
派名烈英,号晓初,又号筱苏,外号季兰子,清末安徽旌德庙首人。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福建、顺天、贵州、湖南乡试主考官和同考官,京城经济特科收掌官,国史馆、武英殿和起居注协修,编修处总纂、功臣馆纂修、文处行走、文渊阁校理、直隶永定河道员以及二品衔侍讲等职。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刘万芳(1876—1931)出生于今上海崇明县海桥四大队(当时属西沙地区)一贫苦农家,在地主重租盘剥下,过着极其穷苦的生活。
陆铁强(1907-1927),字心石,乳名和尚,1907年出生于崇明县北排衙镇(当时属北义乡)一户开明士绅的家庭。他的父亲陆伯良(字平)曾留学日本,开设过陆正泰布庄,又办过学,是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在乡里颇有声望。铁强6岁时进其父亲主办的经正私塾读书,毕业后转入北义乡县立崇明乙种农业学校求学,在校3年,为人忠厚,聪明好学,成绩优异.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官教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后
黄(安)麻(城)起义领导人之一。童年,就读于本地初等小学,以品学兼优著称。1923年春,考入麻城县立高等小学,参加进步教师王幼安秘密组织的“马列主义研究小组”,阅读了《新青年》、《湘江评论》、《向导》等进步书刊,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积极参加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怒斥洋教士,颇受同学尊重。1925年初,考入武昌启黄中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暑假,作为党的麻城工作组的成员,深入麻城北乡,从事革命活动。冬,参与创建中共麻城特别支部的工作,任特支委员。尔后,回到顺河、乘马等地,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发展党的组织。先后
卢永祥(1867年-1933年),原名卢振河,字子嘉,中国山东济阳人,皖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
林祥谦(1892-1923),福建闽侯人,"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1923年2月7日,林祥谦,为了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年,正是他31岁盛年。
李慰农(1895--1925),革命烈士。原名李尔珍,今巢湖方集郑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考取芜湖第二农业中学。“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是芜湖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入党。1925年5月来青岛领导党的工作,开展革命斗争。后来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于1925年7月29日在团岛英勇就义,年仅30岁。他是在青岛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共产党人。
1925年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冬遵照党组织安排回陕西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2月,任三原县团地委书记。1929年夏担任青岛市委秘书。1932年11月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积极创立地方游击队。 1933年2月中旬为军事指挥部成员,兼任西乡、城固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和红一团政委。1933年4月4日被叛徒严明杀害,壮烈牺牲。
林营妹(1910―1933),女,又名炎箕嫲,化名林福秀,福建省武平县武东乡袁畲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