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湝(?-577年),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北齐政权奠基者高欢之第十子,北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等人的异母弟。母亲小尔朱氏,受封任城王,北齐灭亡前曾名义上成为北齐皇帝。
高照容(469年-497年),勃海郡脩县(墓志写条县)人,司徒高肇之妹,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宣武帝元恪生母。十三岁时入宫,得到孝文帝的宠幸,生宣武帝元恪、广平文穆王元怀和长乐公主元瑛。公元497年,高照容在从代地到洛阳的途中去世,时年二十九岁,一说是被孝文帝的妃子冯昭仪派人杀害。高照容死后,谥号为文昭贵人,其子宣武帝即位后,追尊为文昭皇后,葬于终宁陵。
侯标,生卒年不详,朔方人(或说是雁门人),羯族,是侯景的父亲(侯景称为“阿爷”)。
高隆之,本姓徐,字延兴。北齐洛阳人。父徐干为姑婿高氏所养,因从其姓。高欢认他为弟(《北史》作弟,《北齐书》作从弟)。天平元年(534年)领营构大将军。累迁并州刺史。东魏初年,为尚书右仆射,主持邺都营建工程。与孙腾、司马子如、高岳合称“四贵”,非法专恣。官至太保。高洋小时,高隆之曾对他无礼,高洋取代东魏时,隆之反对。高洋下令把高隆之殴死。赠冀定瀛沧幽五州诸军事、大将军、太尉、太保、冀州刺史、阳夏王,但没有上谥号。后高洋更杀其诸子(《北史》称高隆之被杀诸子为司徒中兵高慧登等二十人,《北齐书》则作高德枢等十余人
三年(541年)春二月初二,阿至罗出吐拔那浑大率领部众前来投降。三月十三,梁州人公孙贵宾聚众造反,自称天王,阳夏镇将讨伐并活捉了他。
侯莫陈崇(514年―563年),字尚乐,鲜卑族,代郡武川人,少师、安平郡公侯莫陈顺之弟,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侯莫陈崇少时勇猛果敢,善于骑马射箭。十五岁时,随贺拔岳、尔朱荣征讨葛荣。随元天穆平定邢杲。再随贺拔岳击败元颢、赤水蜀。后打败万俟丑奴,因功任安北将军、太中大夫、都督,封临泾县侯。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被杀后,投奔宇文泰。败原州刺史史归,代理原州政事。随宇文泰平定侯莫陈悦,转任征西将军。大统元年(535年)以后,历任要职。先后随宇文泰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征战河桥。大统
侯莫陈顺(?-557年),鲜卑族,代郡武川人,太保、梁国公侯莫陈崇之兄,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官员,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侯莫陈顺初任统军,先后随军讨伐葛荣、平定邢杲、出征韩娄、打败元颢,皆立战功。西魏建立后,曾多次平定叛乱、击败敌军。此后历任骠骑大将军、大将军、荆州总管、荆州刺史等要职。557年,丞相宇文泰之子孝闵帝宇文觉受禅登基,建立北周政权,任命侯莫陈顺为少师、柱国。同年,侯莫陈顺去世。
江总(519年-594年)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
黄法氍(537年-627年),字仲昭,南北朝巴山郡新建县(今江西省乐安县龚坊)人。南朝梁陈时的军事将领。黄法氍出身于名门望族,自幼机智勇敢,成年后熟习兵法。梁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反梁于寿春(今安徽寿县),纵兵骚扰百姓,黄法氍召集乡众建立武装进行防守。太守贺翊去江州(今九江)时,任命法氍为监知军事驻守新淦(今樟树市)。次年六月,梁将陈霸先率兵由广东北上援助建业(今南京)。途经大庚岭时,高州(今广东阳江)刺史李迁仕派主帅杜平虏与陈霸先前军周文育在赣江边对峙百余日,驻在新淦的黄法氍派兵支援周文育。陈军于
贾思伯(468年—525年)字仕休,北魏大臣,北魏益都(今寿光)人,幼年聪慧,10岁能诵诗,“工草隶,善辞赋,文苑儒宗,遐迩归属”。
皇侃(488年-545年),一作皇偘,其字不详,吴郡(郡治在今江苏苏州市)人。南朝梁儒家学者,经学家。 皇侃是青州刺史皇象的九世孙。曾任国子助教、员外散骑侍郎。皇侃少好学,师事时之名儒会稽贺塌。精通儒家经学,尤明"《三礼》学"和《孝经》、《论语》。撰有《论语义疏》十卷,略于传统的章句训诂和名物制度,而多以老、庄玄学解经。如《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其解曰:"重为轻根,静为燥本,君子之体,不可轻薄也。"其说与
贾思勰(xié),约在永熙二年至武定二年间(533~544),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贾思勰是青州(今山寿光县)人,生平不详,曾任高阳太守。北朝北魏末期和东魏,南朝宋至梁时期(公元六世纪),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所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该书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该著作由耕田、谷物
斛斯椿(493年-534年),字法寿,广牧富昌(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南约三十里)人,北魏大臣。斛斯椿在六镇叛乱时奔投尔朱荣,因为人佞巧而颇得尔朱荣之喜好,随尔朱荣平定葛荣、讨伐元颢。尔朱荣被诛杀,斛斯椿依附萧衍所立汝南王元悦,当尔朱兆攻入洛阳后又背叛元悦,重新投入尔朱氏门下,官职也随之节节高升。中兴二年(532年),杀尔朱世隆、尔朱彦伯兄弟。普泰二年(532年)与孝武帝元修逃往关中。永熙三年(534年)逝世。
四月,沮渠唐儿叛沮渠无讳;无讳留从弟武威太守沮渠天周守酒泉,与弟宜得引兵击唐儿。庚辰(二十八日),魏镇南将军达奚眷再次围攻酒泉。沮渠唐儿战败、死于敦煌。沮渠无讳却没了回救酒泉的胆量。十一月,酒泉城中粮食消耗殆尽,饿死了一万多口人,沮渠天周杀了自己的妻子给战士们食用。庚子(二十二日),达奚眷攻下酒泉城,抓获天周,送往平城处死。酒泉城内只剩四千多人。
胡谐之,一作楷误,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南朝齐重臣。永明五年,为左卫将军,加给事中。六年,迁都官尚书。十年,谐之转度支尚书,领卫尉。谥肃侯。
阚骃,字玄阴,生卒年不详,敦煌(今属甘肃)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经学家。阚骃博通经传,聪明敏捷过人,读书过目成诵,时人称为宿读。阚骃初仕北凉,深得沮渠蒙逊、沮渠牧犍二主器重,官至尚书。北魏灭北凉后,阚骃入仕北魏,当时乐平王拓跋丕镇守凉州,引荐阚骃为从事中郎。阚骃曾为三国时王朗所著的《易传》一书作注;又著有《十三州志》十卷,是中国古代一部地理要籍,已佚,今有辑本。
胡义周,安定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人。汉人,西秦时为姚泓黄门侍郎,赫连勃勃时为秘书监。撰有《统万城铭》:“延王尔之奇工,命班输之妙匠,撰文梓于邓林,采绣石于恒岳,九域贡以金银,八方献其环宝。”有一子胡方回。
孔敬通,南朝梁大同中(535年―546年)东宫学士。能一笔草书,一行一断,婉约流利,特出天性,顷来莫有继者。
九月癸卯,洛州人贾伯奴、豫州人田智度聚党千余人,伯奴称恆农王,智度上洛王,夜攻洛州。州郡击之,斩伯奴于缑氏,执智度送京师。
雷次宗(386年-448年),字仲伦,豫章南昌人,南朝刘宋时期方志家、教育家、佛学家。他曾两次被皇帝请到京城讲授儒学,齐高帝萧道成曾是他的学生。以雷次宗为首的分科教学,对隋唐时代专科教育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是后代分科大学的开端。雷次宗还是东林寺十八高贤之一,对净土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革(?-535年2月),字休映,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为南朝宋齐间士族的名流,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好文辞,历官八府长史,不屈服于权贵。
李安世(443年-493年),安世以贵胄子弟出仕。11岁即为文成帝招为中书学生。献文帝时,迁主客令,奉诏接待齐使刘缵,应对 自如,迁主客给事中。太和九年(485),感于豪强广占田土,百姓无立锥之地,贫富不均,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限制士族多占田产民户,分配土地给无地农 民,以增加政府收入,为孝文帝采纳。后出为相州刺史,封赵郡公。劝课农桑,选拔人才,为西门豹、史起等有功的地方官立庙,又设计铲除李波等地方豪强,为百姓所称道。
江蒨(475-527年),字彦标,济阳郡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南朝大臣,著名文学家。幼而聪警,过目能诵。选为国子监生,通《尚书》,举高第。起家秘书郎,转司徒东阁祭酒、庐陵主簿。累迁中书侍郎,领南兖州大中正。迁太子中庶子。出为伏波将军、晋安郡内史,在政清约,务在宽惠。征为宁朔将军,迁太尉临川王长史,转尚书吏部郎,右将军。大通元年(527年)卒,时年五十三。诏赠本官,谥号为肃。撰《江左遗典》三十卷,著有文集十五卷。
李弼(494年-557年),字景和,陇西成纪人,本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李弼少时远大抱负,体力过人。永安元年(528年),为尔朱天光的别将,随尔朱天光西征,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又与贺拔岳讨败万俟丑奴。作战时,李弼总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尔朱天光前去洛阳,李弼隶属侯莫陈悦,任大都督。永熙三年(534年),投靠宇文泰,任秦州刺史。后随宇文泰击败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又与贺拔胜攻克河东,平定汾州、绛州。大统十四年(548年),平定北稽胡的反叛,官升太保,加柱国大
江子一(489年-548年)字符贞,济阳考城人。生于齐武帝永明七年,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年六十岁。少好学,有志操。以家贫阙养,因蔬食终身。起家王国侍郎,朝请。启求观书秘阁,武帝许之。迁尚书仪曹郎,出为遂昌、曲阿令,皆着美续除通直散骑侍郎,出为戎昭将军,南津校尉。与弟子四、子五,俱死侯景之难。谥义子。
李昞(536年-572年),亦作李昺,字明泽,南北朝时期北周人,祖籍陇西,是唐朝开国君主李渊的父亲,妻为元贞皇后独孤氏。出身陇西李氏,家族世代都仕于北朝,其父李虎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称陇西郡公。551年,李昞承袭为陇西郡公,564年,加封唐国公。曾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昞死后谥唐仁公。李渊登位后,他被尊为皇帝,庙号唐世祖,谥号元皇帝。
李冲(450年-498年)原名李思冲,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北魏镇北将军、敦煌宣公李宝的幼子,陇西李氏仆射房始祖。沉雅有大量,清简皎然,无所求取,时人美焉。太和初年,任秘书中散、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迁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仍兼给事中。转南部尚书,赐爵顺阳侯。李冲提出均田制、三长制,封荥阳郡开国侯、食邑八百户、廷尉卿。寻迁侍中、吏部尚书、咸阳王师、太子少傅。迁都洛阳,负责营建新都,封阳平郡开国侯,迁尚书仆射、仍领少傅,改封清渊县开国侯。太和二十二,卒,年四十九,赠司空,谥号文穆,葬于覆舟山。
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南朝宋第五位皇帝。字休龙,小字道民,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宠,屡镇外州。453年,太子刘劭弑帝之后,刘骏亲率大军讨伐,很快便击溃刘劭的势力,夺取了皇位。年号“孝建”、“大明”,史称孝武帝。
刘显(481年—543年),南朝梁诗人。字嗣芳。沛国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幼聪敏,当世号曰神童。好学,博涉多通。
李崇(455-525年),字继长,小字继伯,黎阳郡顿丘(今河南省浚县)人。北魏外戚大臣,文成元皇后侄子。初拜主文中散,袭爵陈留郡公,拜镇西大将军,历经高祖孝文帝、世宗宣武帝、肃宗孝明帝三朝,历治八州,五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孝昌元年(525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一,追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太尉公、雍州刺史,谥号武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