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奉伯,[南朝·宋]宋明帝时人。工书,编次书、画,装背皆妙。书品列入下之上。论曰动成楷则,殆逼前良。《书品、虞龢论书表、历代名画记》。东莞郡(今山东莒县)人。泰始三年(467年)奉诏与前将军巢尚之等编次二王法书。泰始六年(470年)拜皇太子妃,州郡皆献物,多者将直百金,孙奉伯只献琴书,宋明帝大怒,赐死,不久又原谅他。泰始七年(471年),明帝派遣孙奉伯前往淮阴监元会。
拓跋范(?-447年),鲜卑族,明元帝拓跋嗣之子,太武帝拓跋焘异母弟,母慕容夫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将领,封乐安王,官至卫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延和二年(433年),拓跋范奉命镇守长安(今陕西西安)。拓跋范镇守长安期间,宽厚体谅属下,安抚接纳百姓,因此深受百姓称赞,使关中地区得以安定。后因三秦地区刚遭战乱,流亡百姓接连不断,于是上书太武帝请求崇尚简易的治理法则,太武帝采纳其建议,下令减轻徭役,给予民众休养生息的机会。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拓跋范随军攻打柔然,魏军击败柔然可汗吴提。太武帝出征时,尚书令
孙腾(481年―548年),字龙雀,咸阳石安人,北凉中书舍人孙通之孙,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官员。孙腾朴实坦诚,熟悉吏事。正光年间,随尔朱荣进入洛阳,任冗从仆射。后为高欢帐下,随高欢东征邢杲,擒获叛贼。历任后将军、侍中、尚书左仆射、司空、尚书令、太保等,封爵石安县伯,后进封咸阳郡公。武定六年(548年),孙腾去世,时年六十八岁,追赠使持节、都督冀定等五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太师、开府、录尚书事,谥号文。天保初年,文宣帝以孙腾有佐辅之功,配享高欢的庙庭。
拓跋伏罗,太武帝拓跋焘之子,太平真君三年受封晋王,加任车骑大将军。
孙小,字茂翘,咸阳郡石安(今西安渭城区)人。其父孙瓒,赠秦州刺史、石安县子。孙小没入宫刑,内侍东宫,以聪识有智略称,转四台中散。太武帝幸瓜步,虑有北寇之虞,赐爵泥阳子,以为并州刺史,晋爵中都侯,以郭祚为主簿。迁冀州刺史,所在清约,诣阙颂其政化。
拓跋孤,鲜卑族,十六国时期代国平文帝拓跋郁律第四子,烈帝拓跋翳槐、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弟。
拓跋觚,拓跋烈之弟,勇略有胆气,少与兄拓跋仪从太祖,侍卫左右。使于慕容垂。垂末年,政在群下,遂止觚以求赂。太祖绝之。觚率左右数十骑,杀其卫将走归。为慕容宝所执,归中山。垂待之逾厚。觚因留心学业,诵读经书数十万言,垂之国人咸称重之。太祖之讨中山,慕容普驎既自立,遂害觚以固众心。太祖闻之哀恸。及平中山,发普驎柩,斩其尸,收议害觚者高霸、程同等,皆夷五族,以大刃锉杀之。乃改葬觚,追谥秦愍王,封子夔为豫章王以绍觚。
拓跋黎(?-428年),北魏道武帝第八子,明元帝拓跋嗣八弟、生母段夫人、广平王拓跋连同母弟。
拓跋虔(?-396年),鲜卑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纥根之子,道武帝拓跋珪的堂弟,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将领。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其子拓跋嗣登
拓跋连(?-426年),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第七子,明元帝拓跋嗣七弟、生母段夫人、京兆王拓跋黎之同母兄。
拓跋仁(?-453年),鲜卑名库仁真,官至征西大将军,爵封永昌王,北魏宗室成员,太武帝、文成帝时期将领。
拓跋翰,拓跋什翼犍的第三子和嫡次子,母昭成皇后慕容氏,封秦王,谥号明。子拓跋仪、拓跋烈。后娶其寡嫂贺兰氏(拓跋珪母),生拓跋觚。《魏书·列传三》称拓跋翰去世于代建国十年(公元347年),但由于他的父母在341年才结婚,此记载很可能有误;而且,按《魏书&·列传三》的另一记载“秦明王翰,昭成皇帝第三子。少有高气,年十五便请率骑征讨”,拓跋翰至少活到十五岁;但他肯定没有活过376年的拓跋寔君之乱。
拓跋良,乐安王拓跋范长子。世祖未有子,尝曰“兄弟之子犹子也。”亲抚养之。长而壮勇多知,常参军国大计。高宗时,袭王。拜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为内都大官。薨,谥曰简王。
河间王拓跋若,字叔儒,文成皇帝子。年十六,未封而薨,追封河间,谥曰孝。诏京兆康王子太安为后。太安于若为从弟,非相后之义,废之,以齐郡王子琛继。
拓跋晃(428年-451年7月29日),鲜卑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长子,母夫人贺氏,北魏宗室。延和元年(432年),拓跋晃被立为皇太子。太武帝率军攻打北燕时,命拓跋晃留守处理尚书省事务。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攻打北凉,拓跋晃留京总理朝政,由宜都王穆寿辅佐。不久随太武帝攻打柔然。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帝下诏灭佛,平素喜好佛法的拓跋晃在这一问题上与父亲产生极大矛盾。屡次劝谏却未得听从,只得设法保全很多和尚不被杀害。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因被太武帝宠臣宗爱陷害使得东宫大批官员被杀,忧虑而死,时
广川王拓跋略,文成皇帝子,延兴二年封。位中都大官,性明敏,鞫狱称平。太和四年薨,谥曰庄。
拓跋深,景穆帝(追谥)拓跋晃之子,文成帝拓跋濬的弟弟,生母不详,早卒,死后被追封为越王。
拓跋胡儿(?―463年),景穆帝(追谥)拓跋晃之子,文成帝拓跋濬的弟弟,生母为椒房尉氏。
拓跋洛侯(?-461年),景穆帝拓跋晃之子,文成帝拓跋濬异母弟,生母不详。和平二年(461年),被封为广平王。同年去世,谥号殇王。因拓跋洛侯无子,以兄弟阳平幽王拓跋新成第五子元匡(拓跋匡)嗣后,袭其爵位。
拓跋寔君(?-376年),一作拓跋实君,鲜卑族,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庶长子,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伯父。拓跋寔君禀性愚昧,残忍无仁道。建国三年(340年),拓跋什翼犍将新归顺的百姓分成南、北二部,各自设置大人监察,拓跋寔君负责监察南部。当初,拓跋什翼犍因弟弟拓跋孤推让君主之位给他,便将一半国土授予他。拓跋孤死后,其子拓跋斤未能继承其职,因而心怀不满,想伺机作乱。建国三十九年(376年),拓跋斤趁代国遭前秦挫败、拓跋什翼犍患病、未确立继承人之机,对拓跋寔君说,拓跋什翼犍要立与慕容氏所生儿子为继承人,但畏惧他会作
拓跋浑(?-487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第三子阳平王拓跋熙之次子。
安丰王拓跋猛,字季烈,文成皇帝子。太和五年封,加侍中。出为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猛宽仁雄毅,甚有威略,戎夷畏爱之。薨于州。赠太尉,谥曰匡。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公元392年-公元423年),鲜卑族,道武帝拓跋珪长子,太武帝拓跋焘之父,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二任皇帝。公元403年,拓跋嗣被立为太子。公元409年,诛杀谋逆的拓跋绍后,登基为帝,改元永兴。公元410年,北伐大破柔然。公元423年,亲征刘宋,辟地三百里。公元423年,由于御驾亲征,积劳成疾而终,享年32岁,谥号明元皇帝,庙号太宗。拓跋嗣文武双全,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拓展疆土,励精图治,在北魏历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
拓跋健(?―441年),明元帝拓跋嗣之子,太武帝拓跋焘异母弟,母尹夫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将领,封永昌王,官至抚军大将军。拓跋健身材高大强壮,善于骑射,通晓兵法,征战各处常立大功。才能技艺与陈留桓王拓跋虔相等,但智谋却超过他。拓跋健先后率军打败大夏皇帝赫连昌,攻克北燕建德,攻打北燕和龙,平定西河胡人叛乱,北伐柔然、威震漠北。在北魏消灭北凉政权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功劳位居众将之首。后又打败南凉与北凉的残余势力。太平真君二年(441年),拓跋健去世,谥号庄王。
拓跋弥(?-424年),又称拓跋狝,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第三子、太武帝拓跋焘之弟。生母不详。北魏安定王,卫大将军,谥号“殇”。
拓跋他(416年―488年),一作拓跋佗,鲜卑族,道武帝拓跋珪之孙,阳平王拓跋熙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将领。拓跋他身高八尺,身材相貌俊美,性格谨慎忠厚,武艺过人。初袭父爵为阳平王。延和三年(434年),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山胡人白龙叛乱,因功改封临淮王,任镇东将军。不久改封淮南王,任都督豫洛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等,镇守虎牢。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平定山胡人曹仆浑等叛乱,因功任前锋大将军、都督诸军事等。南朝宋派兵侵犯北魏时,拓跋他随从征伐并攻陷悬瓠,因功任镇西大将军、雍州刺史等,镇守长安。安抚三秦地
景穆帝拓跋晃及南安隐王拓跋余之兄弟。拓跋建于太平真君三年(442年)被封为楚王,正平二年(452年)改封广阳王。同年广阳王薨,以“简”为谥,是为广阳简王。
拓跋那(?-451年),鲜卑名阿斗埿,官至中都大官、仪同三司,爵封高凉王,北魏宗室成员,太武帝时期将领,个性骁勇善战,在太武帝后期曾经多次领兵对外作战。
临淮王拓跋谭,真君三年封燕王,拜侍中,参都曹事。后改封临淮王。世祖南讨,授中军大将军。先是,刘义隆以邹山险固,有荣胡家,乃积粮为守御之备。谭率众攻之,获米三十万以供军储。义隆恃淮之阻,素不设备。谭造筏数十,潜军而济。贼众惊溃,遂斩其将胡崇,贼首万余级。薨,谥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