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无余子的故事,东汉末年,有个文学家叫祢衡,他性格刚烈,恃才傲物。建安年间,他来到许昌,当时汉献帝刚迁都这里,四方人才都来汇集,纷纷投靠权贵,寻找政治上的出路。祢衡在许昌住了几天,也不知道自己该去投靠谁。有一天,他在路上遇
牧豕听经的故事,承宫是东汉人,他从小死了父亲,因为家里穷,八岁就给有钱人放猪。他家附近有个叫徐子盛的儒生,在学校教授儒家经典《春秋》,收了几百个学生。有一天,承宫放猪经过学校,听见徐老师在讲课,就站在教室外面偷听。徐老
南风不竞的故事,公元前555年,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襄公派人向晋国求救。晋平公会同郑、宋、卫、曹等十二国诸侯起兵伐齐救鲁。他们很快把齐国打得大败,并一直打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把临淄团团围住。正在这时,郑国的大夫公孙
南冠楚囚的故事,春秋时,晋国和楚国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584年,楚共王兴兵讨伐郑国,而晋景公会同齐、鲁、宋、卫等国发兵救援郑国。晋、楚在郑地交战,楚兵大败,一个名叫钟仪的楚国官员被抓住,成了晋军的俘虏。晋军回国以后,把
南柯一梦的故事,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但见洞
南阮北阮的故事,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等七人是好朋友,他们崇尚老庄,经常在竹林里吟诗作文,饮酒清谈,人称“竹林七贤”。阮籍的侄子阮咸也是“七贤”之一,人们把他俩并称为“大小阮
南山隐豹的故事,春秋时,宋国陶邑大夫名叫答子。他在陶邑任职三年,没有为老百姓做什么好事,家产却增加三倍。他的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好几次规劝答子不要贪财,但答子根本听不进。三年任期满后,答子把搜刮来的钱财用车装运回
南辕北辙的故事,战国时,各诸侯国中的魏国一度实力强大。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在逢泽(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召集十二诸侯王举行盟会,然后率领他们在孟津(古黄河渡口,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朝见周天子。从此,魏惠王开始称霸
南州冠冕的故事,庞统是三国时襄阳人。他是襄阳地区大名士庞德公的侄儿。他少年时一点也没有精明能干的样子,长相还有些傻气,没有人看重他,但庞德公很了解他的才能。当时,荆州贤士司马徽善识人才,人称“水镜先生”
难兄难弟的故事,陈寔是东汉桓帝、灵帝时的名士,他曾经当过太丘县令,因为廉洁奉公,百姓都很信赖他。陈寔家里的生活非常俭朴。家里甚至没有仆人。有一次,陈寔外出办事,他的大儿子元方在前面拉车,小儿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