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斯·麦克米伦(Kenneth MacMillan ;1929~1992),苏格兰芭蕾演员、编导。1929年12月11日生于邓弗姆林。曾在萨德勒斯威尔斯剧团舞蹈学校学习,1943年加入该剧团。1953~1954年参加该团的编导实验组。第1部正式作品《梦游》(1953),就显示出他的才能。以后他的风格逐渐变得轻松流畅。1960年创作的《仙女之吻》,其戏剧结构具有独创性。此后的一系列作品显示出他在编排无情节作品方面的才能和善于使舞蹈产生强烈戏剧效果的特长。1966~1969年任在柏林西区的德国歌剧院芭蕾舞团
陈爱莲(1939~ ),中国舞蹈演员。祖籍广东番禺。幼孤。12岁时由孤儿院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学员班,1954年转入北京舞蹈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4年。1963年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她的舞蹈动作轻盈流畅,技巧性强,长于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等多种风格的舞蹈。1961年,在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她表演的《春江花月夜》(独舞)、《蛇舞》(双人舞)、《弓舞》(领舞)、《草笠舞》(领舞)连获4枚金质奖。她还先后主演过舞剧《鱼美人》、《文成公主》和《红楼梦》等。1980~1982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多次举行了个人
尤里·尼古拉耶维奇·格里戈罗维奇(俄文:Ю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Γригорович;拉丁文:Iuri Nikolaevich Grigorovich;1927~ ),俄罗斯(苏联)芭蕾编导和演员,苏联人民演员(1973),列宁格勒音乐学院舞蹈教授(1973)。1927年1月2日生于列宁格勒。194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舞蹈学校。1946~1964年任基洛夫剧院芭蕾舞团性格舞演员,曾扮演过谢维里杨(《宝石花》)和努拉里(《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等角色。1962~1964年任该团编导。1964年担任莫斯
加林娜·乌兰诺娃(俄文:Γалина Сергеевна Уланова;拉丁文:Galina Ulanova;1910~1998),俄罗斯(苏联)女芭蕾表演家、教育家。生于俄国圣彼得堡,卒于莫斯科。父亲S.乌兰诺夫为芭蕾排练教师,母亲M.罗曼诺娃为芭蕾演员和教师。9岁考入列宁格勒舞蹈学校,先跟随母亲学舞,后师从名家A.瓦冈诺娃。毕业后进入基洛夫芭蕾舞团,很快领衔主演了所有的经典剧目。1944年调任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女主演,参与首批苏联当代芭蕾舞剧的创作,先后主演了《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又译《泪泉》)
安娜·巴甫洛娃(俄文:Анна Павловна Павлова;拉丁文:Anna Pavlovna Pavlova ;1881~1931),俄国女芭蕾演员。1881年2月12 日生于圣彼得堡,1931年1月23日卒于海牙。1891年入圣彼得堡皇家芭蕾舞学校。1899年毕业后即进入玛利亚剧院(见基洛夫剧院芭蕾舞团),1906年成为首席演员,主演了几乎所有该剧院的传统剧目,并成功地塑造了М.М.福金所编的《天鹅之死》、《阿尔米达的帐篷》、《埃及之夜》、《仙女们》等剧目中的主要角色。福金认为巴甫洛娃是他的作品
阿尔文·艾利(Alvin Ailey ;1931~),美国现代舞黑人表演家、编导、教育家,美国古典现代舞的代表人物。生于得克萨斯州罗杰斯,卒于纽约。大学期间曾在L.霍顿现代舞团半工半读学舞,1950年加入该团。1953年接任团长。1954年赴纽约发展。1957年开始举办个人晚会。翌年创建艾尔文· 艾利美国舞蹈剧院,并率团巡演世界各地,被誉为“最佳黑人现代舞团”。1985年到中国演出,受到好评。1979年创办舞校。最大贡献是把非洲的民族舞、美国黑人的灵歌和布鲁斯音乐及其律动、美国的现代舞和爵士舞、欧洲的学院
许淑媖(1934~2011),中国满族女舞蹈教育家。辽宁省辽阳人,1934年11月16日生于北京。1949年在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学习。1950年任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演员,先后在《民族大团结》、《瑶族长鼓舞》、《红绸舞》、《采茶扑蝶》、《匈牙利瓶舞》等舞蹈中担任独舞、领舞。1954年,在文化部主办的舞蹈教员训练班进修,她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各民族的舞蹈。在学习中,她善于捕捉不同民族舞蹈的不同韵律和风格,哪怕区别很小,她跳起来也不雷同。同年,她开始在北京舞蹈学校(见北京舞蹈学院)担任民间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她
杰罗姆·罗宾斯(Jerome Robbins ;1918~1998),美国芭蕾表演家、编导。生于纽约,卒于纽约。19岁在犹太剧院登台,广泛涉猎舞蹈、音乐和戏剧,从事芭蕾后开始编导生涯。他的处女作《异想天开》(1944)和以此扩展的歌舞剧《锦城春色》为他在芭蕾和百老汇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9年开始任纽约市芭蕾舞团艺术指导,长期做G.巴兰钦的助手,创作了《相互作用》、《樊笼》、《集会上的舞蹈》、《另一些舞蹈》、《四季》、新版《牧神的午后》等大批芭蕾佳作,并编导了《西区故事》、《国王与我》、《屋顶上的小提琴
梁伦(1921~ ),中国舞蹈编导、教育家。别名梁汉伦。广东高要人。生于广东省佛山。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参加洪流剧团、复兴剧社等进步团体,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后入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主修编导专业,曾师从吴晓邦学习舞蹈。1943年毕业留校任教。1945年在昆明与胡均、陈韫仪、游惠海、倪路等舞蹈家创立“中华舞蹈研究会”,发展新舞蹈艺术。他深入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搜集民间舞蹈,在闻一多的倡导下,组织彝族民间艺人到昆明演出。1946年6月赴中国香港
参加中原剧社,同年秋季任中国歌舞剧艺社编导、演员和教员,随社到泰
阿莉西亚·阿隆索(Alicia Alonso ;1920~2019),古巴女芭蕾演员和编导。1920年12月21日生于哈瓦那。幼年曾在哈瓦那、纽约等地学习芭蕾。1939~1960年间在美国芭蕾舞剧院担任独舞演员和主要演员。1955~1957年还曾在蒙特卡洛俄罗斯芭蕾舞团担任主要演员。1948年与F.阿隆索一起创办阿丽西亚·阿隆索芭蕾舞团(后改名为古巴国家芭蕾舞团)。1950年还创办了自己的舞蹈学院。她把娴熟的舞蹈技巧、表演激情和戏剧内容结合起来,除成功地塑造了古典芭蕾中的角色奥杰塔(《天鹅湖》)和吉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