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楚,男,1940年出生于浙江永嘉县,著名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史家,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字芸台,后改字仲澐(一说字仲潭),浙江省绍兴市人。著名历史学家。五四运动以后被称为史学界的“马列五老”之一。
J.S.密尔(汉语拼音:Mi'er;英语:John Stuart Mill;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也译作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9世纪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代表。生于伦敦,《英属印度史》作者J.密尔的长子。1820~1821年与功利主义另一著名代表边沁同游法国。1822年随父到东印度公司,次年5月任该公司印度通讯检查部的书记,1856年擢升为主任,1858年辞职。1865年被选任英国议会下议院议员,至1868年选举中失败脱离国会,
费尔巴哈(1804~1872)(汉语拼音:Fei er ba ha;英语:Feuerbach,Ludwig Andreas),德国哲学家。1804年7月28日生于巴伐利亚,卒于1872年 4 月13日。早年入海德堡大学神学系,后转入柏林大学学习哲学,1826年转入埃尔兰根大学学习植物学、解剖学和心理学,后获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后因发表反对神学的著作被辞退,隐居乡间。在逝世前不久曾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他的功绩是在唯心主义统治德国哲学界达数十年之久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他曾属青年黑格尔
杜子春生于西汉末年,曾任太中大夫,东汉经学家。开始研究《公羊传》,后研究《左传》,从刘歆学习《周礼》,时值兵乱疾病,刘歆诸学子多死于难,只有杜子春长寿,至汉明帝永平初年尚存,年且将九十,家于南山。他的著录弟子颇多,曾传授《周礼》之学给郑众、贾逵,《周礼
爱尔维修,C.A.,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生于巴黎一个宫廷医生家庭,卒于巴黎。爱尔维修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认为既没有R.笛卡儿所谓的“天赋观念”,也没有洛克所谓的“内省”经验,一切知识都是由外部经验引起的;经验首先是通过感官产生感觉,所以感觉是一切知识最根本的源泉。
牟宗三(英语:Prof.MOUTsungSan,1909年6月12日-1995年4月12日),字离中,中国现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1995年4月12日下午三时因器官衰竭逝于国立中国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
斯宾诺莎(1632~1677;Spinoza,Benedictus de(Baruch)),17世纪荷兰哲学家。西方近代唯物论、无神论和唯理论的主要代表。斯宾诺莎1632年11月24日生于阿姆斯特丹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卒于1677年2月20日。
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前522-?)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少孔子29岁。仲弓与冉有、冉伯牛同族,生于不肖之父。为人敦厚、气度宽宏,在孔门以德行著称,早年拜师于孔子,《论语》记其名与字11次,并尊冉雍为孔门十哲德行科弟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古希腊哲学家,智者。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大约活了70岁。他认为,感觉现象是真实的,人的感觉是可靠的。但又根据人们因各自的感觉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判断的现象,断言“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感觉”。他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认为道德也是因人而异的。著有《论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