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是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出身名门,才情四溢,但命运悲惨,一生三嫁。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留下了一首前无古人的音乐名作《胡笳十八拍》。
书香门第出才女
蔡文姬,名琰,她的父亲是东汉大名鼎鼎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出生在在这样的家庭,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种幸运。蔡邕通经史,善辞赋,且精于书法,擅长音乐。在父亲的熏陶下,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养,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三国时丁廙在《蔡伯喈女赋》中描述道:“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后汉书·烈女传·蔡琰传》中称蔡文姬“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后汉书》有一则史料也记载了蔡文姬的文化素养。当蔡文姬历经十多年离乱归汉后,有一次,曹操问蔡文姬:“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后来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古文,没有错误和遗漏,赢得了曹操的敬重与赞叹,可见其过人的记忆力与深厚的文学涵养。
除了较高的文学素养之外,蔡文姬还精通音乐,并有较深的造诣。《后汉书》李贤注引刘昭《幼童传》中说,“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蔡邕弹琴时不巧弄断琴弦,在隔壁的蔡文姬马上就能听出是第二根弦崩断。蔡邕不以为然,又故意弄断另一根琴弦,蔡文姬又准确地指出是第四根。能达到听音知断弦的地步,其音乐水平可想而知。
正因为继承了父亲几乎所有的才华,因此韩愈称赞说“中郎有女能传业”,可见,蔡文姬真可谓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大家闺秀,窈窕淑女。
自古红颜多薄命
但可惜的是,因生逢乱世,造成了蔡文姬一生的悲惨。蔡文姬的童年十分不幸,其父蔡邕因上书抨击朝政而被流放,蔡文姬也随父过了十二年的流亡生活。直到权臣董卓当政时,拜蔡邕为左中郎将,生活才暂时安定下来。十六岁时,蔡文姬迎来了她的第一次婚姻,嫁给了卫仲道。卫仲道出身河东大族,熟读经史,两人真可谓郎才女貌,琴瑟和鸣。
但从此,不幸却接二连三降临到蔡文姬身上。婚后一年,丈夫卫仲道就因病去世,郁郁寡欢、欲哭无泪的蔡文姬只好回到娘家居住。痛悼丈夫的眼泪还没抹干,更大的打击又接踵而至,父亲蔡邕在董卓被诛后也被杀身亡。命运如此无情,竟让一位柔弱的才女遭遇如此打击,但苦难还远远不止,遭受丧夫丧父之痛的蔡文姬又经历了战乱流亡之苦。
兴平年间天下大乱,匈奴乘机掳掠中原,蔡文姬与成千上万的百姓一起亡命天涯。无家可归,无路可走,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蔡文姬是怎样的弱不禁风,是怎样的绝望与凄凉。但祸不单行,流亡期间,蔡文姬又被“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匈奴所掳。满腹的才华终究抵不过匈奴锋利的弯刀,曾经的故乡不过是点点泪光之中的模糊影像。中原的软弱,受苦流泪的只是无辜的百姓,蔡文姬的悲剧,其实就是时代与战争的悲剧。
让我们略感欣慰的是,南匈奴左贤王倾慕蔡文姬的美貌与才学,将她强纳为妻子。在那遥远又陌生的地方,忍气吞声的蔡文姬一居就是十二年,并生有两个小孩。她的青春年华在悲愤中埋葬大漠,她的绝世才华在哀怨中无奈隐藏。
千古绝唱洒血泪
建安十三年,统一了北方的曹操思念起当年与自己“有管鲍之好”的蔡邕,得知其女儿蔡文姬还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将蔡文姬赎回。蔡文姬在归与留的残酷抉择中抛夫别子,独自踏上了归乡之路。回到故土后,在曹操的亲自安排下,蔡文姬后来又嫁给屯田都尉董祀,开始了她相对安定的第三次婚姻。
多年的离乱之苦,无情岁月,已褪去了蔡文姬的青春和容颜,已打磨掉一介才女的尊严与骄傲,却未能埋没蔡文姬的才情。蔡文姬归汉后,悲叹自己命运多舛,想到与孩子骨肉分离,不由悲从中来,在柔肠寸断,但又无可奈何的情境之下,写下了哀怨惆怅、动人心魄、流传千古的《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字字滴泪,句句泣血,每次读之,都引起共鸣而不忍读完,只好掩卷长叹。在《第四拍》中,她唱出对故乡的思念,发出对乱世的愤懑:“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在《第八拍》中,她想到自己命运坎坷,发出了“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的千古哀叹;在《第十六拍》中,她想到母子天各一方,不由肝肠寸断:“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
蔡文姬“因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还写有《悲愤诗》二首,描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在第一首五言诗中写母子别离的情景,“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读来让人潸然泪下。在第二首七言诗中描写自己当时的痛苦心情,“心吐思兮胸愤盈,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真是声泪俱下,悲不能已。
蔡文姬的作品,展现的是诗人的生命和血泪,正因如此,她的悲情也深深感染着后人。唐代诗人李颀听到胡笳曲,不由感慨道:“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宋代诗人徐钧发出了“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的叹惋。明朝陆时雍感叹道:“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苦难与不幸,让蔡文姬获得了创作的源泉,给后人留下了传世杰作;成就与才情,让蔡文姬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一切都已随历史的风尘渐渐散去,唯有那一声“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的千古绝唱,还隐隐约约萦绕在人们的心头,时断时续,如泣如诉,让人心酸,让人伤感!
汉武帝刘彻的后宫中究竟有多少佳丽已经无法考证,被后世所了解的有五位:陈皇后陈阿娇、卫皇后卫子夫、昌邑哀王刘髆之母李夫人、齐怀王刘闳之子王夫人和汉昭帝生母钩弋夫人。这五人的结局都不算详情>>
王珪(570年~639年),字叔玠,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王氏祁县详情>>
张锡,字奉孝,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县)人,张文琮之子,张戬之弟,武则天时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戬弟锡详情>>
朱敬则(635年~709年),字少连,亳州永城(今河南省永城市)人。唐朝大臣、史学家。他好学,重节义,爱助人。唐高宗时,任右补厥。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详情>>
唐休璟(627年-712年),本名唐璿,字休璟,京兆郡始平县(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唐朝时期宰相兼名将,咸阳令唐谐之子。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详情>>
韦安石(651年-714年),本名韦安,字安石,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宰相,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曾孙。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韦安石出详情>>
裴行本,唐朝大臣。出自河东裴氏南来吴裴。祖父裴献,隋朝扶州刺史,临汾郡公、父亲裴义山。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691年九月廿六,时任详情>>
姚璹(shú)(632年-705年),字令璋,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武周时期宰相,史学家姚思廉孙子,博州刺史姚处平的儿子。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情>>
王珪(570年~639年),字叔玠,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王氏祁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