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赞(502年或501年~531年),一作萧缵,本名萧综,字德文,小名缘觉,南朝齐宗室大臣,东昏侯萧宝卷遗腹子,梁武帝萧衍养子(名义上的次子),母为吴景晖。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元三年(501年)十月,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占有怀孕的皇妃吴景晖。梁朝建立后,生下萧赞,受封豫章王。颇有才华,擅长作文。普通四年(523年),出任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勤于政务。普通六年(525年),得知身世后,流亡北魏,得到孝明帝元诩殊礼对遇,以为司空、太尉公、高平郡公。建义元年,迁司徒公、太尉,迎娶孝庄帝姐姐寿阳公主,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齐州刺史。
永安三年(531年),遭遇乱民驱逐和公主自杀的沉重打击,出家为僧,四处逃亡,病殁于阳平,年仅三十一岁。普泰元年(531年)末,以郡王之礼与寿阳公主合葬于嵩山。元象初年,梁武帝取回遗骨,以皇子身份陪葬于修陵。
人物生平
遗腹之子
萧赞的母亲吴景晖,本来是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宫人,在萧宝卷被杀死后得幸于萧衍,立为淑媛,当时吴淑媛已经怀有身孕,但却隐瞒了这一事实。七个月后出生,取名为萧综,萧衍并不知道萧综的身份,还在504年(天监三年)封萧综为豫章王。此后,萧综的官职如同梁武帝的其他皇子一样步步擢升。吴淑媛失宠后,将真相告诉了儿子(一说萧综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经常梦见一个肥壮少年提着自己的脑袋看着他,于是问母亲为何自己会作这样的怪梦,吴淑媛询问他梦中所见少年的样貌,觉得很象萧宝卷,就把当年自己怀孕七月而生及宫中的流言告诉了他)。萧综知道后,秘密地建立齐朝的七庙,又微服拜谒齐明帝的陵墓。然而,萧综无法确信自己真的是萧宝卷的儿子。为了核实此事,他暗地里挖开萧宝卷的坟墓,取出遗骨,割破手臂,将血滴到遗骨上,血渗入了骨骸。后来他又杀死自己的一个儿子,也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检验。自此,萧综确信自己是萧宝卷的遗腹子,他白天谈笑风生跟平常一样,夜晚则号哭不止;为了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在一间屋内的地上洒满沙子,一整天光着脚在沙子上行走,以至脚下生有厚厚的老茧,如此便能日行三百里。萧衍的其他儿子对萧综甚为猜忌和排挤,但是萧衍对萧综却十分宠爱。
出奔北魏
萧综长大后,有才华,擅长写文章。523年(普通四年),萧综转任改任使持节、都督南兖、兖、青、徐、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次年又被封为镇北将军。在刺史任上,他勤于政务,但除了自己的几个亲信,他很少接见宾客,审理案件时总是隔着帘子听闻而后断决,外出时就在自己的车上挂上布帷,特别不喜欢被别人看见他的面孔。
萧综得知叔父萧宝夤在北魏,便派人与其暗中联络。525年(普通六年),梁武帝北伐。北魏彭城守将元法僧举城降梁。梁武帝下令萧综都督众军,镇守彭城,后来又命令萧综退军。萧综认为南归后再无机会与萧宝夤相见,遂于7月12日(六月庚辰)率亲信芮文宠、梁话,连夜逃到北魏临淮王元彧(《南史》作安丰王元延明)的军营中。到北魏后,他把名字改成萧赞,字德文。(注:赞的繁体字是言字旁。梁武帝的儿子名字都是绞丝旁,而东昏侯太子萧诵,萧赞改名是为了刻意表明这一身份。)萧衍了解到真相之后,盛怒之下废吴淑媛为庶人,将她毒死,并除去萧赞的宗室属籍,改易萧赞的儿子萧直的姓氏为悖,但不到十天又恢复其萧氏宗籍,并封萧直为永新侯。后来萧衍心软,下诏恢复吴淑媛的封号,给她加了谥号敬,让萧直主持她的丧事。
潦倒而终
萧赞到了洛阳,拜见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回到馆舍便为他的生父东昏侯举哀,并服丧三年。北魏的太后和高官贵族都纷纷到馆凭吊慰问,北魏朝廷对他也赏赐甚厚,封他为高平郡公、假丹阳王。
萧宝夤一直心怀异志,在孝昌三年(527年)冬举兵谋反。萧赞十分恐惧,想要逃往白鹿山,被看管桥的官吏抓起来送去洛阳。群臣认为萧赞与萧宝夤谋反不相干,赦免了他。永安元年(528年),萧赞先后升任司徒公、太尉,娶了北魏孝庄帝的姐姐寿阳长公主。随后又担任都督齐济西兖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齐州刺史。
此时,北魏爆发了“河阴之变”,国内大乱,太原王尔朱荣趁机夺权。530年(永安三年),齐州居民赵洛周据城叛乱,萧赞遭到驱逐。寿阳长公主被抓到京城,尔朱世隆强行非礼。公主不从,惨遭杀害。萧赞被驱逐后,出家为僧,先后逃往长白山、白鹿山。到阳平,病殁,终年30岁(《魏书》作31岁,《梁书》作49岁,据萧宝卷死亡时间推断为30岁)。
531年(普泰元年)末,北魏节闵帝元恭下诏,将萧赞的灵柩迎回洛阳,以王爵礼仪与寿阳长公主合葬在嵩山。元象初年,梁朝人从北魏盗掘了萧赞的遗骨,梁武帝仍然视其为儿子,把他附葬在自己陵墓旁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武帝刘彻的后宫中究竟有多少佳丽已经无法考证,被后世所了解的有五位:陈皇后陈阿娇、卫皇后卫子夫、昌邑哀王刘髆之母李夫人、齐怀王刘闳之子王夫人和汉昭帝生母钩弋夫人。这五人的结局都不算详情>>
王珪(570年~639年),字叔玠,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王氏祁县详情>>
张锡,字奉孝,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县)人,张文琮之子,张戬之弟,武则天时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戬弟锡详情>>
朱敬则(635年~709年),字少连,亳州永城(今河南省永城市)人。唐朝大臣、史学家。他好学,重节义,爱助人。唐高宗时,任右补厥。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详情>>
唐休璟(627年-712年),本名唐璿,字休璟,京兆郡始平县(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唐朝时期宰相兼名将,咸阳令唐谐之子。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详情>>
韦安石(651年-714年),本名韦安,字安石,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宰相,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曾孙。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韦安石出详情>>
裴行本,唐朝大臣。出自河东裴氏南来吴裴。祖父裴献,隋朝扶州刺史,临汾郡公、父亲裴义山。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691年九月廿六,时任详情>>
姚璹(shú)(632年-705年),字令璋,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武周时期宰相,史学家姚思廉孙子,博州刺史姚处平的儿子。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情>>
王珪(570年~639年),字叔玠,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王氏祁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