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现在大约4600年,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惊世大战,就是以轩辕为首的黄帝部落与蚩尤为首的东夷部落之间的战争。
古时候,他族对“汉族”的称呼,或为“华”,《左传》戎子驹支对晋人:“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或为“夏”,《国语》“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因此,我也把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统称为夏族,便于称呼。
当时,夏族生活在黄河中游今陕西甘肃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等地。夷族生活在河北南部,山东东部,江苏安徽北部。
这时候诸族生活以--游牧为主,进入中原之后,因河南平原黄土地地质较松软,各部落逐渐进入浅耕农业时代。随着生活日益富裕,人口渐渐繁盛,也就慢慢形成了氏族社会。所谓氏族社会,就是依照原始血缘,生活在一起的集团部落。
氏族既然诞生,那么氏族之间为了耕地、猎物等资源,自然免不了发生争端,彼此战斗。久而久之,氏族间就产生了仲裁作用的共主,即部落联盟酋长。而夏族最早的部落酋长就是炎帝。
氏族社会的共主制度是部落间一种松散联盟。酋长即为共主的称呼,对于各盟友之间没有君臣上下之分,也就是说酋长对其他部落并没有强行约束的权力。所以一个联盟力量是否强大,主要看盟主的领导力,以及会盟的氏族自发的团结力。
既然是游牧--,那么两个部落间自然也就会发生冲突。而蚩尤与轩辕之战,就是两个部落集团之间的战斗。
不过,关于这场战争,谜团比较多。
《史记·五帝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史记·五帝纪》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逸周书·尝麦》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
《逸周书》中记载,有阪泉氏,征战不休,最后被诸侯背叛而亡。然后又接着说炎帝被蚩尤驱逐,炎帝不得以与黄帝联手,最终战胜蚩尤。而《史记》中又记载黄帝先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然后又与蚩尤战于涿鹿。
这貌似十分混乱,我们一点点来剖析。
若神农氏不是炎帝,或者当时不再是炎帝,就说的过去了。
《世本》云:“炎帝,神农也。”
《世本:帝系篇》云:“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
《世本》中,炎帝是部落联盟酋长的称号,也就是说只要是联盟的首领就是炎帝,而并非一个人的专称。
《逸周书·尝麦》记载“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说明蚩尤属于少昊一系,少昊正是东夷首领,在山东一带。而古时也有炎帝将都城迁往曲阜之说。
关于炎帝的形象有“牛首人身”之说,而且部落图腾是牛。而蚩尤也是“面如牛首”,图腾也是牛。这会不会炎帝与蚩尤是同一个人?
我们从《逸周书》中推测,蚩尤凭借强大的武力,打败炎帝神农氏,然后蚩尤自命为炎帝,也就是与黄帝大战于阪泉之野的“炎帝”
这又有疑问了,黄帝战胜蚩尤两次吗?不尽然。关于涿鹿与阪泉究竟在哪,始终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就是这两个地点相距不远。那会不会其实这两场战争其实只是同一场战争?或者是一场战役中的两场局部战斗?
或者指的是轩辕与阪泉氏之间的战斗,而阪泉氏就是蚩尤。轩辕不承认蚩尤为炎帝,所以用阪泉氏称呼蚩尤。
究竟真相如何除非我们有了更详细的资料,否则我们也没有准确的答案。
我们继续来讲黄帝战蚩尤。
蚩尤驱逐神农氏之后,自号炎帝,继续西进,向着黄帝活动区域前进。
《龙鱼河图》记载: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
《易辞·系辞下》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管子·地数》中记载:“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说明蚩尤已经会用金属来炼制武器了。若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理解其中的“铜头铁额”,其实不过是蚩尤制作的头盔铠甲罢了。而黄帝当时还是用木器作为武器。以“木器”攻击“铜器”,自然是处于下风了。
轩辕如何迎战蚩尤?“教熊罴貔貅貙虎”,这些是跟随轩辕起兵对抗蚩尤的部落。那时氏族以动物为部落图腾,同时也会以图腾称呼,比如轩辕的有熊部落。这也说明了双方的差距,黄帝只有“熊罴貔貅貙虎”六族,而蚩尤有八十一兄弟氏族,十倍之差。再加上武器装备,轩辕部落如何抵抗?
轩辕从神农氏的嘴里知道了双方人数以及装备上的差距,因此知道自己绝不能正面对抗蚩尤。天时地利人和,既然人和不在轩辕一边,那么只能从天时与地利入手了。若仔细分析涿鹿之战,轩辕估计是第一个“以退为进”,采用天时地利来迎击敌人的第一人。
蚩尤进,轩辕就退,不与蚩尤直接交锋。一边以退为进,拖垮蚩尤军。一边将蚩尤引入陌生的地形中。
《易传·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从易辞记载中,黄帝已经拥有牛车马车一类的了,这在对战蚩尤中也是轩辕有利的一项。蚩尤军手持利器,身着铠甲,以步卒为主要兵种。而轩辕利用牛马,一是便于快速转移,二是进攻的 时候,也能用牛马车做战车进攻,弥补武器装备上的差距。
蚩尤从外地来,不熟悉本地的天气地形。而轩辕熟悉地形便于埋伏,等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之际,轩辕就趁着蚩尤军惊慌不定的时候,率军袭击蚩尤。借助天时地利作战,轩辕往往胜多败少。久而久之,随军士兵便认为这是天神帮助轩辕,便有了风伯雨师的传说。
轩辕奠定胜利的一战是在风沙中作战。轩辕把蚩尤引入了一种狂放大作的环境中,或者轩辕就是在等这个狂放。轩辕造有所准备,提前制作了指南车。借助此车能够辨别方向。
轩辕既然能够造出指南车,一定也会有其他类型的战车。正是凭借战车的无往不利,才是击败蚩尤的保证。
在蚩尤军迷失于风沙,彷徨无助之际,轩辕借助指南车率众出击,一举将蚩尤军击溃,擒杀蚩尤。轩辕一战奠定胜负。
《孙子兵法》曰: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这说的就是轩辕黄帝,利用地利、天时战胜实力远胜于自己的蚩尤。
轩辕也借助战败蚩尤的威望,登上氏族联盟首领的位置,称为黄帝,《史记》称:“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神话源于传说,而传说源于事实。只要我们一点点剥去它的神秘性,说不定会给我们足够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