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许都故城 吕超峰 摄。
在许昌境内,三国遗迹随处可见,它们或身处闹市,成了市民休闲游乐的场所。或远在田野山间,默默“诉说”那段曾经的辉煌。
在建安区张潘镇古城村一片农田的下方掩埋着两座故城,下层是许国故城,上层是汉魏许都故城。
据史料记载,汉魏许都故城内的建筑除了街房、民宅、官署外,著名的有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毓秀台等。岁月荏苒,沧海桑田。经过1800多年风吹雨打,昔日繁华的都城已荡然无存,只剩下黄土堆成的毓秀台,它是汉魏许都故城在地面上的唯一实物遗存。
春秋楼、灞陵桥“讲述”关羽忠义故事。
4月18日,春光明媚,来自新乡的赵志伟和同伴一起来到春秋楼景区。“关公被世人尊称为‘武圣人’,是诚信、忠义精神的代表,我们特意来春秋楼祭拜关公。”站在气势雄伟的春秋楼前,赵志伟满怀崇敬之情地说。
春秋楼又名大节亭,因关羽在此夜读《春秋》而得名。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下邳之战,关羽和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成为曹操的俘虏。
在张辽的劝说下,关羽以“三约”回应曹操的劝降。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要给两位嫂夫人俸禄,三是一旦得知刘备的下落,便辞曹归刘。“三约”体现了关羽的忠义精神,曹操一概应允关羽方降。
曹操惜才爱将,对关羽礼遇有加,先拜他为偏将军,后又封为汉寿亭侯。到了许昌,曹操赐给关羽一处宅院。
关羽在许期间,表现出了他对汉室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的品格,为世人所敬仰和传颂,被奉为义结千秋、忠贞不贰的英雄好汉。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获封号最多的人物,被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他在人们心中是帝、是圣、也是神。关于他的功绩,人们常说关羽是“头枕洛阳,身卧当阳,功在许昌”也就是说,关羽建功立业名扬天下与许昌密切相关,许昌的春秋楼、灞陵桥就是例证。
公元200年,关羽挂印封金之后,在灞陵桥辞别曹操,留下了“关公挑袍”的千古佳话,灞陵桥也随之成了许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桥。
三国古迹在许昌大地上星罗棋布。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奉天子以令诸侯,在历史舞台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画面,留下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故事。
审核/张江岭 赵红娟。
监制/张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