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发生在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下面66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战中明军集结全国精锐20万和朝鲜等军队,号称47万大军,向辽东发起进攻,兵分四路进军,左侧中路杜松领兵六万,右侧中路李如柏领兵六万,左侧北路马林领兵四万,合叶赫兵,右侧南路刘铤领兵四万,合朝鲜兵。后金方面,努尔哈赤“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进攻一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
结果
萨尔浒之战以明军的失败、后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次战役,明文武将领死亡余310员,军士死亡45870余人,阵失的马、骡、驼共28600余匹。 [20-21] 此战之后,后金军乘势攻占开原、铁岭,征服了叶赫部,酋长金台吉、布扬古被杀死,余部俱降建州。朝鲜王朝的光海君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农历五月,派遣使者去后金致谢,从此对后金与明朝采取中立政策,直至后来仁祖反正。
明军主帅杨镐兵败之后立即引咎辞职,后被拘押,崇祯二年(1629年)被处决。杜松与刘綎已死于战场,马林也于3个月后在开原战死,明军四路主将四人已失其三,仅有李如柏始终未遇敌,但在战役之后数日即为言官弹劾。一年半后辽事更坏,此事再被提及,李如柏自杀以明志。
影响
萨尔浒战役除李如柏军撤走未遭惨重损失,明军共损失兵力约45800余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损失枪炮火铳20000余支,元气大伤,后金军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因为战争的原因,造成巨大的军事开支使得明朝不断加重赋税,激化了国内的矛盾,导致明朝遭遇内忧外患的袭击,两面作战。
萨尔浒战后,辽东的形势更加危机,这时徐光启提出了重点防守的战略。他说:“今日之计,独有厚集兵势,固守辽阳,次则保全海、盖四州为上策,但须多储守之器,精讲守之法。中间惟火器最急,若得大小足备,兵将练习,寇至之日,乘城抵敌,歼其二三阵,必啮指退矣。”在“人非其人,器非其器,且无将无马”的形势下,他认为“归并合力不足为怯,婴城自守不足不弱”。他就是要集中兵力防守辽阳等城镇。因为在他看来,辽东是京师的左臂,如果不守辽东,敌人一天天强大,山海关以南处处设防,要比守辽东费十倍之力。
而明军自遭此惨败,开始陷入被动,到天启年间,辽阳、沈阳、广宁等重镇相继失守,明朝退守辽西,完全陷入被动,局势万分危急。明朝方面自此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方面由防御转为进攻。明朝最后失去大部份辽东领土,山海关以外仅余少部份土地如锦州、宁远、杏山、塔山等地。
评价
乾隆帝:“尔时草创开基。筚路蓝缕。地之里未盈数千。兵之众弗满数万。惟是父子君臣。同心合力。师直为壮。荷天之龙。用能破明二十万之众。每观实录。未尝不流涕动心。思我祖之勤劳。而念当时诸臣之宣力也。谨依实录。叙述其事如左。” “祖同兄弟子侄之众,率股肱心腹之臣,亲冒石矢,授方略,一时圣嗣贤臣抒劳效悃,用成鸿猷,我大清亿万年至丕基业实肇乎此”⑧”“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于今四海无争战,留得艰难缔造踪。”
《清史稿》:“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於岐、丰,无多让焉。”
蔡东藩:“不才何事令专征,二十万军一旦倾。从此辽东无静日,庸臣误国罪非轻。”
李鸿彬:①萨尔浒战役,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努尔哈赤领导下的后金,打败了明军,Ê这决不是偶然的。虽然战争的胜负决定于作战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先取决于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以及人心的向背。萨尔浒之战,对于后产金来说是一场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反映了女真人民的要求和愿望,从而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后金的八旗兵,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如守卫界凡城的四五百人,敢于面对多于自己二十多倍的明军作战。驻守深河一带的五六百名骑兵,敢于阻击两三万敌兵的进攻。而且老百姓坚壁清野,明兵所到之处受冻挨饿。②萨尔浒之战戮穿了明朝这只纸老虎,从此努尔哈赤把战略重点转向辽东,矛头直指明王朝。③后金由于取得了萨尔浒自卫战争的重大胜利,不但保卫了自己的生存,而且壮大起来,很快又进入封建经济发展较高的辽沈地区,这为以后建立清王朝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