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应霖(1896年—1975年),今海南省文昌市头苑镇头苑村人。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监察厅副厅长,国民党军第七十八师少将师长。
隐剑(1909— 1991),原名殷维垣,字仲筑,息县人,祖居包信镇东殷寨 (今属淮滨县)。
于冲汉(1871年—1932年),字云章,辽宁省辽阳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1897年留学日本,精通日、俄、朝三国语言。期间,曾任东京外国语学院教师,给日本人讲授中国语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于冲汉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宣传伪满洲国建国理念。此后于冲汉坚持绝对保境安民及不养兵主义,这成为伪满洲国断绝同国民政府的联系,独立建国的思想武器。1932年3月,伪满洲国正式成立,于冲汉任伪监察院院长。同年11月12日,在大连病死。
于省吾(1896年—1984年),古文字学家,字思泊,号双剑誃主人、泽螺居士、夙兴叟,汉族,辽宁省海城县人。1919年,毕业于沈阳国立高等师范。历任奉天萃升书院院监,辅仁大学讲师、教授,北京大学教授,燕京大学名誉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古文字研究室主任兼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语言学会顾问兼学术委员,中国训诂学会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等。著有《甲骨文字释林》、《双剑誃殷契骈枝》《双剑誃殷契骈枝续编》《双剑誃殷契
尹如圭烈士,1918年2月出生,邵东县流光岭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流光岭地下党支部负责人,邵阳东陆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邵阳《劲报》社社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解放部队湘中第二支队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7月英勇牺牲,时年31岁。
岳森(1880年—1957年),字辅升,号宏群,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雀塘铺乡花园村人。清光绪六年(1880)六月生,与蔡锷同乡,系蔡锷至交,早岁与蔡锷从师樊锥。为纪念蔡锷曾创办“松坡图书馆”。保定速成学堂毕业。
于胜珍(1927—1946),赵县北白尚乡停住头人。自幼受大哥于春来、三哥于速来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42年,于胜珍不满15岁,就和本村抗联主任于敬之参加抗日宣传、挖地道、做军鞋、军衣的工作,成为本村抗日支前模范。
尹锐志(1891—1948),浙江嵊县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女杰之一。父亲为乡间绅士,母亲早亡。姊妹自幼由外祖母抚养。15岁携妹妹尹维峻到绍兴,入明道女学堂,深得其师秋瑾赏识,姐妹先后加入光复会,她曾派赴上海光复会秘密联络机关锐进学社工作。秋瑾皖浙举义事败后,被通缉,与妹妹尹维峻流亡上海,习制炸弹,协同王金发处死告发秋瑾的主谋胡道南。中华民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顾问。并与同乡光复会同志周亚卫结婚,后周亚卫被选送入日本陆军大学,尹锐志同往。抗战期间,在重庆任妇女工作队副队长、抗日军工烈属工厂厂长
俞方皋(1893年—1981年),字九如,沙井驿人,是位有影响的爱国将领。曾先后任国民军第13师参谋长、第13军军参谋长、国民党第21军团参谋长,参加了北伐、抵抗日本侵略战争。
余士珍(1916年—1938年),又名余振芳、于启明、于文斌,河南息县人。出身于地主兼商人家庭。幼读私塾,1927年转入临河高小读书,后至开封考入省立第一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开封学生罢课,要求蒋介石政府出兵抗日,收复失地,士珍受到很大教育。曾任共青团北平市委书记、鲁北特委书记、冀鲁边工委书记、华北人民抗日救国军政治部副主任。
易熙吾(1887—1968),广西灵川人。
于方舟,原名于兰渚(1900年—1928年),1900年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表口村一个农民家庭里(现天津宁河县),在兄弟五人中,他是最小的一个。1916年,于方舟考入直隶官立中学,他是天津五四运动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在中学时期,于方舟面对神州破碎,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况,自警道:“狂澜四面严相逼,群生彼岸须舟亟。方舟负任一何重,方舟遭境一何逆。”激励自己“努力壮尔神,努力执尔柁,战胜眼前魔,何愁沧海阔”遂以“方舟”为名,自期自奋,愿做“渡人之舟”,把祖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爱新觉罗·载润(1887年—1963年),字寄云。满族,北京人。1878年(清光绪四年)生于皇室家族。
翟光明,石油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出含油气盆地“三史”综合分析、油气含油气盆地形成等地质理论和中国科学探索井规划及CSI油气勘探法。是发现大庆油田有功科技人员之一。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的科技成果“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集聚(区)带的理论和实践——以济阳等拗陷复杂断块油田的勘探开发为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提出并主持完成的科学探索井台参1井和陕参1井相继发现新的大含油气区,其成果于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中国石油地质志》,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张池明(1917年—1997年),男,又名张家相、张赤民、张家驹,1917年8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区第四乡傅山村(现河南新县泗店)傅家洼一户贫苦农民家中。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3月随红二十五军转战洋县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期间为红二十五军军部秘书。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松江第一地位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四十三军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参谋长,后勤学院副院长、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1
翟象仪(1890年—1950年),字威如,陕西省凤县凤州人。汉中联立中学及陕西省立单级师范学校毕业,历任凤县留凤关县佐,县立高等小学教员、校长、县教育科长等职。
张大烈,又名张澄江。1911年出生于长泾镇望族。初中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1929年留法深造。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雕塑艺术。
翟重光,曾用名翟文道,女,1896年8月10日生于辽宁省法库县翟家窝堡村(今属调兵山市)一个贫农家庭,是原辽宁省副省长车向忱的夫人。
张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
张爱萍,1910年生于四川达县,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早年在家乡参加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现代国防科技建设的领导人之一,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建国后张爱萍曾就任过华东军区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要职,同时还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党的中央委员等职务。2003年7月5日,张爱萍病逝于北京。
张仃(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男,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等职务。
张苞(1918年-1962年),东莞石龙西湖人。1944年5月参加东江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2月。他曾率手枪队在东江下游击毙包括一名日军少将在内的8个日军,荣获东纵司令部通令嘉奖。
张复隆(1901.7-1969.9),原姓阙,参加革命后改姓张,福建省永定县湖雷乡增瑞村人。
张报(1903年-1996年),出生于广西扶绥县壮族家庭,原名莫国史。1918年15岁在南宁三师读书,17岁考入北平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后读南开大学,转学北京师大。毕业后,赴美国留学。1928年加入美国共产党,任美共中国局书记、《先锋报》主编,两次被捕。1932年受美国当局通缉,逃往苏联,读列宁学院。1935年中共在莫斯科办《救国时报》,李立三任主编,张报为副主编。
张干(1884年(甲申年)-1967年(丁未年)),字次仑,号攸凰,著名教育家、原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张北华,原名张训荣,又名张恩堂、张维之。1911年3月19日,生于山东省商河县营子镇一个中农家庭里,他是兄妹6人中最小的一个。1927年他考入山东省立青州师范读书,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1年上半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下令通缉,离开青州去北平,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1931年下半年,他以小贩身分做掩护,到长辛店铁路工人中做工作,后又回到北平。1932年初,他回到山东担任共青团济南市委书记。这期间济南市团的工作有了较大发展,许多工厂和学校都建立了共青团组织。同年山东省
张国基(1894年—1992年),字颐生,湖南省益阳县(今资阳区)人,全国侨联主席,华侨教育家。1894年4月出生于益阳县迎风桥乡一个偏僻的山村。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9年加入毛泽东等创立的新民学会。1920年,为了提高海外华侨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宣传国内的新文化运动,受新民学会派遣,远渡重洋,前往新加坡道南学校教书,并兼任华侨中学及南洋女中的教学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海外教学生涯。1922年离开新加坡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任北加浪岸中华学校校长5年。
张炳恒(1925年—1980年) 安徽省阜南县方集镇王庄人,抗美援朝志愿军特等功臣。
张国梁(?-1860年),字殿臣,广东高要人(清朝官方的说法是广东梅州客家人),初名嘉祥,江湖外号“大头羊”。清军两次围困太平天国天京之江南大营统帅名将。年轻时为凶犯,逃据山泽为盗(同伙头目据说是罗大纲),不妄杀。曾至越南,后归镇南关。按察使劳崇光闻其名招降之,以助剿匪。太平天国起,曾随向荣援救湖南,迭破太平军于醴陵、益阳、湘阴、武昌皆靠他收复。1860年战死。
张伯声(1903.6.23-1994.4.4),又名遹骏,出生于河南荥阳。构造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地质教育家。九三学社第四、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26年于清华学校毕业后,同年赴美国留学。192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28年-1930年又在美国斯坦佛大学地质系研究生部攻读地质学。1930年回国,1931年被聘为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